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外科急诊围手术期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优质护理效果。方法以2018年我院骨科收治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了优质护理干预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对于住院期间接受的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同时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以及手术后的预后情况也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外科急诊围手术期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联合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能够纠正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当行为,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让患者在围手术期以及手术后出院康复期都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预后恢复,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理干预 骨创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在本院进行外科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联合舒适护理方法,探讨舒适护理对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Ⅰ级疼痛分别为11例、5例,Ⅱ级疼痛分别为10例、8例,Ⅲ级分别为4例、12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4.03±0.41)分、(6.96±0.51)分,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6%、3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科术后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方法,可有效缓解疼痛不适感,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水泥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同种异体条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两种治疗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2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肱骨外科胫骨折的老年人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成两组,A组(n=20)和B组(n=20)。其中A组患者使用水泥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B组患者使用同种异体条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跟踪随访20月,对疗效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在术后随访4个月后,水泥治疗组,患者优良率达到70%,同种异体条治疗组,患者优良率达50%,二者差异显著,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0月后,水泥治疗组,患者优良率达95%,同种异体条治疗组,患者优良率达90%,二者的差异不明显,p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早期来看,水泥治疗方法比同种异体条治疗方法有优势,长期来看,二者的治疗效平分秋色,难分上下。但是鉴于老年人这类群体骨质疏松的特殊性,选择水泥治疗方法,能在早期很好的使骨折部位得到固定,疗效质量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水泥 骨条 老年人 肱骨外科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43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均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在此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有效率为97.7%,并发症发生率为2.3%,高血压发病率为2.3%,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有效率为86.0%,并发症发生率为9.3%,高血压发病率为6.9%。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并发症及高血压的发病率低,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骨外科疾病 高血压 并发症
  • 简介:报告11例与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带血管蒂髂骨移位和带血管蒂的背阔肌皮瓣,腓肠肌皮瓣及下腹岛状皮瓣移位进行修复与重建,均获得良好效果。并就修复方式的选择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优点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显微外科 骨与软组织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外科手术患者中整体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人,依次为实验组及对照组。针对实验组25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针对25名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中,针对患者开展整体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获得更加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以在今后的骨科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骨科手术 满意程度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及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了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收外科手术治疗的二百五十例病人,并将其分成两组: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的75例病人当作观察组,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的175例病人当作对照组。在术后,对病人的年龄、个性、骨折位置、术中应用止痛带、术后制动持续时间、合并后慢性病变以及发现肺内感染状况等展开深入探讨,以期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结果:下肢静脉血栓的产生一般是由于病人的年龄、术后制动持续时间、慢性病以及骨折部位因素所致(P

  • 标签: 骨外科 下肢静脉血栓 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实施外科护理服务时,运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与具体工作方法,借此来总结护理经验,提升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方法:设定护理方法研究时间范围为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7月间,对这期间治疗的外科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共计 80例患者,根据患者进入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来分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管理与常规护理结合的方案,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评价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反馈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满意度为( 7.71±0.32)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数更高,为( 9.65±0.23)分,观察组患者表现出的依从性高达 95%,比对照组的 80%更高。结论:面对外科患者,将人性化管理融入到护理活动中非常重要,护理人员需要依照患者的伤势与其他情况选择护理方法

  • 标签: 骨外科护理 人性化管理 重要性 具体方法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实施外科护理服务时,运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与具体工作方法,借此来总结护理经验,提升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方法:设定护理方法研究时间范围为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7月间,对这期间治疗的外科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共计 80例患者,根据患者进入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来分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管理与常规护理结合的方案,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评价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反馈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满意度为( 7.71±0.32)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数更高,为( 9.65±0.23)分,观察组患者表现出的依从性高达 95%,比对照组的 80%更高。结论:面对外科患者,将人性化管理融入到护理活动中非常重要,护理人员需要依照患者的伤势与其他情况选择护理方法

  • 标签: 骨外科护理 人性化管理 重要性 具体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外科术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心理、排便训练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红外线照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主排便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于术后不同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自主排便恢复情况(88.3%)高于对照组(73.3%)(χ2=4.357,P<0.05),观察组自主排便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t=5.422,P<0.05);术后5、30d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性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10、20d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比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1.7%低于对照组6.7%,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改善外科手术术后患者自主排便功能,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手术后恢复。

  • 标签: 红外线照射 中药穴位贴敷 便秘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闭合性跟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 110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骨折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满意度 。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一天、术后三天、术后七天的疼痛评分分别为( 6.32 ± 1.37 )分、( 4.12 ± 1.21 )分、( 1.28 ± 1.03 )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 ( p 值< 0.05 )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94.5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 78.18% ) ( p 值< 0.05 ) 。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闭合性跟骨折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 应用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闭合性跟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跟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跟骨折患者3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例,对照组选择跟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同种异体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进行比较,对照组低于治疗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跟骨折采用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同种异体骨植骨 跟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不连与缺损外固定技术的治疗。方法分别运用端一端加压、EEL或EBIT方法,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85例难治性不连与缺损,并一期完成肢体延长。结果85例难治性不连与缺损均获性愈合,并一期完成了肢体长度的重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压量为自身体重的l2/一l倍较适宜;术后1周内应每天在传感器的监测下将压力量调整至初始值;对单纯性不连仅需端一端加压即可;伴有患肢短缩的不连,缺损幅度小于原长度15%时,可安全采用EECL方法,缺损幅度为15-20%时,需在脉冲多谱勒血流测定仪监测下谨慎采用;若缺损幅度大于20%时则必须采用SBTL方法治疗。外固定是治疗感染性不连缺损的重要手段,在牢稳固定下,感染易于得到控制。

  • 标签: 骨外固定技术 复杂骨不连与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钙水泥与自体治疗SanderⅢ型跟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SanderⅢ型跟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自体治疗,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水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治疗SanderⅢ型跟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自体骨植骨治疗 SanderⅢ型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外科医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的因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方法搜集从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骨科医生发生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登记资料42例,对血缘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者的传播性疾病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2年研究期间,11例外科医师发生职业暴露人数为42例,暴露率为36.5%;在可确定有血源性病原体疾病的31例患者中,暴露源为乙型肝炎病毒23例(54.8%);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大部分为骨科器械;在职业暴露发生之后,受伤的医师均可以做到对伤口的及时局部处理。结论针对外科医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应采取有效举措加以预防,强化管理,降低职业暴露之后的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骨外科 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暴露 预防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外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近五年内 30例骨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外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分析发生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不安全因素包括:认知因素、行动因素、压力性损伤、期望值因素;产生的原因包括:不正确行为导致的安全隐患,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及专业素质不高,等;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培训、深入沟通、注重规范,等。结论:分析外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加速患者的康复出院,减少医疗事故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骨外科 临床治疗 不安全因素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D解剖软件在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为应用3D软件教学组,传统教学组作为对照组,教课完成后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对两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实习同学相对于对照组统计学显示,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而且对其他相关医学基础课程的掌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结论3D解剖软件具有直观、生动、立体感明显等优势,很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了学习的学习成绩,我们应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全面推广。

  • 标签: 骨科教学 医学实习生 3D解剖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