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军事组织体制是国家军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军事组织体制与土兵制度密切相关。其土兵武装力量包括土司武装、土司部落武装、家支武装、土屯武装等四个方面。土兵的兵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步兵、骑兵、水兵、马兵、战兵、守兵、塘兵、铺兵等。元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土兵的员额是随着中央政府官兵的强弱和战争的多少而增减。元代土兵编制分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及牌子四级。明清时期土司军队大多实行营、旗制度。西南地区土兵名号仅限于湖广土司。

  • 标签: 元明清时期 西南地区 土兵 军事组织 体制
  • 简介:2007年5月30日至6月1日,成都军区召开西南五省区市军事志工作座谈会,总结第二轮军事志编纂启动以来的工作,研究如何加强军地协作,汇聚军地合力,攻好坚,收好尾,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续修任务。成都军区军事志指导小组、重庆市、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委员会)负责人,云南、贵州、

  • 标签: 成都军区 军事志 座谈会 省区 西南 编纂委员会
  • 简介:“巴蜀”与“西南夷”之辨“巴蜀”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读,狭义上的巴蜀为政区概念。专指战国末期以后的巴郡和蜀郡两地:广义上的巴蜀则是地理文化概念,指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文化风俗都近于巴郡蜀郡的区域.如“巴蜀四郡”“三蜀”等均属广义上的巴蜀概念。“西南夷”的说法则始自司马迁,他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提出“西南夷”的史学概念,并称夜郎、糜莫、滇等“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 标签: 西南夷 巴蜀 文化概念 开发 汉化 犍为
  • 简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中国兵器工业广大爱国职工,为了救亡图存、保证战时军事急需,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将各重要兵工厂迁建于西南战略后方,并迅速复工。在八年抗……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内迁 工业布局 兵器工业 西南地区
  • 简介:铃木正崇是继鸟居龙藏之后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苗族研究学者。与日本老一代学者"文化寻根型"苗族研究不同,铃木正崇以苗族为本体,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西南苗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历时研究,不仅大范围、多点式地动态呈现了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且为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范式。

  • 标签: 苗族 想象力 铃木正崇
  • 简介:近代以来,随着开埠通商与内外贸易的扩展,交通运输的日益现代化和商路网的不断拓延,广西原先的社会生产力及市场结构受到猛烈冲击,重新分化、组合。全省市场经济一体化倾向日趋明显,以原有市场网络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以通商口岸城市梧州为核心,以近代商路网络为纽带的新型城镇商业市场网络体系,并由此对近代广西城镇社会经济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近代 广西 城镇 市场网络
  • 简介: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大学将迎来六十周年华诞。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孜孜不倦,一代又一代的西南民大人,同舟共济,开拓进取,铸就了一次又一次辉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 标签: 西南民族大学 罗布江村 党委书记 专访 1950年 1951年
  • 简介:1936年6月至1937年7月,西南夷苗土司代表高玉柱、民众代表喻杰才,受西南夷苗民族之推派,入京请愿。其间曾在1937年2月至7月多次赴上海活动。本文依据《申报》的相关报道,系统梳理了两代表在上海的各种活动,认为两代表的上海之行,在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 标签: 1937年 上海 西南夷苗请愿代表 活动 《申报》
  • 简介:宋人称生活在西南羁縻州县之外的溪峒民族为“生蛮”,其生活区域被称为“生界”,这主要是为了区别交纳赋税的省地熟户。大致来说,宋朝政府将西南少数民族群体划分为生、熟两大类,这种主观上以“差序格局”观念区分西南少数民族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或维持其在西南地区的主权。但生、熟蛮及蛮汉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几乎抹杀掉两者生存环境的差异,熟蛮异化与生蛮归化,致使生界在其变化过程中模糊不清。宋代西南地区羁縻政策的多元化,使得生、熟蛮的身份并不以其实际生存地域来确定。宋代文献中的“生界”,并非一个单纯的地理称谓,而是一个融合了政治文化的族群边界,一个融通了价值判断的文化界线。

  • 标签: 宋代 西南地区 生界 生蛮
  • 简介:了解民歌在现代城市进程中的现状,分析城镇化民歌产生变化和影响的原因,在未来发展中针对民族文化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 标签: 城镇化 经济发展 民歌使用 传承保护
  • 简介:加快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对东盟的传播有利于营造有利国际舆论环境,建构良好国家形象。通过文化输出的传播力量可深化对东盟的传播效果。在当前文化变革期,文化不能脱离文化产业这样具体的文化形态而存在,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厚,民族文化产业应成为其对东盟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要以民族文化产业提升西南民族边疆地区对东盟的传播能力。

  • 标签: 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产业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东盟
  • 简介:古来民俗中,祈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活动。其过程原始而神秘,核心特征是人们通过自我惩罚以感动上天降下甘露。在康熙《平遥县志·艺文》中,就有两篇有关祈雨的文章,一为元代张翼的《梁公祈雨灵应记》,一为金代武亮的《应润庙祈雨灵应记》。后文中载:"书曰至诚感神,又曰至诚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而遂通者神也。夫天地鬼神未有不诚而能动者也。"

  • 标签: 灵空山
  • 简介:作为18世纪欧洲人中国知识重要来源的《中华帝国全志》一书,在介绍中国西南几个少数民族之际,事实上是将其所在地区定位为清朝的殖民地,并突出其与中央政府的紧张关系,强调汉人的轻蔑之心.耶稣会士的这种认识更通过地图的绘制而直接影响了18世纪一些欧洲制图家,甚至可能影响到当代西方学者对清朝国家性质的定位.本文分析了耶稣会士与中国人对西南地区政治属性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认为西方学者的殖民地研究视角对于研究中国国家形成的历史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西南少数民族 清朝殖民地 耶稣会士
  • 简介:参与改造起义部队的文艺工作者———记西南军区第二工作团文工团的一段经历□赖田王效雄曹晔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工作团文工团,是四川刚解放时的1950年2月成立的。文工团从筹建到同年8月赴西北一野七军整编,总共只有半年时间。时间虽短,条件很差,但它却...

  • 标签: 西南军区 工作团 文艺工作者 歌剧《白毛女》 部队士兵 起义
  • 简介: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传统节日在乡村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地位,对乡村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透过节日文化表象、文化内涵,我们看到壮族传统节日与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等方面的关系极为密切,对乡村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传承方式及在传承过程中乡村社会发展的关系值得我们反思。

  • 标签: 蛙婆节 节日文化 乡村社会发展
  • 简介:我们召开这次军事志工作座谈会的目的,就是要共商对策,汇聚军地合力,攻好坚,收好尾,确保圆满完成第二轮军事志编纂任务。今天上午,5个省军区的军志办主任分别汇报了本单位的续修工作情况,军区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唐大喜主任介绍了全军和军区军事志续修工作进展,对今明两年军区续修工作进行了安排。在此基础上,军区孙明树副参谋长对下步编纂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 标签: 编纂工作 军事志 座谈会 职责 协作 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