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9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一,也是中国戏曲从现代形态向当代形态转折的开始,而酝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并在成立之后自上而下推行的'戏改'运动,则是此转折的主要'助力'。

  • 标签: 省港班 《红娘子》 《白毛女》 传统剧目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京站(54511站)1951-2016历史降水数据,使用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北京站近66的观测数据作出分析,研究了该站记录的降水近66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1)北京的近66降水量变化过程具有多种时间尺度周期的特点;(2)15~26和3~8的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较明显;(3)5~26和3~8时间尺度的能量强,周期显著,具有局部性;(4)北京近66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并且1960是降水量开始下降的突变节点。

  • 标签: 北京 降水 小波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许多犹太领袖提出德国应对大屠杀进行赔偿。但直到195112月,以色列成立3周,西德成立2后,秘密会谈才开始(东德否认它对希特勒的罪行负有责任)。赔偿对双方都有实际意义:以色列正面临极度资金短缺,有50万难民亟待安置;德国可以通过慷慨援助,改变它在国际社会中极受排斥的地位。然而,双方在道义问题和付款方法方面都含糊不清。

  • 标签: 犹太人 赔偿 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资金短缺 实际意义
  • 简介:在河北省会石家庄,从“小白楼”到“白楼”,再到太行国宾馆,有关“毛泽东与白楼”的故事久传不衰。67前2月底的一天,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为何风尘仆仆地冒雪赶赴石家庄?在石家庄居住的日子里,为何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是彻夜不息?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记忆,一起去见证那段渐行渐远的伟人足迹。

  • 标签: 石家庄 毛泽东 1951年 休养 小白楼 国宾馆
  • 简介:利用1951—2014丹东地区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丹东地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4a丹东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5℃;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冬季增暖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呈非对称增长;平均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冬季下降幅度最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明显,春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 简介:1951艾德礼领导的英国工党政府在大选中失利。当时工党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经济困顿时期,且在内外政策上有诸多失误不当之处、而保守党则趁此时机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此外,工党失去执政党地位也与时机不好.运气欠佳有关。

  • 标签: 艾德礼政府 1951年 英国大选 英国工党 经济因素 内外政策
  • 简介:影片《武训传》是在上海拍摄、审查并首映的,而对其连篇累牍的歌颂和肯定也始于上海。建国之初,中央本已对上海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只讲团结,不讲改造”的倾向甚有微词,对于该影片所表现出来的“严重的思想混乱”更是不满,遂于19515月间发动全国性的批判动员。面临强大压力的上海方面不得不贯彻中央批判指示,但由于“认识的偏差”和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上海在批判运动中的着力点与中央指示精神还是略有不同。

  • 标签: 上海 电影《武训传》 批判
  • 简介:以重庆市的沙坪坝、涪陵、万州、奉节和湖北省的宜昌5个站为代表,从降水、气温、日照、风速和蒸发等5个要素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1951—2006夏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70代末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以及蒸发量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代初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所有气候要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 标签: 三峡库区 降水 气温 日照 风速 蒸发量
  • 简介:利用逐日气温距平、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1951-2005鞍山气温、降水量和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初霜、终霜、无霜期、积温、透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5a鞍山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和日照呈略减少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霜、冻土初日延后,终日提前及无霜期延长,积温明显增多,透雨偏晚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大。

  • 标签: 气候特征 气温 降水 小波分析
  • 简介:根据近61a(1951-2012)包头市各测站的暴雨观测资料,对包头市暴雨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61a,包头市暴雨分布呈现时空分布不均,出现日数少,持续时间短,日变化较大,南北差距大,局地性强的特点.

  • 标签: 暴雨 气候特点 变化
  • 简介:研究大陆或次大陆尺度日降水长期趋势变化规律,对于检测、理解区域气候和陆地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十分重要。利用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和中国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网降水观测资料,在对该站点资料进行基本质量控制基础上,选取东亚地区619个站1951~2009日降水数据,按照百分位阈值对降水进行分级,共分为弱、中、强、极强4个级别,用经纬度网格面积加权平均方法构建区域平均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各类降水事件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近59平均总降水量表现出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日数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平均日降水强度略有减小;区域平均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降水强度在中国北方大部、蒙古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和日本列岛多呈减少趋势,而在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朝鲜半岛南部和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表现为增加。从季节上看,近59东亚区域平均的冬、春季降水量、降水目数和日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而夏、秋季一般呈减少趋势,仅夏季日降水强度略有增加。降水的年内分配出现均匀化趋势。从不同级别降水事件看,近59来东亚区域平均的各级别降水量均为下降趋势,中降水、强降水和极强降水日数也呈现下降趋势,弱降水日数表现出较明显增加;仅有全区秋季强降水量、日数减少趋势和冬季中降水量、日数增加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分析还发现,近30(1980~2009)东亚地区日降水趋势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呈现增加,日降水强度减少,45°N以南多数台站降水量也增加,全区降水有向非极端化方向发展趋势。

  • 标签: 东亚地区 日降水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弱降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涟水县1951~2011流脑发病情况和发病规律,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涟水县历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的分布。结果涟水县1951~2011共发生流脑22719例,年均发病率为44.96/10万,1965发病率最高达1970.86/10万,死亡843例,历年平均病死率为3.7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多,发病以农民最多,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小学生。结论涟水县流脑发病仍以A群流脑为主,自1986广泛使用A群流脑疫苗后,发病率逐步下降。但随着近年来C群流脑的出现,应加强流脑监测,掌握流行菌群的变迁情况并普及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

  • 标签: 流脑 流行趋势 分析
  • 简介:通过对1951--2005营口市逐年和逐月气温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55a营口市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最强、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最弱。极端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呈现出前30a递减、近30a递增,近20a气候变暖更为突出;各月极端最高气温变率差异不明显。近55a营口市极端最低气温呈递增趋势,最近30a较近55a显著递增,但近20a则稳定少动;各月极端最低气温均呈递增趋势,冬季递增趋势最强、夏季最弱。城市化发展及工业化引起的热岛效应是营口市显著增温的重要原因,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则进一步加强了增温趋势。

  • 标签: 气温 变化特征 成因分析 营口市
  • 简介:<正>云南回民,僻处祖国边陲,虽经六七百年的光辉历史,但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各方面发展较慢。再经清丙辰之惨祸,回民人口濒临绝境,房舍农田被官绅霸占,穆斯林流离颠沛,横遭歧视,过着悲惨生活。民国元年(1912)建立“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在“临时约法”上规定,人民有信教自由、言论自由,结社集会自由。孙中山说:“……三民主义首在解放国内之民族一律平等,回族在中国历史所受压迫最甚,痛苦最多……。”云南广大回民,在革命潮流的驱动下,要求增强民族团结,而发展经济,振兴文化,也就成为回族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爰于清末一些回族元老、回族爱国军将、高级知识分子及部分造诣较深的伊斯兰教长之灼见,按照“留东清真教育会”(光绪三十二年即1907在日本江户川亭成

  • 标签: 支部 清真寺 回民 云南回族 教长 伊斯兰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安丘市疟疾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适合本市的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1-2015安丘市疟疾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世纪60、70代是安丘市的两次疟疾流行期,经过60余年的积极防治,已连续27未发生过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结论现阶段我市的疟疾发病率处于低水平,输入性疟疾病例是现阶段病例的主要来源,流动人口的监测与管理是防治重点。

  • 标签:
  • 简介:历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昭示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任命达赖喇嘛为西藏政教首领的定制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在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政教合一权力的五世达赖,是康熙皇帝统治时期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西藏首领。七世达赖时期,乾隆皇帝批准成立了西藏地方政府噶厦。自清一代,中央政府还派驻数十位驻藏大臣,直到中国封建王朝结束。现在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封建帝制被推翻以后,西藏“实际上是独立的”。

  • 标签: 1951年 “十七条协议” 西藏 达赖 阿沛·阿旺晋美 李维汉
  • 简介:西藏驻军问题,从一开始就是整个谈判的首要问题,其原因:一是西藏获得完全解放,进军西藏是必须首选解决的问题,体现了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地方的主权。二是军事作为政治解决西藏的必要条件。从一开始谋划西藏问题的解决,中央人民政府就已经意识到是不可避免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同苏联特使交谈时,认为香港和西藏问题比较,西藏问题更为复杂。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介入其中,增加这一问题解决的复杂因素。

  • 标签: 西藏 1951年“十七条协议” 李维汉 地方志 群众利益
  • 简介:利用1951-2006中国区域160个站的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区域近56a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与干旱化联系的事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减少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北方的西北东部、华北及东北;在南方,西南的降水减少趋势与上述地区具有类似特征。气温基本为增温趋势,而西北东部及西南地区气温也在20世纪80代发生转折性变化,由80代中期以前的降温趋势转为其后的增温趋势。地表湿润指数分析的结果指出:我国西北东部、华北、东北及西南地区当前正处于一个干旱化过程,但不同地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干旱化的持续时间和位相却有差别。

  • 标签: 中国区域 气候变化 干旱化 地表湿润指数
  • 简介:利用1951—2009中国160站的月降水和月平均温度资料,通过计算地表湿润指数,在分析其与降水及气温联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区域平均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差异,给出了地表湿润指数年趋势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951—2009,中国北方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部分地区以干旱化趋势为主,这些地区干旱化趋势的产生与降水际变差大、年内分配不均,降水持续减少和气温升高密切相关。东南、西南地区及西藏地区于20世纪90代初期有湿向干的趋势转换,虽然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0代初期有明显的干向湿的趋势变换,但于90代同样出现湿向干的趋势转换,并一直持续显著的干旱化。

  • 标签: 中国区域 干旱 地表湿润指数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