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儒家立法思想占有主干地位,道德思想主导立法是儒家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法制史上的"法律儒家化"过程就是一个儒家道德原则被转化为法律原则、儒家道德规范被转化为法律规则的过程,这一过程便是一个立法的过程。法律儒家化所追求的目标是"礼法合一",使封建立法符合礼的原则、体现道德的精神。《唐律》被认为是这方面的典范。法律的儒家化过程自汉代开始,大体终结于唐代,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封建立法逐步加大对儒家道德理念的吸收程度,如"八议"、"十恶"、"准五服以制罪"、"干名犯义"、"存留养亲"、"亲属相隐"及"七出三不去"等等入律就是例证。当然,应该指出,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儒家化运动除孕育出了带有鲜明伦理色彩的"中华法系"外,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一点即把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成了法律义务,从而造成"强人所难"的不良后果。这是我们今天在立法中贯彻道德原则时应该避免的。

  • 标签: 立法文化 立法思想 道德精神
  • 简介: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首次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这次修订有力的回应了司法实践的现实要求,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是此次修订并未尽善尽美,具体到精神损害赔偿领域,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赔偿范围过窄,二是立法笼统、操作性不强。因此,在精神损害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应当考虑以下因素:适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列举精神损害赔偿事实的认定以及赔偿标准应参考的因素,使精神损害赔偿认定更具操作性。

  • 标签: 国家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完善
  • 简介:<正>一、"严打"及其问题不知出自谁的一句名言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言下之意是:犯罪分子特别是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一般被视作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对他们绝对不能心慈手软,不然就是对人民的犯罪。中国政府始于1983年并延续至今的"严打"(现已略作调整但仍坚持),就是这一思想的践行。即使不久前最高领导层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仍然主张"严打"是这一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此,研究"严打"并非

  • 标签: 法治视野 刑事政策 犯罪分子 刑事法治 宽容精神 佘祥林案
  • 简介:中国民法典能否在《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之后踵事增华、再创高峰,取决于它能否在深刻反思近代民法现代性危机的基础之上,积极回应当下国人公共精神普遍性缺失的现实景象,并肩负起重塑国民性格、培育国民公共精神的历史使命。民法典不仅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也是公民社会的基本法。在公共精神层面重塑国民性是作为公民社会基本法的民法典职责之所在,也是民法典获得权威性的民心基础之所在。中国民法典应当在近代民法典的基础之上,于价值和规范两个层面,实现个人主义与团体主义并重、意思表示与程序并重,进而借助秩序化的团体公共生活和程序化的私权行动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国民性格,润物无声地塑造国民之公共精神

  • 标签: 民法典 民法总则 公共精神 团体主义 程序规则
  • 简介: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在理论上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侵权行为法上的专门问题,与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问题关系不大。尽管我国合同法确立了责任竞合的有关规则,然而该规则并非万能,它无法解决仅仅因为违约但不侵权导致的精神损害后果的赔偿问题。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持反对意见者所提出的种种理由虽然值得重视,但均不足以成为立法政策上拒绝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真正法理依据。现实生活与司法实践迫切期待打破违约责任中不存在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理论神话,在严格限制其适用范围与构成要件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标签: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理论障碍 可预见性 合同纠纷 责任竞合
  • 简介:<正>自从17岁考上中山大学以来,我就再没有离开过大学,不是在念书,就是在教书,有时也承担一些管理工作。我在英国的大学里前后待了16年。这期间,我在剑桥大学这所老牌大学做过访问学者,读过博士学位;也在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这所新派大学任过教职,从讲师开始,一直做到教授;还在伦敦、利物浦等"红砖大学"兼职从事过教学研究工作。现在虽然已经全职回国,但在剑桥仍然保留着一份资深研究员的兼差,因此对英国的大学可以说有一定的经历和了解。在我看来,英国的大学精神,就是大学作为一个由学者、学生组成的学术共同体的独立和自由的精神。[2]这种精神,又可分为内外两个层面:对

  • 标签: 学术共同体 国际共识 学术自由 教学研究工作 布鲁克斯 资深研究员
  • 简介:近代理性法学者强调合同效力之近代自然法上的合同责任概念,并以意思表示理论对合同制度进行技术性处理,突出合意作为合同效力之基础和理由的地位,为德国历史法学派构建法律行为之抽象概念体系做好了铺垫。康德的源自人格道德自治的义务和自由之形式伦理,取代了古典理性法学的社会实质伦理,由此,潘德克吞法学仅仅赋予权力以建立一种能更好保障个人自由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功能,而不是为其提供价值论内容。他们有意构造抽象的法律行为概念体系,排除从伦理角度进行规则的具体设计。此后法律实证主义强调法律是国家或主权者的意志,认为意思表示的效力根源,乃是实在法规定的结果,而实在法本身不需要进行正当化说明,法律行为概念体系遂蜕变为司法的技术性工具。

  • 标签: 精神气质 行为概念 缘起 概念体系 法律行为 法律实证主义
  • 简介:6月18日至19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崔智友到南宁、百色革命老区就检察机关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检察机关要全面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按照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茧决策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的部署,发扬革命老区红色精神。凝聚改革共识,积极进取。攻坚克难,稳妥有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

  • 标签: 检察改革 红色精神 有序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体制改革 检察机关
  • 简介:王某(女)与韩某于1998年12月登记结婚。1999年9月20日王某生育一子,孩子出生后由韩某抚育,生活费和医药费均由韩某支付,王某无生活来源。2000年11月26日。王某与韩某发生争吵后携子搬出别居,后向法院起诉与韩某离婚。并声称婚生子不是韩某亲生。但未提供证据。二审诉讼中经委托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技术鉴定中心DNA鉴定,结论为:韩某不是该子女的亲生父亲。同时查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韩某并不知道该子女不属自己亲生,王某也未告知韩某孩子是与他人所生的事实。诉讼中,韩某反诉王某侵权,并请求王某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 标签: 精神损害赔偿 2000年11月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精神损害抚慰金 妻子 丈夫
  • 简介:披麻草是一种有毒草本植物,在西南地区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也有非法行医者用于治疗精神病。现报道两例利用披麻草治疗精神病致人死亡的案例。

  • 标签: 致人死亡 精神病 治疗 草本植物 西南地区
  • 简介:一、引言:精神损害赔偿以肉体与灵魂的平等为出发点精神损害赔偿的出现宣告了个人依靠自力救济(如决斗)捍卫人格尊严时代的全面终结,是人类观念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精神损害赔偿意味着在名誉等遭受侵害时,受害人只能通过社会的一般等价物来获得安慰,舒缓精神痛苦。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在法律上人的身体与灵魂(精神)被平等对待。

  • 标签: 精神损害赔偿 关键词 平等对待 一般等价物 人格尊严 自力救济
  • 简介:辽宁抚顺是雷锋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多年来,抚顺市检察机关坚持将“雷锋精神”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思想内核,坚持以“雷锋精神”锻造检察队伍,树立“忠诚、奉献、钻研、敬业”的队伍建设理念,大力弘扬“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有力推动了队伍整体素能提高和各项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其主要做法是:

  • 标签: 检察队伍建设 雷锋精神 第二故乡 思想内核 检察机关 职业道德
  • 简介:2003年4月18日至5月1日,司法部副部长刘飏率中国司法代表团应邀对阿尔巴尼亚和奥地利两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笔者有幸作为团员随同前往。在那短暂、紧张而又愉快的十二天里,沫浴着巴尔干半岛暖湿的地中海季风,俯瞰阿尔卑斯山脉终年堆积的皑皑白雪,感受着阿、奥尔国司法界对中国人民真诚质扑的浓浓情谊,代表团经历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异国之旅。

  • 标签: 刘飏 中国 阿尔巴尼亚 奥地利 法律精神 人文景观
  • 简介: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各地都引起强烈的反响,学习邹碧华精神,做一名合格的法官。一是学习他对党忠诚,邹碧华同志无论是书记员、审判员还是庭长、院长,都体现了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司法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像邹碧华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做到在党言党,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服务大局意识,为党和人民审判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党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 标签: 学习 法官 精神 党的事业 先进事迹 改革过程
  • 简介:20世纪以来,人格权逐渐出现了财产化的趋势,保护特定有形财产中蕴含的人格利益问题日益引起了民法学界的关注。域外的示范性法律文件和司法实践已广泛认可在有形财产毁损案件中拒绝给予相关权利人精神损害赔偿有失公允。由于特定有形财产包含了所有者的人格利益,同时对重要基础性物品的使用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凝聚权利人的人格利益,权利人因其毁损遭受精神损害的,可酌情予以赔偿。

  • 标签: 鉴定人模式 专家证人模式 双层鉴定模式
  • 简介:在版权贸易之后,版权中的经济权利部分已转让于受让人,但精神权利部分却仍停留在作者手中,这两种不同的版权权能,因权利主体不同,在实践中的行使很可能发生矛盾,国内学者提出了精神权利的转让说、放弃说和穷竭说等理论对两者加以协调,笔者对这些理论逐一分析之后,认为穷竭说较为有利于版权贸易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版权贸易 精神权利 转让 放弃 穷竭
  • 简介:高柏华与彭仲皙、阎英娥、陈燕等亲朋好友相约,于20010年8月20日到大连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旅游,并拍摄了两卷珍贵的旅游纪念照片。回京后的当日,高柏华便将胶卷交给了彭仲皙,让她将2卷胶卷送到万寿路新兴图片社冲印,并交费44元,新兴图片社出具了印有“长虹冲印”字样的小票。谁知,过了几天高柏华兴冲冲地去图片社取照片,却被告知照片找不到了。高柏华找图片社的业主王盛昌理论。王盛昌拿出了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服务行业管理办公室印发的《北京市照相业经营服务规范化文件汇编》,

  • 标签: 北京 经营服务 业主 服务行业 人民政府 照相业
  • 简介:<正>引言科学精神对于指导民商事司法审判实践,提高司法界的法制思想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②这一认知法学界没有异议。有异议的是,应当如何理解民商事司法中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对中国民商事司法究竟有何指导意义,对这两个问题,法学界尚无定论。与现有的民法精品教科书将民法的科学精神界定为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③不同,本

  • 标签: 认知法 法制思想 裁判案件 科学信仰 无效合同 行政执法
  • 简介: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宗旨、立法原则及处罚程序的设定等法律条文中,处处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精神,是对以往公安行政立法的发展和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通过和实施,对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处罚活动中严格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治安管理处罚法 民主精神
  • 简介:社区精神是指居民在社区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平等、参与、互助、自治的氛围和对社区的认同、归属与依恋感以及愿意为社区未来发展而贡献自己力量的一种精神状态,是社区的真正灵魂所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主义逻辑与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导致现代社区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与精神家园的缺失并存。在明确界定社区精神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城市社区精神缺失的原因,探讨培育城市社区精神的内外驱动力,提出从创新社区治理理念、拓展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丰富社区公共活动、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弘扬人际和谐之传统文化四个方面培育现代城市社区精神

  • 标签: 社区精神 城镇化 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