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律与发展研究运动大致包含三种基本的理论取向:现代化理论倾向以社会进化论为基础,接受发展研究的现代化理论,认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必须引进和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和观念,才有可能使其法律现代化,从而引导其社会的现代化;批判现代化理论认同发展研究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反对现代化理论的基本主张,不赞成法律移植,要求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走独立自主的法律发展与社会发展之路;而多元主义理论倾向则反对从任何单一角度来看待法律与发展问题的做法,主张从多重视角和不同层面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提出既有实践操作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发展研究 现代化理论 法律文化 理论倾向 法律制度 第三世界国家
  • 简介:基于封约三年内先後出现的三个类似疑案的研究,笔者首次发现了这类犯罪是除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之外的又一种“不完整一罪”犯罪形态,首次提出了“继任犯”理论,有效解决了“继任犯”定罪乱、处罚乱问题。

  • 标签: “继任犯”理论 犯罪形态 定罪处罚原则 特征 概念
  • 简介:目前,行政规制理论在我国行政法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行政规制是否必须?行政规制是否弊端?行政法学是否应将行政规制视为一种方法论?对这些问题,须从规制产生的根源及行政规制的发展演变来予以阐明。结合我国的实际,应当淡化行政规制,将重点放在如何制约政府权力滥用上,行政法学也不应将其视为一种方法论,而应将其作为一种于特定适用领域的理念。

  • 标签: 规制 行政规制 方法论 理念
  • 简介:只有能够期待行为人可以实施合法行为,而行为人违反此期待,实施了违法行为时,才能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存在期待可能性,即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只能选择实施违法行为,不能期待其有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此为阻却责任事由。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引进期待可能性理论并运用于我国司法实践将使我国的司法制度更加完善,法律实施更加灵活,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

  • 标签: 期待可能性理论 合理性 刑法
  • 简介:发端自20世纪后半期的"结社革命"见证了公民社会的全球复兴,拓展乃至重构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制度空间。然而,现有的结社革命理论并没有能够认真对待公民社会组织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主权的视角来看,结社革命固然是个人权利成长的历史表征,但它同样是一个主权观念不断被重塑的产物;另一方面,对公民社会组织与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考察表明,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则需要我们进一步从关系性视角反思主权的正当性,重解主权,乃至为公民社会组织的兴起提供合法性依据。

  • 标签: 结社 主权 公民社会 结社革命 关系性主权
  • 简介: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该理论存在的哲学与伦理学根据,认为其建立在哲学关于意志相对自由的假设之上。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期待可能性理论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及如何认定期待可能性的问题。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责任论 犯罪构成
  • 简介:“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名词,属于法律教育术语,是一种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借助法律诊所作为平台,由法学教师来指导和指派法科学生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分析案情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从而以“分析——诊断——解决”此类模式提供法律服务,在法律实践中进一步司法实务技能。其中社区法律诊所是法律诊所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既是舶来品,也是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

  • 标签: 法律诊所 社区法律诊所 价值 运作模式
  • 简介: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我国的检察理论研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大力推动下经历了从恢复、发展到繁荣的阶段。30年来的检察理论研究在检察学学科建设、法律监督基本原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尚有一些诸如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刑事诉讼构造与检察官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重点、焦点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30年的检察理论研究历程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 标签: 检察理论 显著进展 问题 经验
  • 简介:犯意转移原则用以解决D意图杀死V1而实际杀死了v2等类似情形之责任认定问题。该原则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普通法,对英美刑法司法及立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亦面临着实践窘境及学者的猛烈批判。作为事实错误不免责之理论,犯意转移原则是建立在抽象故意观基础上的刑罚政策选择。在打击错误的场合,犯意转移原则对于D的责任认定并不妥适,因为它忽视了刑事责任的认定在主观与客观、事实与规范、自由与强制之间的博弈。

  • 标签: 英美刑法 犯意转移 抗辩转移 事实错误
  • 简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正义的实现,契约法也不例外。20世纪契约法研究和实践的一个伟大成果就是现代契约正义原则的提出,并据此成功实现对古典契约法的重塑,其功能和价值一直为众多学者和论著所津津乐道。但是古典契约法是否一样有一个正义原则对其规制,却鲜有人作回答。本文试从契约法的经济根源、哲学基础等角度入手,对契约正义在古典契约法和现代契约法的不同表现展开分析和比较,以求加深人们对契约正义的整体性和价值性认识之目的。

  • 标签: 契约 契约正义 理论基础
  • 简介:<正>危险接受理论是为了解决被害人对行为表示同意,但对结果持拒绝态度时,对行为人归责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学界都集中探讨被害人对结果表示承诺时对实质违法性的影响的问题,这虽然有助于被害人学研究的深入,但无形之中却不能将之扩展开来,以致对司法实务不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危险接受理论是为了

  • 标签: 法理思考 接受理论 违法性 被害人承诺 陈兴良教授 期待可能性
  • 简介:自动性的判断难以由中止犯的刑罚减免根据确定:但可以从其与我国刑法规定的与未遂犯的关系中确定判断标准,因为根据刑法条文表述,'自动性'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是对接的概念。自动性判断中的主观说与'自动性'的主观属性契合,在判断自动性时,要将行为人对外部事态的认识作为判断资料,然后判断该认识对行为人主观状态的影响,只要行为人主观上认为自己的行为还能继续和犯罪的目的还能实现时,实施中止行为的,就具有自动性。在自动性的判断中,一般人标准只是证明过程,而不是判断标准,其判断标准最后必须回归到行为人主观上来。

  • 标签: 犯罪中止 刑罚减免根据 自动性 主观说 证明过程
  • 简介: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宏观性、整体性式的方法论思考有助于深刻理解物权行为理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在对第三人的保护上,应采取无因性原则,同时吸收善意取得制度的优点即排除对恶意第三人的保护.另外,物权行为理论应建立在平民生活基础上.

  • 标签: 物权行为理论 无因性原则 善意取得
  • 简介:上个世纪以来,人类在性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形成或丰富了一系列理论,其中包括:同性恋成因的本质论与构建论、颠覆婚姻性别基础的'酷儿理论'、作为人权的性权利理论、自由主义性伦理理论等。上述理论深化了人们对同性恋的认知,推进了同性恋权益保障的进程,为同性婚姻提供了理论支撑,促成了同性恋权益保障的历史性法律,但也给传统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带来了剧烈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性权利与性道德、性自由与性秩序、婚姻家庭传承与变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重新审视与深层思考。

  • 标签: 同性恋 同性婚姻权 性理论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11月3日致人民法院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的贺信中强调:“理论研究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理论研究工作是不是受重视,理论研究选题准不准、答案对不对,理论研究成果管不管用,直接影响人民法院事业的兴衰成败。

  • 标签: 审判理论 人民法院 2010年 中国法学会 理论与实践 法院院长
  • 简介:一、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到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行动上自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深入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

  • 标签: 武装 履职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习型政党 科学理论 政治水平
  • 简介:民事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利益及有关公民重要民事权利的民事案件,在无人诉或当事人不敢诉、不能诉、殆于诉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追究违法者民事责任的诉讼制度.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有损于国家利益的行为,由检察机关提起或参与诉讼,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是检察机关行使其监督权的有力方式.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诉讼 民事公诉
  • 简介:<正>过失犯罪论作为刑法理论中的一大板块,应当在整个刑法学理论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受社会性质、人类认识水平以及刑法思潮等因素的影响,过失犯理论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高度复杂化、现代化,过失犯才作为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过失犯理论才得以发展。

  • 标签: 过失犯罪 生活领域 认识水平 过失行为 社会生活 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