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种业已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冲击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将“后现代”界定为一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表征的是一种非常特异的文化意义状况,而不仅仅是将其看作是一种“理论”或“主义”。仅仅对它做理论上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对它做宗教社会学意义上的分析。本文将从宗教这个特定的视角入手,试图描述后现代主义给人类信仰和生存带来的猛烈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探讨后现代的宗教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对它做出宗教社会学意义上的说明和阐释。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宗教理论 宗教信仰 大众文化 自然科学 宗教精神
  • 简介:范恩君在2005年第2期《上海道教》上发表文章,从宫文化的一个侧面——道教楹联的视角探讨道教宫的宗教功能和社会功能。一、置兹灵奉祀仙真的神缘功能。从宫楹联匾额可以看出,从神居环境来说,道教选择“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来修建宫奉神修道;从神仙功德来说,极力宣扬所供奉的神仙祖师的灵迹和功德。二、栖身修道参悟长生的道缘功能。从宫楹联匾额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真心清净道为宗、

  • 标签: 道教宫观 楹联 《上海道教》 2005年 社会功能 宗教功能
  • 简介:一、引言同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也叫对福音、前三福音或符类福音。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上帝的国。据统计,上帝的国在《马太福音》中出现了4次,在《马可福音》中出现了14次,在《路加福音》中出现了32次;此外,天国在《马太福音》中出现了33次。由此可见,上帝的国是同福音的重要主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福音》的作者在记载耶稣在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都谈到上帝国的事(约3:3,18:36)。

  • 标签: 《马太福音》 帝国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上帝
  • 简介:寒山有关财富内容的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功名富贵的抛却,对充满欲求社会的疏离,而且反映了佛教独有的财富。佛家以对客观世界的深入体察和对个体生命的理性思考,引导世人认识财富聚散无常的本质,戒除对财富的贪执,倡导自利利他、乐善好施的慈悲精神,以发挥财富的积极作用和社会价值。

  • 标签: 寒山诗歌 佛教 财富观
  • 简介:略论中国佛教的佛身方立天佛教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成佛。佛身是怎样的?这是佛教理论的一大问题。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其继承者们在佛身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有的肯定佛身是无烦恼的,有的则持异议。后来大乘佛教兴起,盛行菩萨成佛之说,相应地更对佛身问题进行了多...

  • 标签: 中国佛教 阿弥陀佛 《大乘起信论》 鸠摩罗什 天台宗 三世间
  • 简介:引言关于善导所说的忏悔,已有很多先行研究,各自皆有重要的发现。不过,关于善导所说忏悔的背景及其时代性,虽多见指出其与天台智颉及道绰、迦才之接点,但与其他文献之接点却不大有所指出。此外,多见以《往生礼赞》及《般舟赞》为依据之梳理,而关于《经疏》所说之忏悔,则尚未进行详细分析。因此,本文概观与善导几乎同时代的道世之《法苑珠林》所说忏悔说之特征,在此基础上,就善导《经疏》所说忏悔之内容及其独特性,试作考察。

  • 标签: 忏悔 法苑珠林 时代性 往生
  • 简介:河南省方城县老城东北隅,耸立着一座千年古道观,这就是盛名于豫西南南阳盆地的道教中心——炼真宫。据史书记载,炼真宫始建于东汉,是光武皇帝为其姐姐湖阳公主建造的修真行宫。当时的炼真宫地势高耸,风气极佳,林堤园围,城墙巍峨,山门东开,潘河环绕,宫内古木参天。碎石林立,殿堂掩映,晨钟暮鼓,道乐齐奏,诵韵盈耳,真乃洞天福地。

  • 标签: 行宫 风气 公主 城墙 史书 东汉
  • 简介:对人体生命的终极关怀是道家、道教的共同的基本价值取向,阐述生命之理、探究延生之道乃是道人乐此不倦的事业。一代“隐仙”、武当道祖张三丰,一生仙游四方,留下许多道迹道论,清代道仙李西月曾整理《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以示后人,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重人贵生”的生命意识是其思想中最具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成就,也是道教“生命学”园地的一朵奇葩,本文概而述之。

  • 标签: 张三丰 生命观 终极关怀 价值取向 社会价值 生命意识
  • 简介:慧思被尊为天台宗祖师,素以解、行并重著称。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融合大乘义理的止修行思想之中。慧思的大乘止思想,与大乘佛教核心范畴二谛紧密相关。慧思基于二谛阐述大乘止法门,同时,通过大乘止思想的论述来开显二谛。基于第一义谛“心体平等义”以及世谛“心体缘起用义”,通过真心与染性、理体与事相、止行与行三个方面的阐述,慧思安立了“真心本具染性”、“心外无法”、修止行离世谛、修行知世谛等命题,由此开显真、俗二谛与止、二门之互摄圆融。

  • 标签: 慧思 大乘止观 二谛
  • 简介:应北京白云邀请,由香港道教信善玄宫、紫阙玄、研易学会组成的参访团一行34人,于1991年6月14日至23日参观访问了内地著名的道教宫。参访团在京期间,受到中国道教协会黎遇航会长、李文成秘书长和白云监院黄信阳道长的热烈欢迎与接见。国务院宗教局杨同祥副局长等领导同志也会见了参访团的全体成员。该团结束北京的活动后,在白云监院黄信阳、道协联络处副主任孙同昌的陪同下,开始对湖北、湖南进行参访。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宗教部门领导同志的亲切会见,各地道协组织、道教宫都给予了隆重的欢迎和热情的款待。

  • 标签: 道教宫观 黄信阳 道协 杨同祥 中国道教协会 香港道教
  • 简介:洛迦山位于普陀山东南海中,远远望去,仿佛航行在云雾中的仙舸,又像一尊海上卧佛。从普陀山到洛迦山,机动船约半小时航程,山岛虽近在咫尺,但途中水势澎湃,海浪起伏,古人传说须经过“二十四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小岛孤峙海中,四周礁石嶙峋,千姿百态,像数不清的玉色珊瑚围绕仙山。

  • 标签: 南海 自在 普陀山 方能 古人
  • 简介:上海古邑大境路口,有一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三层楼阁,名为大境阁,大境路亦由此而得名。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上海后,上海拆城墙、填城濠、筑环城圆路。当时,为了保护大境杰阁,留下了唯一的一段古城墙和大境箭台。如今,在大境阁的东面,一座庙宇式的仿明清古建筑已拔地而起,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引人注目。经了解,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上海道教中心——海上白云

  • 标签: 大境阁 关帝庙 上海 道教
  • 简介:葛洪是东晋初年著名的道教学者,其巨著的出现,标志着民间原始道教的终结.他出身于江南著名的士族官宦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硕儒,又有求仙得道的血统.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常在出仕与隐修间徘徊,但动荡的时代以及个人独特的遭遇使他由入世到遁世,舍儒从道,提倡儒道双修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他虽遁世隐修,但仍不忘关心国家大事,这其中是不是存在着矛盾?由此就涉及到他如何看待出仕与隐修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番较为初步的探讨.

  • 标签: 葛洪 道教 《抱朴子》 隐修观 出仕观 道德修养
  • 简介:牵明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8月版。在西方文化强烈刺激下的民国时期,印光大师扶三教于既倒,融雅俗而开新,对以儒释融通为文化底色的中国佛教居士阶层作出了理机双契、影响深远的圆明开示。印光大师“因果正信”居士有两个基本特色:一个是以儒教伦常为基础而又内在融通儒道释三教优长,另一个则是对精英清净感应修证和大众善恶因果感报大小文化传统的自觉整合。印光大师以“因果正信”居士为核心线索与评判依据,在学理上开拓出以儒释融通为基本特色的现代中国佛教居士家庭建设。印光大师居士自觉承绪明清以来儒释道人文教化发展脉动,

  • 标签: 印光大师 居士 因果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国佛教 儒释融通
  • 简介:2005年4月26日至31日,上海城隍庙法务团一行21人,以上海城隍庙庙管会主任吉宏忠道长为团长,应香港青松邀请参加“青松乙酉年太平清醮”仪式。

  • 标签: 上海城隍庙 2005年
  • 简介:如果每个人都注意减少自己不好的一面,那么从整个社会来看,好的方面就会不断增进。从这个角度而言,佛教的烦恼可以在道德教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佛教的烦恼在佛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佛教思想史 当代价值 烦恼 道德教化
  • 简介:当代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兴起素食主义潮流,人们开始认识到素食对于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价值;当代西方动物保护思想和素食观念相对于传统佛教素食而言具有自身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特性;当代佛教应在继承传统素食思想的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吸收融合西方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观念,拓展自身的思想内涵,积极推行素食。

  • 标签: 佛教 素食 动物保护 生态环保 畜牧业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与“劫难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围内乱丛生,外侮不断.兵燹频仍,民不聊生。印光大师便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大师幼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后巾韩欧辟佛之毒,对佛法有所非议.继而病困数载,

  • 标签: 印光大师 家教观 佛教 家庭教育 道德观念 “因果轮回”
  • 简介:无所不显道教文化的魅力。道教宫中给人的感觉是其特有的文化理念,通过其中的建筑、造像、碑石、绘画、苍松翠柏等等历史文化积存的实物,以及道众的生活、修持等行为活动向社会影响和展扬其特有的魅力。

  • 标签: 道教宫观 道教文化 修持 感觉 魅力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