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生而有欲”……荀子学识渊博,兼采诸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曾周游列国,在游历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说,他主张“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并提出了“性恶论”来说明教育的必要性,荀子晚年著述的《荀子》一书,是其思想学说的重要载体。

  • 标签: 《荀子》 “性恶论” 认知 先秦诸子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 思想体系
  • 简介:通过对荀子32篇文献的研究,结果发现:其诚信思想体系是以“人之性恶”为哲学基础和道德假设建构起来的,具有社会普适性、政治目的性、礼义原则性、道德他律性和法律约束性等价值特性。荀子诚信思想在具体的价值取向上,主要从个人修养、行业规范、社会安定和国家治理四个维度展开,突出强调诚信是完善个人修养的基础,是君子人格必备的品质,是维持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是选拨人才的条件,是军事胜利的保障,也是各行各业的道德准则。荀子诚信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它是构建社会诚信大厦的根基,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源泉,是建立社会公俗良序的保障,也是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 标签: 诚信 诚信品质 诚信思想 价值取向 道德教育 荀子
  • 简介:虽然荀子与孟子是不同的儒者,但不能因此而认为荀子是歧出之儒,其种种理由不成立,并且在儒学中,荀子与孟子是互补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 标签: 荀子 非歧出之儒
  • 简介:荀子名况,又称孙卿或荀卿,近代学者多以为“卿”是荀子的字。本文疏理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典籍中记载的荀子的名字材料,通过分析前人对名字相为表里的认识,在考察“况”、“卿”的字义关系,以及先秦、秦汉时期有关称呼变化的基础上,认为荀子的字由于文献不足,己不可知,“卿”只是其尊称。

  • 标签: 荀况
  • 简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必修三(人教版,2007年3月第2版,2007年11月西安第一次印刷)第三单元所选荀子《劝学》一文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句,“参”字注释为“参,验,检查。”同版本教材2010年11月西安第4次印刷时在此注释后增加了“一说,参,通‘叁’,多次,表概数。”此注释值得商榷,历来对此字释义争论不休,笔者以为解释为“探究并领会”更为妥当。

  • 标签: 《荀子》 《劝学》 参省
  • 简介:"积靡"见于《荀子·儒效》篇,旧注训"靡"为"顺",释为"顺其积习"。从原文语境以及荀子在人性论问题上对"积"、"顺"二词的使用来看,旧注不可从。"靡"当训为"累","积靡"即"积累",是同义连用的复合词。"桑落之下"见于《荀子·宥坐》篇,注家众说纷纭。"桑落"的语源当是《诗经·卫风·氓》所言"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指困窘的处境,"桑落之下"即困境之下。

  • 标签: 《荀子》 “积靡” “桑落之下”
  • 简介:荀子·劝学篇》“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讃.”一句中的“傲”字,后世学者为其作注者甚多,各家注解往往各执一词.通过整理、分析各家注解,将各家注解归纳为以下四类:“暄噪、戏傲”“嗷嗷,表声音”“不省人言”以及“傲诞、妄言”.结合历来学者对《荀子》的研究,发现以上诸解都与原文文意不符,释义有失偏颇.为此,对以上各家注解进行一一辩驳.笔者在整理、分析各家注解之时受到启发,得出“傲”该爲“趮”之假借,表“急躁”之义的结论,并于下文予以论证.

  • 标签: 《荀子》 假借
  • 简介:荀子兼采道、法、名、墨诸家思想于一体,却始终被视为儒家学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礼"深入系统的阐发。荀子思想在吸收先秦各家学说后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向,集中体现和落实于关于"礼"的形上建构中。通过对"礼"的深入分析,不能不说荀子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 标签: 荀子 天人观
  • 简介:注重观点的分析、批判,是荀子思想的特点之一。在《解蔽》、《非十二子》、《天论》等篇中,荀子对其同时代的或较早时期的诸子思想,从不同方面作了反省、批评,并由此展现了自身的思想趋向及哲学立场。这里以《非十二子》为主要对象,考察和诠释荀子学术批判的内在意蕴。与外在的评论有所不同,荀子对十二子的分析考察基于荀子自身的基本哲学立场。以“群”为人禽之分的社会本原,苟子将秩序提到重要地位,合群意味着建构社会之序;以礼为“道德之极”,荀子则同时将注重之点指向礼义等普遍规范。以上两重视域在相当意义上构成了荀子批评先秦其他诸子的前提,而秩序与规范本身则进一步被赋予多方面的内涵。

  • 标签: 非十二子 规范 秩序
  • 简介: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吸收诸家之长,兼容并包,在先秦诸子中较有特色。苟子教育教学思想上的有关积极主张,有益于现代教育事业。

  • 标签: 荀子 教育思想 教学思想
  • 简介:<正>荀子,名况(约B·C·313—283年),是战国末叶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荀子是先秦时期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以儒家为基础,吸取了道、墨、名、法诸家学说,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他综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学术精华,分析批判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哲学理论。

  • 标签: 音乐思想 荀子 学术思想 先秦时期 学术史 战国时期
  • 简介:荀子出自赵国,少年立志,游学四方,返赵国助战议兵,主“一民”之道,荀学孕育了赵文化沃土,以“隆礼”“重法”之特色而永垂史册.

  • 标签: 荀子 赵国 邯郸 赵文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7
  • 简介:的社会构建    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构成社会和谐发展的首要问题,从人类社会的现实构建中

  • 标签: 和谐观 社会和谐 荀子社会
  • 简介:<正>吴虞对儒家的基本态度是从根本上予以否定,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等儒家代表人物都受到他的攻毁。但他对战国末年的儒学大师荀子却是个例外。本来吴虞对荀子亦持基本的否定,但后来经过他对《荀子》的重新审视,又以为荀子的见识度超越儒家与诸子,甚至视荀子为儒学中的路德、中国古代学术界的培根。并写作了《荀子之政治论》、《荀子之〈天论〉与辟机祥》、《荀子之〈劝学〉及〈礼论〉》等三篇论著,来阐发荀子的政治观、天道观与人性修养学说,对荀子的学说作了高度的评价。

  • 标签: 吴虞 君主主义 荀子 法后王 法先王 儒家德治主义
  • 简介:<正>荀子是先秦著名的儒学大师,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荀子思想的研究比较冷落,对其伦理思想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拟对荀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色谈些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 标签: 荀子 伦理思想 重要地位 礼义 集大成者 隆礼贵义
  • 简介:荀子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他批判性地继承了“孔孟学说”,且对其他诸子百家也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对于荀子思想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荀子以人性理论为基础,以此来阐释他的教育思想、法律思想以及伦理思想等,而这些思想最后又都统归其政治学说,都是其政治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都是为其更庞大的政治理论体系和政治理论目标所服务的。

  • 标签: 荀子 人性 政治
  • 简介:荀子》对于"分"这个范畴的使用贯穿始终,颇具规模。其意义在于通过"分"的明确厘定来实现"分"的良好持守,进而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开掘、继承、发展荀子的"分"思想,对于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推进当下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 标签: 《荀子》 范畴 思想
  • 简介:荀子·劝学》中”巢非不完也”之“完”字,当前学界以“完整”或“完善”“完备”“完美”相释。但考之于上下文义和事理,均有窒碍难通之处。而将此“完”字训释为“结实”,则既合于事理,又有训诂根据。

  • 标签: 《荀子·劝学》 结实
  • 简介:荀子》一书词义颇为灵活,有所谓“奥谊艰辞”之称,历代注家各执一辞,多有分歧。笔者选取众家分歧较大而至今尚无定论的若干条词语,参照杨惊、王氏父子、郝懿行、刘师培等人的旧注加以辨析,对于各家说解均不合《荀子》文原旨的而发表己见。试提出几条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荀子》 无定 词义 词语 校释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