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改善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干预措施在骨科特殊体位患者术中获得压力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骨科特殊体位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改善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的术中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干预措施在骨科特殊体位患者术中获得压力损伤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术中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术后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因此,这些干预措施可作为预防和管理术中获得压力损伤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改善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干预措施 骨科特殊体位患者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抗生素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结合1例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国内已报道的文献资料,对发病特点和抗生素治疗选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社区获得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患儿首发症状无特异性,但病情进展快,可出现多种并发症,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率高,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衰竭。儿童抗生素治疗选择范围窄,且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因此治疗难度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应早期经验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社区获得性 败血症 儿童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获得肺炎住院患儿并发感染皮疹的临床特点,积累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收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3年9月至2020年8月合并感染皮疹的住院社区获得肺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45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273例(60.0%),女性182例(40.0%),重症组106例(23.3%),非重症组349例(76.7%)。中位月龄16.0(9.0,42.0)个月。皮疹出现于肺炎病程中的(6.9±5.2)d,皮疹持续时间(6.0±3.1)d,皮疹形态呈多形性,其中以非特异性的斑丘疹(67.5%)最常见。B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共91例(20.0%),其次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为85例(18.7%),50例(11.0%)患儿存在EB病毒再激活感染。重症组的中位发病月龄、住院天数、发热天数、皮疹出现时间、皮疹持续时间以及恢复期发热伴皮疹、CRP升高、PCT升高、IgE升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及EB病毒再激活感染率均高于非重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 467.0,t=6.500、4.923、3.098、2.998,χ2=13.445、15.391、8.208、5.313、29.839、13.474,P均<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患儿一般情况、肺外并发症、呼吸音减低以及恢复期发热伴皮疹。结论住院的社区获得肺炎患儿病程中伴发的非特异性感染皮疹对疾病严重程度及病原学有一定提示意义。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皮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验抗感染治疗对低危社区获得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3例社区获得肺炎患者,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研究初始经验抗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初治有效组选择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比例(73.78%)明显高于初治无小组(36.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社区获得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为肺炎支原体感染(40.48%)、病毒(38.01)、肺炎链球菌(4.76%)以及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9.52%)。结论肺炎支原体是低危社区获得肺炎的主要致病原,单独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经验抗感染治疗方案对低危社区获得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非重症肺炎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非重症肺炎患儿262例,随机的分为观察组136例,对照组126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97.6%。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社区获得非重症肺炎采取抗生素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口服抗生素 儿童社区获得性非重症肺炎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社区获得肺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社区获得肺炎患者82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41例。观察组接受常规化的护理,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8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术后病发率19.51%(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获得化脓肝脓肿(community acquired pyogenic liver abscess,CA-PLA)的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为其早识别、早诊断和合理抗感染治疗等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CA-PLA患者体征和治疗结果,将其基础疾病、发病症状按照年份分组,分析发病特征变化趋势,根据患者是否有胆道基础疾病,分别分析其病原学特征。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1 063例CA-PLA患者,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按年份进行趋势分析:CA-PLA收治患者有逐年增加趋势;既往有胆道基础疾病患者的比例从2011年的17.3%(19/110)降至2017年的7.3%(14/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8,P=0.034);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但并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7年来维持在31.6%~46.5%。274例(25.8%)患者伴有肝外表现。病原学阳性445例,其中单一肺炎克雷伯菌感染371例(83.4%);无胆道基础疾病者以单一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致病菌[91.6%(362/395)],有胆道基础疾病者仅占18.0%(9/50),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2%(16/50)]感染和混合感染[18%(9/50)];基于临床定义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二代及以上头孢菌素敏感率≥97.5%,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患者总体预后良好,其中1 049例治愈或好转出院,6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结论大部分CA-PLA患者没有胆道基础疾病,50%以上的患者无糖尿病病史,且绝大多数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相对敏感。

  • 标签: 肝脓肿 流行病学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获得肺静脉狭窄可由多种原因所致,目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临床医生对于此疾病的认识仍不够充分,且对于其可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尚未见系统论述。本文通过复习以往相关文献,对获得肺静脉狭窄病因及诊疗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相关获得肺炎的预防。方法针对我院2012住院期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此组患者未进行相关获得肺炎的预防措施;针对我院2013年住院期间的患者为观察组,此组患者进行相关获得肺炎的预防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中的相关获得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时间段内患者进行有效的相关获得肺炎的预防措施后患者的发病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医院相关获得肺炎采取有效的整体预防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康复做有效的保障。

  • 标签: 相关性获得性肺炎 预防措施 患者满意度 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获得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现状,并对该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分布、药敏作出研究。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0年6月-2022年8月实行,在呼吸内科现有病例中遴择出4135份送检标本(痰液、肺泡灌洗液),且所属标本共培养出413例非发酵菌,后续统计中提及的项目为临床检出率、分布、药敏试验。结果:非发酵菌在现有送检标本的检出率为9.99%,并在菌种类型排行中,按照从多至少的顺序可划分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其他发酵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统计中上述菌种的检出数据依次为72.88%、12.83%、7.99%、6.30%;非发酵菌构成分析中将所属菌种进行了占比排列,铜绿假单胞菌统计数据排行首位,其主要以黏液型、普通型、小菌落变异型为主,不动杆菌统计数据排行第二,其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等为主,其他非发酵菌统计数据排行第三,其主要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等为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统计数据排行末位;多粘菌素B与阿米卡星在治疗中会显著提升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在治疗中会显著提升不动杆菌属的敏感性,多诺环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在治疗中会显著提升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敏感性。结论:充分分析非发酵菌的性质与特点,并结合各个菌种的临床药物敏感性,可有助于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 非发酵菌 药敏性分析
  • 作者: 徐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彭镇综合病房徐春【摘要】目的:探析疼痛评估在社区压力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6例压力性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疼痛评估,分析疼痛评分与压力性损伤程度的关系及疼痛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轻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不同组别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即患者疼痛评分与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结论:压力性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疼痛评分存在正相关性,医生可根据疼痛评估结果指导后续医疗,以控制损伤进展,促进病情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肺炎采用经验抗感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5例社区获得肺炎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7天、14天、21天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5%、78.5%、95.4%;患者治疗期间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结论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根据经验型抗感染药物治疗能够提高社区获得肺炎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较高。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肺炎的临床价值,分析其安全。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社区获得肺炎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并进行SPSS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果为91.5%(54/59)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31/41)(χ2=9.19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2/59)较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4.8%(3/41),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249,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治疗社区获得肺炎上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其用药不仅见效快,且有着较高的安全

  • 标签: CAP 肺炎 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7例社区获得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4),对照组患者予以头孢呋辛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32/43),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0/44),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43),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44),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和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时间长于实验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肺炎,治疗效果明显,安全高,不良反应少,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社区获得下呼吸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8例急性社区获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组,甲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乙组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5-7天。结果治疗后,乙组患者在止咳、退热等时间上明显少于甲组,临床治愈率达69.05%,临床总有效率达92.86%,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对急性社区获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好。

  • 标签: 阿奇霉素 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