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四、土地革命初期发行工作往农村的拓展大革命失败后,福建党在白区城市活动的同时,将注意力也转向了广大的农村地区.早在大革命后期,中共闽南特委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做出"在做好城市和各县市镇工作的同时,我们应把党和革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村的农民中去"的决定,着手转移力量到闽西南广大农村.这不仅保存

  • 标签: 革命初期 苏维埃政府 革命工作 斗争形势 群众斗争 农村地区
  • 简介:自1931年12月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预审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初创时期.设置了预审的机构与人员,规定了预审的职权与任务以及预审人员的条件,提出了预审工作规则.(二)抗日战争时期是发展时期.预审机构有多种称谓,进一步明确了预审的任务,制定了《审讯工作基本条例》,提出了预审的工作方针与原则,对预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总结预审办案经验,开展了预审学术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三)解放战争时期是变化时期.预审机构出现了“侦审合一”与“政刑公开”的组织形式,颁发了《审讯守则》,继续探索预审办案的新路子,预审理论研究持续进行.本文阐述的是第一个时期.

  • 标签: 根据地预审制度 建立 发展
  • 简介: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和最高行为规范。党员权利及其保障既要通过党章来确立,也必须依靠党章来保障,因而必然会在党章中得以体现。回顾和考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制定、修改和通过的党章关于党员民主权利及其保障的规定,可以使我们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党员民主权利及其保障的历史演进。通过对新民主主革命时期中共历部党章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即开始了对党员民主权利及其保障问题的探索,随着自身的逐渐成熟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党员民主权利及其保障经历了从隐到显,从模糊到清晰的逐步明确和确立的过程。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章 党员民主权利 党员权利保障 历史考察
  • 简介:贺瑞教授撰写的《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专著,2015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该著作具有以下独特的内容。其一,该著论述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革命论、社会论与列宁主义的关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学说包括新民主主革命论和新民主主社会论两大部分。

  • 标签: 理论要点 武装暴动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高潮 令人 城市中心
  • 简介:毛泽东新民主主政制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宪政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制是指政治权力的所有和继受取得问题,体现了执掌权力者如何得到权力、是否对他人负责的权力渊源关系。毛泽东新民主主政制思想建立在反对王权政制、主张民权政制的逻辑基础之上;建立在反对虚假的民主政制、主张真实的民主政制的现实基础之上。毛泽东坚持孙中山新三民主的民权政制,坚持建立共和国的民权政制载体,阐明了民权政制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民权政制的基本构想。

  • 标签: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 民权政制 王权政制
  • 简介:毛泽东新民主主司法思想的理论基点是阶级统治的手段和具有特定国家机构职能的独立价值。它蕴含了坚持刑事法律适用平等的原则、坚持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废止肉刑,重证据不重口供”、坚持少杀、严禁乱杀的刑事政策、反对丑恶的封建司法、司法注重社会效果等具体内容。毛泽东新民主主司法思想观具有司法传统型归属性、司法人民性的定位等特点。

  • 标签: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 司法 思想
  • 简介: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共和国整整走过一个甲子的历史了。60年前,我是一个25岁的毛头小伙子,60年后,我垂垂老矣。古语云:“鉴往知来”,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前行,必须清醒地回首。作为陪伴共和国走过60年风雨的老人,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老干部,近一段时间,我陷入深深的思索。

  • 标签: 新民主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归 老干部
  • 简介:新民主主人权观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孕育,至党的七大形成。“民族解放”和“革命人民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权思想的实质所在。爱国主义和群众观点是新民主主人权观的突出特点;集体人权则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权领域的创造。新民主主革命理论与人权观有着多重的统一性;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也是人权斗争胜利的最终形式。

  • 标签: 新民主主义 人权观 集体人权 爱国主义 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新民主主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怎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革命中,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回顾这段历史,新民主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也离不开我们党的主观努力。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能够科学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第二,能够准确地、深入地了解中国国情;第三,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三个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 标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要素 启示
  • 简介:<正>目前的通史教材和政治思想史专著一般都认为,新三民主的基本性质是旧民主主义的,主要理由是,新三民主没有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却不是这样看待的。他们早就认为新三民主的基本性质是新民主主的。本文根据他们的观点,试述新三民主新民主主在基本性质上的关系,并由此再作些申论。

  • 标签: 中国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联合政府 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 民主共和国
  • 简介:摘要: 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还需要与其它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贯穿历史教育的各个环节,共同推动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

  • 标签: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历史教学
  • 简介:摘要:1921年党成立后对四川地区的工业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工作,根据新民主主革命时期的不同进程对川渝地区工业活动有不同的安排,本文按照时间分期大体分为:党成立初期、国共合作时期、党独立领导时期,每个阶段工业活动开展都与当时国家形势、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党在新民主主革命时期对四川地区对工业发展做出积极的尝试,并为建国后四川地区的工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标签: 工人运动 党的领导 工人权利
  • 简介:民国各省颁行的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对中国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初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革命根据地颁行的刑事诉讼规则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和制度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影响。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增强刑事诉讼程序的规范性,有利于加强公民权利的保障,对于解决具体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于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探索作用。我们应当正确对待仍将长期存在的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

  • 标签: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 启示
  • 简介:中共云南地下组织自1926年11月建立,到1950年2月全省解放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边疆多民族省份坚持斗争历时24年。1982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解决云南地下党、边纵历史遗留问题报告的批示中指出:

  • 标签: 云南 地方组织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党史 党建工作
  • 简介: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依次经历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四个时期。与此同时,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也相应地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到成熟再到深入发展四个阶段,这对进一步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丰富和完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 统一战线
  • 简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革命实践中,充分表现了他的统一战线艺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革命系统的控制中心,亦即新民主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控制中心。毛泽东肯定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强调了建立工农联盟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促成了统一战线;克服和制止“左”右倾扰动,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反帝反封建大方向,维护了统一战线;新民主主革命是人参与的可控系统,可控系统是有预定目标的系统,为此必须有正确而完备的理论,毛泽东论述了新民主主革命的理论,发展了统一战线,体现了系统要素的竞争、协同,达到系统整体优化,使新民主主革命全面胜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统一战线,我们应当学习和运用毛泽东的统一战线艺术。

  • 标签: 新民主主义革命 统一战线 控制中心 扰动 竞争 协同
  • 简介:毛泽东在新民主主革命时期的自信思想,表现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新民主主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毛泽东在新民主主革命时期的自信思想,对今天为什么要坚定和怎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了借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自信思想
  • 简介: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党日益发展壮大的80年,是党领导人民为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80年,是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一系列伟大胜利的80年.80年的历史说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 标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毛泽东思想确立 确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简介: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创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创新的前奏(1922-1937):党对民族"自治"理论的认识及初步实践.建党初期党的早期领导人借鉴了俄国党的民族"自治"理论,提出了党的民族"自治"理论;长征中把民族"自治"理论付诸实践,创新了县、乡两级自治政权;(2)创新的进程(1937-1949.10):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抗日战争期间党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解放战争期间创新了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创新的标志(1949.10-1956):建国初期党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全面创新并付诸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