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奶牛为胎动物,与其他畜种相比,繁殖力低。奶牛性别控制是通过人为干预,使母牛按照人们需要性别繁殖后代的生物技术。因此,通过性别控制技术提高奶牛、特别是高产坍钙繁疆沩,促使其多产优质母犊,是促进奶牛数量、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性别控制技术 奶牛 生物技术 繁殖力 畜种 后代
  • 简介:  仔猪刚断奶时喂料量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如果喂料过多,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下痢等胃肠疾病,如果料供给不足又会因饥饿发生应激反应,影响健康生长.所以,断奶后4天~5天要限饲,少喂勤添,一昼夜喂6次~8次,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日投料量控制在原日粮的70%左右,经4天~5天的限饲后再逐渐增加.

  • 标签: 断奶仔猪 饲喂次数 发育影响 消化不良 胃肠疾病 应激反应
  • 简介:不可否认,我国养殖业在历经了行业的不规则发展和波动.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共识.但是规模养殖离我们有多远?目前养殖业又是什么状况?只有了解了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相关的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才能把准行业脉搏,寻求自身的立足之地,为此,在兔年伊始,本刊特组织了养禽业和养猪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文章,供广大读者参考。

  • 标签: 发展趋势 养殖业 养禽业 规模养殖 经营企业
  • 简介:用CMT(加州乳房炎测试)对安次区某牛场的泌乳牛群中的50头牛的20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72%,强阳性5%。对其10头检测为强阳性的牛投服盐酸左旋咪唑,加强饲养管理,一周后对给药的10头牛再次进行检验,乳区隐性乳房炎阳性率由45%下降为37%,乳区隐性乳房炎强阳性率由原来的27.5%下降到10%,结果证明盐酸左旋咪唑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奶牛 隐性乳房炎 阳性率 盐酸左旋咪唑
  • 简介:近年来,随着规模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伴随的猪病也越来越多,病情也更趋复杂,特别是各类免疫抑制性疾病愈演愈烈,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不仅使猪群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下降,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导致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居多,而且增加了诊治难度,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规模化猪场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 标签: 免疫抑制 猪群免疫 养猪业 规模化猪场 继发感染 免疫功能
  • 简介:长期以来,养殖业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增长、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利润的回报,却忽视了当前养殖业存在的许多问题,特别是现今CPI一直高居不下的状态下,畜产品总体价格上涨,在利益与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畜产品的安全问题更加严竣。如“瘦肉精”引起的中毒事件,令人们谈肉色变;“喹乙醇”在鸡、鱼饲料中超剂量使用,引起动物的应激增加,降低畜产品品质;“氯霉素”在水产品中残留超标,造成我国出口贸易额的亏损,同时给我国的声誉带来副效应。此类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暴露了我们养殖环节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本文从几个方面讨论影响畜产品卫生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 标签: 畜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 “瘦肉精” 集约化程度 畜产品品质 价格上涨
  • 简介:极端、剧烈的气候变迁,不仅对当地的植被等造成严重破坏,也给目标地区的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取食资源的减少,或不易获得,掩蔽所的破坏或掩蔽功能的丧失,使野生动物机体营养供应不足,代谢降低或紊乱,加之掩蔽所不能提供保护,往往引发疾病,救护实践中我们发现,东北地区冬季动物因寒冷因素诱发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共性,并对具有共性的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救治措施进行了讨论,基本可以满足我国目前动物野外救护的需要,特别是对许多濒危动物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东北 冬季 野生动物 疾病 救治
  • 简介:我国粗饲料资源丰富,是反刍家畜的重要饲料来源.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通常占40%~70%,甚至更高,是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重要的营养来源,对维持反刍动物肠道健康,提高其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粗饲料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粗饲料 营养作用 反刍动物日粮 瘤胃微生物 资源丰富 饲料来源
  • 简介:概述实际生产中,我们一般都让青年后备母猪在体重125-145公斤时配种怀孕,而母猪通常是在体重达200-250公斤时才能达到完全的体成熟。过早的配种,母猪体况未完全成熟,还要为体内的10-11头仔猪贮备乳汁,

  • 标签: 健康状况 生长性能 仔猪 哺乳期 饲喂 增乳
  • 简介:为了更加了解垫床群养母猪产仔系统中断奶前仔猪死亡的真实状况,我们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动物性因素进行了调查,包括母猪胎次、出生后24h仔猪死亡率、分娩行为、交叉寄养、出生体重和仔猪性别等因素

  • 标签: 仔猪死亡 物性因素 死亡率 母猪 系统 产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