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消化道出血(65%)是最常见临床表现;梭形细胞型35例(67%),上皮样细胞型7例(13%),混合型10例(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94%、CD3479%、SMA48%、desmin44%、S-100蛋白9.6%;良性9例(17%),交界性20例(38%),恶性23例(44%);CD117、CD34在良性、交界性、恶性间质瘤中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117胃肠道间质瘤有确诊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长托宁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影响。方法:参照Pulaine山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GCIRI模型。大鼠全脑缺血10win后于再茬注同时分别给予山莨菪碱和长托宁腹腔注射,于再灌注2h、6h、12h和24h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脑组织NF-KB活化情况,用HE染色法检查脑组织受损情况。结果:GCIRI后脑组织NF-κB在再灌注2h即有明显表达,于再整注6h达到高峰,以后表达逐渐下降,HE染色光镜下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加重。长托宁组和山莨菪碱组各时间点NF-κB活化较模型组明显下降。神经细胞受损减轻,且长托宁组与山莨菪碱组比较亦明显下降。结论:长托宁可以明显抑制GCIRI时脑组织NF-κB活化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且较山莨菪碱效果明显。

  • 标签: 长托宁 山莨菪碱 全脑缺血再灌注 NF-ΚB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致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影响和机制。方法:39例急性左心衰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机械通气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生命体征、血气分析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1h后,血压开始显著上升,多巴胺输注速度减少,血气分析pH、PaO2、PCO2均可维持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氧合指数(PO2/FiO2)显著上升。一周后机械通气组死亡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提高肺泡氧合能力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休克 急性左心衰 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乌拉地尔和硝普钠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降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静脉泵入硝普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泵入乌拉地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降压效果出现不良反应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0%)显著高于对照组(58.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0分钟、2小时收缩压舒张压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降压效果都显著好于对照组,另外其不良反应几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于其中2级高血压患者来说,乌拉地尔没有硝普钠降压明显;3级高血压病人乌拉地尔降压效果较差。结论乌拉地尔高血压脑出血症治疗中,具有较好降压效果较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乌拉地尔 硝普钠 高血压脑出血 降压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索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观察性方法.我科住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疗效、安全性、达标时间所需胰岛素剂量.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全天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满意天数为6.12±3.08天.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胰岛素剂量为0.78U·kg-1·d-1.基础量与餐前量比例为47%:53%.无严重低血糖发生,共发生低血糖39次,低血糖发生率0.52%.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次数频率均较低.

  • 标签: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低血糖发生率 注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阐释胃癌中miR-638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影响,并证明它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调节蛋白VASP表达水平来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分子机制。

  • 标签: 胃癌 miR-638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与丁苯酞治疗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在确诊24h内和治疗7d、14d测定血清hsCRP水平,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高于正常值,治疗14d后两组hsCRP均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病情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患者血清 急性期 反应蛋白 丁苯酞 HS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采用集束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集束化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tate)、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乳酸、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5.1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采用集束化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集束化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各种群体性伤害事件原因和特点,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科应如何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方法:统计我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以来急诊科收治群体性伤害事件发生原因、人数、年龄、性别、发生时间采取应急程序。结果:在所有群体事件发生中按发生案例数从高到低原因分别为:食物中毒、治安事件、车祸、安全生产事故。按发病人数排列则分别为:食物中毒、车祸事件、治安、安全生产事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数集中在21~30岁和31~40岁。我院采取了相应应急流程,使群体性伤害事件均能够得到妥善安置。结论:食物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和治安问题是导致城市中群体伤害事件主要原因,医院急诊科应根据群体事故特点制定相应应急预案。

  • 标签: 群体性伤害事件 原因 特点 应急预案
  • 简介:目的:总结有效控制和预防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发生。方法:通过查阅了近年关于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关系论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留置导尿术本身、不当操作、患者自身因素、传统尿管系统和膀胱冲洗是引起尿路感染主要原凶。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适应证、正确操作和置管后护理、指导病人家属、采用密闭式导尿系统选择性膀胱冲洗是预防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有效措施。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阴茎再植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吻合血管神经阴茎离断再植术临床资料。结果:5例阴茎再植术均取得成功,1例术后出现轻度尿道狭窄,1例出现远侧段阴茎局部皮肤坏死和远端阴茎水肿。结论:术前有效抗休克治疗,术中成功吻合阴茎背动静脉和神经,使阴茎远端深浅组织恢复良好血供,术后做好防止感染、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等,是提高阴茎再植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关键。

  • 标签: 阴茎离断 再植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超声表现诊断方法。方法分析总结5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病例资料,术前分析超声表现,作出大致病理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敏感性为95.7%(495/517),病理分型诊断符合率85.1%(440/517)。结论超声急性阑尾炎诊断和病理分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急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利用肺核素影像扫描检查肺动脉造影等其它临床手段,肺血栓栓塞症(PTE)进行明确诊断;从临床基础探讨PTE致病危险因素.方法:1993~2002年间,我院37例肺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37例患者中,进行核素影像明确诊断32例(86.4%).在21~50岁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小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51.4%)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结论:核素影像仍是目前首选诊断肺栓塞筛选手段,其结果有较重要诊断或排除诊断意义.女性PTE发病年龄晚于男性,与雌激素降低胆固醇血浓度月经周期改变凝血机制等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主要危险因素,与PTE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核素影像诊断 临床资料 PTE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行血液透析45例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对策.结果:患者能改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透析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生存质量提高.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重要护理手段.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障碍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颅脑创伤病人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救护措施病人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中心出车接诊1286例颅脑创伤病人院前急救转运临床资料。结果:1275例安全返回急诊科,466例入神经外科或急诊手术,途中死亡11例。结论:颅脑创伤病人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有效急救和针对性护理为院内成功抢救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 标签: 颅脑创伤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法复位支架外固定术后患者功能康复影响。方法:将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外固定架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伤肢功能康复进展程度、配合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制订个性化护理康复计划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根据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分别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评定患者自我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其效果。结果: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FIM评分分别为62.70±7.1、75.7±3.9、89.3±5.6分,对照组FIM评分分别为45.50±4.5、63.2±5.2、80.3±6.2分.实验组评分在相对应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系统性护理 肢体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11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48h内置鼻饲管,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营养科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次,3/日。干预组采用力存益生菌颗粒(上海励成营养产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g采用温水化开鼻饲管注入,2次/日+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次3/日。两组应用时间均为15d。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水平腹胀、腹泻等胃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为22.81%,对照组为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TP、PA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为10.52%,对照组发生率为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腹泻发生率为7.02%,对照组为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便秘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可能与益生菌可有效维护胃肠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有关。

  • 标签: 肠内营养 益生菌 脑卒中 获得性肺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狗心脏停搏15分钟后,用浅低温和深低温闭胸心肺转流(CPB)时,血浆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影响.方法:10只实验狗,用10%氯化钾静注致心脏停搏15分钟后,行闭胸CPB复苏,浅低温组(33℃~34℃)(N=5),深低温组(26℃~27℃)(N=5),15分钟后复温.于停搏前、停搏15分钟、CPB开始后1小时、3小时抽血,并于3小时取心、肺、脑组织,行血浆和组织SOD、MDA和NO测定.结果:在停搏15分钟时,两组血浆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停搏前;CPB后1小时,二组均明显低于停搏前(P<0.05),但至3小时,二组均上升接近停搏前水平(P>0.05).两组血浆MDA和NO含量于停搏15分钟和CPB后1小时、3小时均明显低于停搏前(P<0.05).浅低温组脑组织和肺组织中SOD明显低于深低温组(P<0.05),MDA明显高于深低温组(P<0.05);而心肌组织中NO含量明显低于深低温组(P<0.05),MDA也明显低于深低温组(P<0.05).结论:狗心脏停搏15分钟后,用低温闭胸CPB复苏,血浆SOD代偿性升高,MDA和NO下降,即低温复苏有助于减轻氧自由基和NO造成再灌注损伤.组织中指标测定,表明深低温闭胸CPB复苏脑和肺再灌注损伤较轻,浅低温闭胸CPB复苏则心肌再灌注损伤较轻.

  • 标签: 闭胸心肺转流 再灌注损伤 心肺复苏 自由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采用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8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命名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9例,其中试验1组和试验2组患者均采用右美托咪定,三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以及维持药物均相同。患者在手术中进行麻醉剂量有所不同,其中试验1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药物右美托咪定0.8μg/kg进行麻醉,以0.3μg/(kg·h)剂量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试验2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药物右美托咪定0.8μg/kg进行麻醉,以0.5μg/(kg·h)剂量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如下几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麻醉诱导前时刻(T1)、手术结束时刻(T2)、术后第1天(T3)以及术后第7天(T4),检测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6(IL-6),并在患者手术前24h、术后第1天、3天、7天通过简易智力状况监测表(MMSE)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术前24hMMSE评分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3天MMSE评分同手术前24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MMSE评分同手术前24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MMSE评分同试验1组合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对比,对照组患者NSE在T2和T3时间点有升高(P<0.05),在T4时恢复到术前水平,试验2组患者在T2和T3时间点NSE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其他时间点IL-6均高于T1时间点(P<0.05),试验2组在T2、T3时间点IL-6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剂量为0.5μg/kg能明显改善肺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其可能与炎症反应和可逆性脑损伤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不同剂量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