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无痛人流中应用复合麻醉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麻醉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无痛人流终止妊娠的患者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麻醉,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手术指标。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痛人流中应用复合麻醉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苏醒,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复合麻醉 无痛人流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葛根复合粉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为开发胃粘膜保护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建立无水乙醇致大鼠胃粘膜损伤实验模型,观察胃粘膜出血情况,测定胃粘膜损伤指数,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胃粘膜组织的病理组织变化及各项指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葛根复合粉能够抑制胃部的肿胀及出血,可使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明显降低,并改善大鼠胃粘膜水肿、炎性浸润程度。表明葛根复合粉对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葛根复合粉 胃粘膜损伤 乙醇 保护作用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5岁,体重14kg,因膀胱结石拟在分离麻醉下行膀胱切开取石术,术前30min阿托品0.3mg,鲁米那0.04g,安定33mg肌注,入室时因哭闹给予氯胺恫98mg(7mg/kg)肌注,手术进行25min时,追加γ-羟丁酸钠1500mg(107mg/kg)患儿安静,手术顺利进行,20min后结束手术。

  • 标签: Γ-羟丁酸钠 氯胺酮 呼吸抑制 复合麻醉 膀胱切开取石术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复合运用,分析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行全凭静脉麻醉对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影响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从2015年3月——2015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6位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为同等数量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而对于观察组的病患则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之上加以舒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进而观察两种方式对于患者所起的不同疗效。结果经过实验证明,观察组的病患在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治疗之后,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在麻醉复苏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流动力学参数(NBP、HR)、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进行复合使用,对于全凭静脉麻醉的手术患者而言是一个较为可取的方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应当受到推崇及普及。

  • 标签: 舒芬太尼 复合 瑞芬太尼 全凭静脉麻醉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多参数分选,以获得高纯度表皮干细胞(humanepidermalstemcells,hESCs)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岁~6岁健康幼儿包皮,以DispaseⅡ和Tropsin分离、收集原代表皮细胞(5例),利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别进行多种参数分选,即:CD49f+/CD71-表型的细胞分选;直径小于10微米的细胞分选.以及多参数复合分选,即:CD49f+/CD71-且细胞直径小于10微米细胞.对各组分选细胞及未分选细胞进行克隆形成率、细胞最大扩增能力、克隆形成面积的检测比较.计算各种分选方法所对应的细胞回收率.结果单参数分选的两组细胞之间在克隆形成率、细胞最大扩增能力、克隆形成面积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参数分选得到的细胞与通过单参数分选的两组细胞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多参数分选,能获得纯度更高的干细胞表型的表皮细胞.

  • 标签: 多参数 细胞分选 表皮干细胞 实验研究 克隆形成率 统计学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溶菌酶在儿童烧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儿童烧伤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儿烧伤创面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34例患儿烧伤创面采用复合溶菌酶进行处理。最后对两组患儿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儿的过敏反应阴性率为100%,对照组则为85.3%,两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细菌培养阴性率为52.9%,对照组则为23.5%,两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的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溶菌酶在儿童烧伤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烧伤创面过敏反应和细菌培养的阴性率,加快创面的愈合时间,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复合溶菌酶 儿童烧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60例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组患者采用Dyract复合体充填。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5%,治疗组7例无效中修复体脱落4颗,折断2颗,继发牙髓炎1颗;对照组组23例无效中脱落16颗,折断7颗。结论采用光固化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较光固化复合树脂更理想,简便,容易操作,美观逼真,不变色,是修复楔状缺损的理想材料。

  • 标签: 光固化复合体 修复 楔状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青钱柳、桑叶与富铬酵母配伍的降血糖作用。选择健康雄性小鼠8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B和 C三个组)、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及实验A组(桑叶+青钱柳+富铬酵母)、实验B组(桑叶+富铬酵母)、实验C组(青钱柳+富铬酵母),每组10只,灌胃给药。实验期30天,测定小鼠体重、糖耐量、空腹血糖值及血糖曲线下面积。结果 三个实验组均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且实验A组降血糖作用优于实验B组和实验C组。

  • 标签: 青钱柳 桑叶 富铬酵母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超声在乳腺良恶性复合性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19例乳腺复合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内部囊性、实性成分比例和分布特点,将其分为I、II、III、IV型,计算每一类型恶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采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与恶性的关系。结果共有120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81个(67.5%),恶性结节39个(32.5%),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乳腺复合性囊肿恶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8.2%、35.7%、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单因素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形态、方位、周围结构扭曲、高回声晕、微钙化、血流分级及阻力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界、后方回声改变、淋巴结肿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回归分析提示周围结构扭曲、高回声晕、微钙化与恶性复合性囊肿有关(P<0.05)。结论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分型有助于良恶性复合性囊肿鉴别,从而为临床提供更明确意见。

  • 标签: 超声 乳腺良恶性 复合性囊肿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瑞芬复合异丙酚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7年12月间接诊的280例需要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140例为对照组采取异丙酚进行镇静处理,140例为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进行镇静处理,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麻醉优秀率为70.3%、胃镜检查时间为(4.1±1.1)min、苏醒时间为(6.7±0.8)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比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HR、MAP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显示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无痛胃镜中的效果显著,麻醉效果更佳,对患者影响更小,苏醒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故值得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丙酚 无痛胃镜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孔聚丙烯晴基碳纤维/壳聚糖/双相磷酸钙/聚乳酸-羟基乙酸(PAN/CS/BCP/PLGA)复合支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湿法合成双相磷酸钙,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多孔PAN/CS/BCP/PLGA复合支架,测定抗压强度、阿基米德法测定孔隙率及体外模拟生物活性,并采用XRD、SEM分析相结构及形貌特征。结果PAN/CS/BCP/PLGA复合支架中添加4wt%PAN后,平均孔隙率大于85%,抗压强度大于5.9MPa,提高了6倍,生物可降解速率低于9.5%,呈现多孔贯通形貌,孔径平均为400~500μm,PAN分布均匀,体外模拟实验表明支架表面生成类骨磷灰石。结论多孔PAN/CS/BCP/PLGA复合支架具备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为其成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冷冻干燥 多孔 复合支架 骨组织工程 降解性
  • 简介:目的:观察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真皮基质复合移植后创面的修复情况。方法:于6只小白猪背部制作46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同时制作网状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和自体微粒皮。创面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个,分别进行自体微粒皮+异体真皮基质(两者比例为1:4)+异体断层猪皮、自体刃厚皮+异体真皮基质的移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移植成活率及创面收缩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移植术后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别,术后8-20周胶原纤维结构完整、清晰、排列规则、粗细均匀,可见正常的血管组织,炎症反应逐渐减轻,表-真皮间结合良好,钉突横跨基底膜并完好地固定于异体真皮上。移植术后5个月皮肤均较平滑、有弹性、功能好。结论:自体微粒皮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复合移植后皮片成活率较高,为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较理想的覆盖材料。

  • 标签: 自体微粒皮 异体真皮基质 实验研究 烧伤 真皮 皮肤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临床口腔美容中的修复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90例需要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组30例为氟斑牙患者,乙组30例为牙齿形态畸形患者,丙组30例为牙体缺损患者,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对三组患者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90%,乙组的总有效率73.3%,丙组的总有效率76.7%。甲组的总有效率优于乙组和丙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丙组和乙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对口腔进行美容修复,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口腔美容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所接收的 82例青光眼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形式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和复合组,各组分别为 41例。传统组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复合组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传统组和复合组的治疗效果、眼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复合组的视力改善率 37例( 90.24%)显著高于传统组 28例( 68.29%),复合组的眼压( 15.25±2.08) mmHg显著低于传统组( 27.99±3.97) mmHg,复合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 1例( 2.44%)显著低于传统组 7例( 17.07%), 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光眼患者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由于小儿的生理及心理发育特点,其耐受能力较差,对手术有恐惧心理,不能配合手术。并且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使得小儿的麻醉管理比较复杂。单纯采用全身麻醉,用药量大,将对小儿的机体产生副作用。单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小儿无法配合手术。为使小儿能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过程,并尽可能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将臂丛神经阻滞和全麻结合起来,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小儿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