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高校广告学专业必须结合中国广告业的发展需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建构以创新力为核心的能力系统,并为此改进现有的教学体系,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竞争力;同时还要建立与优秀广告人才相适应的情商教育机制。

  • 标签: 广告教育 创新型教育模式 能力系统 知识体系 教学体系
  • 简介:2017年12月17日,以“新时代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研究”为主题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四届(2017)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桂林日报、中国生态文明杂志社等20余家媒体,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20余所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 标签: 中国传媒大学 人民共和国 党报 年会 论坛 人民日报
  • 简介:中美两国“千禧一代”大学生因个人隐私泄露而遭遇诈骗的问题凸显。敏感数据是个人隐私保护的核心领域。为探索中美大学生对敏感数据的感知及其异同,文章归纳出92个国家和地区定义的全部30种敏感数据类型,并以中国H省和美国I州为例,分别调查两国大学生对这些数据类型的敏感度感知情况,运用T值检验作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大学生认为身份证号、财务信息最为敏感;其次是家庭住址、通话内容、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手机短信、GPS定位细节、性生活等;认为个人所属民族(种族)等数据最不敏感。(2)美国大学生认为财务信息、通话内容、手机短信、身份证号、电邮内容、GPS定位细节等较敏感,而认为工作经历与表现、姓名、教育背景等不敏感。(3)中美大学生感知的高敏感度数据类型较为一致;中国大学生感知到的平均敏感度高于美国大学生;美国大学生感知的电子邮件内容敏感度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文章运用卡斯特的“网络社会价值观趋同论”对相同点做了分析,不同点则折射出双方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法律规制之差异。隐私法规中分类的“敏感数据”与“千禧一代”大学生感知的“敏感数据”存在一定悖论,法规需不断修订完善,隐私研究也应与时俱进。

  • 标签: 中美大学生 千禧一代 敏感数据 网络社会价值观 文化背景
  • 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与传播,2017年12月16日,由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与传播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 习近平 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简介:在这美丽的金秋时节,第五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在厦门大学隆重开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厦门大学对各位尊贵客人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最衷心的祝贺。人类历史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展史,大学则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学教育既是历史文化的传递活动,又是历史文化的创新活动。大学教育既为受教育者“认同”历史、社会和时代,形成具有文明史内涵的世界观奠定基础,又为历史、社会和时代“认可”受教育者,形成具有时代内涵的思维方式创造条件。

  • 标签: 校长论坛 世界大学 女性发展 女性研究 开幕式 致辞
  • 简介:印度哲学家泰戈尔说:"新闻起先象一团闷住的火,后来突然燃烧起来,成为熊熊烈火,无法把它扑灭"。对于一个怀揣着新闻理想与追求,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乐于奉献的新闻人来说,只要有梦想、有坚守,新闻之火终究会越烧越旺。有人说:新闻工作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对这一份事业的热情。对于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武鸿鸣教授来说,正是由于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给予这份事业无限热情,在传媒界打拼了近三十年。他以二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工作经验、六年多的新闻教育工作经历实现了传媒业界和学界智慧的完美融合,从理念和实践上,探讨、揭示和展望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及规律;立足当今传媒特点,研究传媒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方法,力求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新闻人才。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武院长以增强学校的学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己任,牢牢坚守新闻人的职业操守及师者的职责,以他的新闻思维和学术智慧耕耘在新闻教育事业上......近期我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武鸿鸣院长。

  • 标签: 鸿鸣 新疆财经大学 新闻教育 长武 新闻传播教育 传媒学院
  • 简介: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大学的女校长们,与中国妇女界、教育界、传媒界的朋友们汇聚一堂,召开第五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我谨代表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对本届论坛筹办付出辛勤努力的联合主办单位——厦门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本届论坛成功举办的各有关单位,特别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福建广电集团,表示由衷的敬意。

  • 标签: 校长论坛 世界大学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意义 主办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 简介:孙旭培,1944年12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汉族.196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10月起任记者.1983年6月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代所长,所长.曾任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主编、编委、中国新闻法起草小组成员.2001年4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学者 特聘教授 信息传播 2001年4月
  • 简介:今天,第五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就要顺利闭幕了。在此,我谨代表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向积极支持论坛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参与论坛的大学女校长及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自2001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论坛团结了世界各地的女校长,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女性领袖的共同家园。参与论坛的女校长融合智慧,分享经验,以女性教育精英的特有视角,解析教育现象,纵论教育问题,积极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

  • 标签: 校长论坛 世界大学 女性教育 交流合作 闭幕式 领导力
  • 简介:第五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举办地厦门市委、市政府,表示诚挚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大学校长是一个令人敬仰的职位,大学女校长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女校长齐聚厦门,为这座美丽温馨的港口风景城市,带来了智慧的力量,增添了璀璨的光华,将成为这座城市难忘的记忆。

  • 标签: 世界大学 校长论坛 教育创新 发展背景 开幕式 包容性
  • 简介:四月的山城春意盎然,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迎来了我国著名新闻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保卫教授。郑教授那深厚的理论积淀、崇高的新闻理想和浓郁的学识修养给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在追求新闻理想的路上一往无前的儒雅学者。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者 理想 发展中心 保卫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