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原则之一.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伦理学界认真反思市场经济确立之后集体主义缺陷与不足,对集体主义基本内涵进行了诠释和界定,对形形色色个人主义进行了有力批判,对如何完善发展集体主义作了积极探索.

  • 标签: 集体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 简介:《了凡四训》为明末袁黄所著,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构成。“立命之学”来自用以训诚儿子《立命篇》;“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分别取自《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又名《科第全凭阴德》),二者均取自早年著作《祈嗣真诠》;“谦德之效”则是晚年著作《谦虚利中》。《了凡四训》属于善书,主讲道德,其主旨是劝人为善,主要讲人命运由人自己来把握,人孰能无错而关键在于改过,而且要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如此才能得到好回报,平安度过一生。作者在发挥自己道德观点与主张时旁征博引,涉及儒释道诸多经典,且杂以民间宗教书籍。

  • 标签: 袁黄 了凡四训 伦理
  • 简介:继《宋代理学伦理学思想研究》《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产生很好反响后,陈谷嘉教授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于2015年10月在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书稿完成于陈教授八十华诞之际,是承续前两部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专著,可谓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第三部曲",实为难得。

  • 标签: 理学伦理思想 陈谷嘉 宋代理学 湖南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思想 明代理学
  • 简介:在传统社会,政治与人生之间有着密切价值关联。正如一位当代学者所言,"古典政治哲学预设了人生命有一应然性目的状态,或者来自本性(自然),或者来自某种超越旨意(天、神),代表一种终极理想目标,人完成在焉。政治生活在人生里有其位置,正是因为政治生活跟达成该一目标有某种特定关系。在这样思考架构里,政治体制、政治价值正当性,可以由政治生活与该一目标的关联导出。

  • 标签: 政治伦理思想 《大学》 形而上 “道” “命” 维度
  • 简介:先秦时期礼乐思想经历了周公"制礼作乐"初创期、孔子"缀礼正乐"定型期、墨子"非礼难乐"失范期、荀子"论礼释乐"再造期四个发展阶段。根据他们对礼乐思想独特诠释,可以归纳为"缘德说礼""以仁释礼""因利非礼""援法入礼"四个不同特点。从周公到荀子,先秦时期礼乐思想,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逻辑演进,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礼乐观念基本框架。

  • 标签: 礼乐思想 周公 孔子 墨子 荀子
  • 简介:巴泽尔经济伦理思想是功利、实证、动态、演化,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都是功利主义,这在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中独具特色。其经济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功利权利界定,权利是一种处置资产能力,人本身也是一种资产,交易成本约束决定了权利边界和权利界定不完全性。二是功利计算价值,价值是一种实证主义客观价值,功利标准提供了脱离于人主观评估客观标准,人权与产权价值可以通约。三是统治者、臣民、疆域构成了国家,统治者和臣民都依据功利计算结果作出决策,国家成为掠夺者还是保护者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有效集体行动机制。

  • 标签: 经济权利 法律权利 集体行动机制 功利主义
  • 简介:唐初贞观政治集团治世期间,其将乱世快速转为盛世,在国家统治上常怀畏惧,勤政为民,各当其任,同心协力,开创了政治清明大治局面,形成了独特官德思想体系。《贞观政要》书中克己修身、勤政为民,居安思危、慎行抑欲,谏言至上、诚信任贤等丰富治国思想和官德思想,展现了唐朝贞观王朝治国安邦大智慧。其中官德思想能够为现代经济体制急剧转型及新时期中国共产廉政道路指出可行路径,为执政党全面从严治党及中国共产党员官德建设找到立足本国国情良方。

  • 标签: 贞观政要 官德 反腐 政治伦理
  • 简介:市民社会正义是一种底线道德权利要求,旨在确保社会成员互不伤害,达到互利共赢目的。马克思从互利、自主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对其展开了批判。从互利来看,市民社会生产领域呈现是资本财富增值与工人阶级贫困,权利与权利相对抗;从自主来看,人与人关系通过商品等物形式中介发生关系,这一关系呈现为类似自然界盲目运动规律,物支配人;从自我实现来看,工人在生产领域屈从于资本强力,受到必然时间限制,劳动成为谋生手段,人自我实现理想成为梦幻。在马克思这里,市民社会正义问题不再单纯是个体道德问题,本质上是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交织问题,是与共同体命运相关问题,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相统一问题。

  • 标签: 马克思 市民社会正义 互利 自主 自我实现
  • 简介: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起了不可替代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 标签: 道教 中国古代 伦理思想
  • 简介:马基雅维利从现实政治生活出发,深刻洞察到政治事件中主客分殊、政治情境生成流变、政治行动复杂多变,描述了政治行动中善性与恶行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蕴含着丰富辩证法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具体考察马基雅维利政治德性条目,并以仁慈与残酷这一对具体德性范畴为例,揭示马基雅维利善恶观德性效果论实质,并对其善恶观进行评析。

  • 标签: 马基雅维利 善恶辩证法 德性 仁慈 残酷
  • 简介:作为战国时期“显学”,墨子伦理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忠德观念.挖掘墨子忠德内涵,不难发现其中既包含有做好分内事忠于职守,也包含有爱民谨忠君主之忠,还包含有过必谏臣子之忠.此外,墨子忠德观具有独特思想特质,其忠德思想来源于尚同尚贤国家学说,并以天志明鬼为其道德立法依据,凸显忠信相连价值取向,反映了从君惠臣忠双向度向事上竭忠单向度忠君倾向转变.去粗取精,对于墨子忠德观的当代价值,应在客观评判基础上,继承发扬其竭己为人奉献精神,恪尽职守职业操守,践履承诺诚信意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注入传统文化中优秀源头活水.

  • 标签: 墨子 伦理 忠德 当代价值
  • 简介:在魏晋玄学中,王溺哲学思想起了奠基者意义,他哲学比较好地表达了魏晋玄学主题,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儒道思想会通;既建立了自己本体论哲学,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现实关怀以及价值主张。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思想比较,存有许多相通之处。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他自由境界、道德追求以及价值取向和魏晋玄学有许多可比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就构成了两者超越时空对话。

  • 标签: 崇本息末 崇本举末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以无为本 信仰上帝
  • 简介:<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举办李奇同志道德思想研讨会于1993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都著名哲学和伦理学者、她战友、同志与学生,以及来自天津、湖南、四川、山东、陕西等省市伦理学者约50余人参加了会议。李奇同志是我国著名伦理学家,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曾在北平作地下工作。1938年到延安,先在马列学院学习,以后长期在出版、教育和宣传部门工作。1955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开始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和伦理学。她是

  • 标签: 李奇 道德思想 研究伦理学 研讨会 伦理学者 哲学研究
  • 简介:马克思法伦理思想具有丰厚理论内涵。在法伦理根据上,马克思开显了现实本质与理想本质双重视野;在法伦理精神上,马克思论证了限制自由与保障自由双向功能;在法伦理原则上,马克思阐述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双层结构;在法伦理评价上,马克思坚持了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双维标准。

  • 标签: 马克思 伦理
  • 简介:罗国杰先生奠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基础。他肯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独特性,确立了这一研究方向学科地位;他廓清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基本问题;他指出了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正确态度是批判继承;他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和基本原则来进行中国伦理思想研究;而他牢记在心是要让中国伦理思想研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

  • 标签: 罗国杰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批判继承
  • 简介: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是针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种种新情况新问题而作出马克思主义理性思考,其基石是主张树立和坚持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基本主题是围绕民族复兴而主张弘扬中国精神、陶铸中国品质,精神实质和本质特征是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密切联系在一起。而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更彰显出宽阔国际视野和人类担当。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构成,也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新发展,具有独特气质、神韵和影响力。

  • 标签: 近平 爱国主义思想 研究
  • 简介:孝是儒家文化核心范畴,是传统道德基本规范,也是中国人精神标识。先秦儒家孝德思想是中国孝文化源头,它发端于夏商,萌芽于西周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先秦儒家孝德思想内容丰富,养亲、敬亲、谏亲、安亲与丧祭等内容自成系统。这一思想系统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必须站在正确立场上运用科学方法对其当代价值作出科学分析。

  • 标签: 先秦 儒家 孝德
  • 简介:<正>我们祖国,是历史悠久文明古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义之邦”盛誉。我们祖先,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文化,有着优良道德传统。这些宝贵历史遗产,认真地加以清理、审查,有批判地加以吸收和继承,这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整个中华民族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早在民

  • 标签: 道德遗产 毛泽东同志 中华民族 批判继承 历史遗产 文化遗产
  • 简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谷嘉教授《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已出版,全书以详实学术史料分析为基础,博综深究,实属理学思想研究中难得一见力作。笔者拜读之余,不揣浅陋,兹介绍此书特色如下。

  • 标签: 理学思想 伦理思想 元代 教授 力作 湖南大学出版社
  • 简介:叔本华与尼采,作为悲观主义语境下不可分割两个名字,在一次次被讨论、被分析、被注解之后,愈发地延展出更多有关生命价值思考。尼采悲观主义衍生于叔本华悲观主义,却在某一个岔路上与后者分道扬镳,本文援引了叔本华与尼采颇具代表性及标识性原著以及众多相关学者对他们思想及生平剖析评述,旨在将二者对于生命价值思想做粗略分析与比较。

  • 标签: 悲观主义 强力意志 人生意义 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