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简要探讨了风廓线雷达探测原理,接着介绍了雷达风廓线的应用方法,最后重点分析了雷达风廓线在山西暴雨预报的应用实例。

  • 标签: 雷达风廓线 强降水 预报 应用
  • 简介:利用区域气象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和NCEP资料,对2010年6月19日江西创历史大暴雨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江西典型暴雨形势背景下,具有显著的中尺度特征;强降水落区位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附近,中尺度系统提前或同时于强降水生成;强降水位于低层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前端和水汽强辐合的重叠区域,与强上升运动区及θse≥78℃高能舌北侧密集锋区对应;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合并使降水加强,东西向直线排列的MCS不断向东移动造成持续强降水,落区位于TBB低值区和邻低值中心大梯度区;中-β尺度强回波带稳定且具高降水效率,并形成"列车效应";辐合线、逆风区、中气旋和中层冷侵入等促进强降水发生和维持。

  • 标签: 强降水 中尺度 MCS 强回波
  • 简介:利用2007—2013年NCEP/NCAR的700hPa经、纬向风场及水汽场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上海市1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上海梅汛期强降水进行周期分析,提取低频信息,并利用向量场的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其进行分型。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梅汛期降水存在30—50d的显著周期。在强降水发生期,低频系统存在4个主要聚集区。贝加尔湖以西至河套地区存在并维持低频反气旋,鄂霍次克海附近多为低频气旋,这两个地区是中高纬冷空气的主要活动区域;孟加拉湾附近的低频反气旋及热带洋面的低频气旋是水汽的两大源地。这些区域的显著低频系统的生消是延伸预报的主要依据。上海入梅首场强降水发生前,多为偏北气流控制。南北低频气流辐合区向北移至30°N附近,上海地区梅汛期强降水发生。低频风场及水汽场的北传与梅雨带的移动有较好的对应,当低纬低频水汽稳定北传至30°N附近时,江南北部入梅,随后偏南水汽或继续北进或滞留,对应梅雨带的持续北抬或间歇性停滞。低频经向风及水汽输送的特征是梅汛期延伸期强降水的前兆信号。跟踪监测低频偏南气流的北传进程有助于预报入梅强降水过程。

  • 标签: 梅汛期强降雨 低频天气图 延伸期预报模型
  • 简介:2009年10月底到11月底,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连续出现2次较强冷空气过程,造成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利用北京地区11个气象站近5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对全市历年11月低温雨雪事件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11月全市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均突破了50年的最低记录,月平均最高气温位列1981年11月之后,接近历史极值;2009年11月降雪量也位列有记录以来第一位,冰冻日数历史排位第三;从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发生的频次来看,2009年11月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通过5%分位值标准的极端低温事件频次都明显偏多,在50年中居于第2位,降水量通过95%分位值标准的极端强事件频次在50年中居于第四位。2009年11月的严重低温雨雪事件出现在区域气温总体变暖、低温事件频率总体下降的气候趋势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负面影响。亚洲中高纬地区500hPa高度场经向度异常加大、冷暖气流交换活跃,是造成2009年11月极端低温和大雪的直接环流因子。

  • 标签: 极端事件 低温 大雪 气候变化 北京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加剧变暖,各地区气候均发生异常变化,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多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及工农业生产。强降水作为全球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之一,由此造成的影响也相当严峻。基于此,本文选取高安市作为研究区域,整理与统计1991-2020年该地区短时强降水出现频次,最大小时降水量等资料,重点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计距平等方法分析了高安市强降水天气特征。

  • 标签: 强降水 气候特征 气候倾向率 高安市
  • 简介:摘要:2019年7月10日夜间至11日凌晨,受高原低涡和西南低涡耦合的影响,成都国际双流机场从10日夜间开始出现小阵雨,之后间断出现中到大阵雨,12小时累计降水量达到67.4毫米。本文基于欧洲中心再分析数据、国家站探空资料以及机场跑道观测数据,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复盘分析表明:在“东高西低”型的环流背景下,高原低涡与西南低涡形成耦合时,会形成深厚的正涡度柱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从而引发持续性强暴雨在不稳定能量充足的条件下,配合低层偏南气流带来的稳定水汽输送和持续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的触发和进一步发展,为未来机场夏季雷雨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双流国际机场 高原低涡 西南低涡 暴雨
  • 简介:摘要本文以齐齐哈尔2018年7月24日降水过程为例,通过降水前后天气及降水量的变化与用户拨打量的次数进行分析。通过12121声讯电话计费平台,统计出降水前后12121拨打次数的变化情况,分析12121拨打次数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和影响。

  • 标签: 降水天气 12121 拨打量 影响
  • 简介:本文利用福州市近110年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揭示出该市近百年降水频数的演变规律.分析显示:(1)月份分布中。3—9月是强降水多发期,其中大暴雨(R≥100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的台风季,而在1~3月及11~12月从未出现过。(2)大暴雨的年代分布呈准三波形式,前半段还存在一定的对称性.(3)强降水(R≥50)的历史演变有着较好的准14年周期。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为日常的强降水预报提供较为可靠的气候背景依据。

  • 标签: 大降水 频数 统计 小波分析
  • 简介:通过对1998年6月21日强降水的500hPa形势演变过程、中低层形势演变特征、地面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高值中心等因素的分析,找到了一些突发性强降水的预报着眼点.

  • 标签: 突发性 强降水 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和区域自动站降水等资料对2019年6月5日发生在临汾市一次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降水发生在500hPa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下,西南涡为降水区输送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2)700hPa切变线的维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导致夜间中东部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3)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配置导致的垂直上升运动是暴雨产生的动力机制;4)强回波不断经过降水区造成了强降水,逆风区的发展和移动对于判断强降水的落区有指示作用。

  • 标签: 暴雨,短时强降水,中尺度辐合线
  • 简介:摘要:2022年8月13日午后至14日夜间,乐都区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达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量级,降水中心出现在寿乐镇新堡子村,降水量为112.6mm。本文从降水实况、预报预警发布、气象服务开展情况、以及防灾减灾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和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做好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借签和参考。

  • 标签: 强降水 监测预警 气象服务
  • 简介:1引言受高空槽和低层切变东移及地面锋区的共同影响,2007年6月13~14日龙岩市大部(漳平除外)出现一次大到暴雨过程(表1)。从12日20时至14日20时,全市50个自动站有37个站50mm,其中8个站≥100mm,最大雨量在上杭蓝溪126.8mm,其1小时最大雨量42.4mm。武平县受灾较为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约1.1亿元。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图对此次降水天气过程做了分析。

  • 标签: 强降水过程分析 龙岩市 降水天气过程 自动站资料 直接经济损失 常规气象资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0年8月16-17日,环北京地区出现较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并结合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冷涡的环流形势下,高空辐散强迫抽吸作用和低层辐合共同作用造成强上升运动、低层有向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在以上两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前期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聚集和适时释放,也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环流形势 辐散抽吸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的实况资料结合卫星资料,从大尺度的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及物理量场来对卫辉市2018年6月17-18日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详细的天气学成因分析。研究表明暖低压发展造成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很强的辐合上升运动,是此次降水的大尺度动力抬升条件。高空槽前和地面雨带的走向与700hPa的切变线及850hPa低涡的东北移动一致。一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整层持续的垂直上升运动为降水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前期弱冷空气的侵入对于降水有明显的增幅作用,但暴雨中心往往与地面中小尺度的低涡、辐合线趋于一致。

  • 标签: 强降水 辐合 低涡 切变线
  • 简介:1引言清流县雨季(5—6月)强降水高峰期,暴雨、大暴雨过程常引发山洪暴发,江河水位暴涨,给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对强降水高峰期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其变化规律,寻找预报着眼点,显得十分必要。

  • 标签: 成因分析 高峰期 强降水 清流县 气候特征 雨季
  • 简介:针对强降水天气分析的实际需求,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30—7月3日海西东部区域性强降水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发生在新疆槽底分裂短波槽和高原南部低涡共同作用的有利环流形势下;受盆地地形影响,海西地区冷空气主要有两条移动路径,偏南路径的冷空气到达海西东部的时间较偏北路径早6h左右。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出现主要取决于地面是否有冷空气活动;海西西部呈反气旋,青海湖南部有低涡活动也可以作为判断短时强降水天气的重要参考指标;强降水发生时段与散度辐合中心和上升运动中心基本对应,降水过程期间底层维持有较强的上升运动;600hPa水汽分布显示海西东部地区在降水期间有三个水汽输送路径,另外当高原东南部有低涡活动时,25°N附近的水汽可以在该低涡东侧东南风的引导下输送至海西东部地区。

  • 标签: 强降水 环流形势 短时强降水 水汽通道
  • 简介:在对云南2001年5月31日~6月2日的强降水过程较为真实模拟的基础上,对云南特有的地形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河河谷的喇叭口地形结构对此次云南强降水的落区和降水强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但能改变近地层气流的走向,而且对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改变云南南部地形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气流走向和水汽分布也都有影响,但相对而言不如红河河谷的作用显著;而降低云南东北部地形,则使云南北部的近地层气流辐合线发生变化,它主要对此次云南北部地区的降水产生影响,但对该地区水汽输送影响不大。

  • 标签: 低纬高原地形 强降水 数值模拟 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