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清代北京作为繁华的商业都市,存在大量用掘,铺底问题再次引起学者们的兴趣②。本文试来经营商业的铺面房。部分铺面房在辗转典卖、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契约文书、官方诉讼档租倒过程中,铺面产权发生分化,产生出民间称案及多种资料,厘清铺底与“永久使用”的关系、为“铺底”的特殊产权。铺底的出现,将同一铺面铺底交易的特点以及因铺底而形成的“一房两分割为两个或多个彼此独立的所有权,在产权制主”的产权关系。

  • 标签: 北京铺底 铺底研究
  • 简介:前些年,一部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牵动了不少观众的心。公主、皇家的格格,在平民百姓心里是美丽、高贵和幸运的,她们的婚姻生活似乎也是非常浪漫的。可是,如果你真正了解历史,则无疑会得出另外一番结论。清代共有12位皇帝,其中入关前有2位,入关后有10位。他们共生育82位公主,其中太祖努尔哈赤8位、太宗皇太极14位、世祖福临

  • 标签: 公主 婚姻生活 努尔哈赤时期 皇太极 女真 蒙古王公
  • 简介:台湾铸钱始于清代。在清朝统一台湾之前,台湾本地还没有钱币的铸造。台湾流通的钱币,多由大陆各省流入。据清人朱景英所撰《海东札记》记载,台湾多用宋钱,如“太平通宝”、“元丰通宝”、“至道元宝”、“天禧通宝”等北宋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长不盈尺,重不逾二斤”。该书作者还饶有兴味地介绍,家僮在笨港(今台湾北港)的海滩泥地中也轻易寻觅到宋钱数百枚,且“肉好深翠、古色可玩”。近代以来,宋钱在台湾各地时有出土,数量可观。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注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并遣使赴日本采购铜铅铸造“永历通宝”钱,有篆书、行书两种版别,“以资兵用”。当时台湾与西方国家及南洋各地通商,西班牙银币(俗称“本洋”)、墨西哥银币(俗称“鹰洋”)等外国银元也随贸易往来先后流入台湾。

  • 标签: 中国 清代 台湾省 钱币铸造 历史发展
  • 简介:清代从监察体制、监察运行机制、监察范围以及监察官职责、监察官员的管理等方面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作为中国古代监察法制发展的最高阶段,清代监察法的技术性成果值得借鉴。对清代监察法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政治制度决定了监察制度与监察法之兴废;立法的目的决定了法律的执行效果;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充分有效的监督。

  • 标签: 清代 监察法 镜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27
  • 简介:  粥厂施赈,官府设粥厂施赈,粥厂之粥

  • 标签: 粥厂
  • 简介:本文作者一直注重收集清代驿递过程中产生的实物史料,早在1996年就编组了《中国清代邮驿制度》邮集参加了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邮展——中国’96第九届亚洲国际邮展,虽然只获得了银奖,但却是国际竞赛中首部反映中国清代邮驿史的邮集。自此以后,我国才陆续有个别同类题材的邮集参加国际上的竞赛邮展。2003年,这部邮集经过补充和完善后,在泰国曼谷世界邮展上一举夺得金奖,随后又在2003年中国绵阳亚洲国际邮展上荣获金奖。2006年,邮集被扩大到8框后,在美国华盛顿世界邮展上再次荣获金奖。2007年,这部邮集经过进一步调整后,在俄罗斯圣彼德堡世界邮展上以92分的成绩又一次获得金奖。

  • 标签: 清代 邮集 实物史料 邮展 邮驿 制度
  • 简介:本文从中央、直省地方、民族边区、官员选任、晚清新官制这五个方面,简论清代官制的特点。其中,中央在承袭明制之外,设有满族民族性的五类特殊机构,其沿袭中原王朝的传统机构,则在明朝制度的基础上,于分支机构上多有增设,设官增多,某些部的职权也比明代有较大变化。直省地方统治加强、深化,因而所设机构及其职官也相应变化,如以集权性的督抚为省级最高长官,省、府、县化大为小,增设厅,专项事务管理加强等。边疆、民族地区,则统治直接、深入,改变明代“羁縻”式的间接性统治,中央派官员实施直接管理。官员选任制度上,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影响。文章最后列述晚清新官制,认为这种官制改革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时代性变革意义。

  • 标签: 清代 官制 特点 满族
  • 简介:<正>上驷院是清代特设的机构之一,专为皇家管理马匹、车辆,直属于管理宫廷事务的内务府。清代的上驷院虽然只是管理具体事务的机构,但它的职掌,在诸多方面都关联着国家政务的实施。可是,在清史研究的广泛课题中,对上驷院的研究,还很难引起学者的重视。本文仅就清宫所存的上驷院档案,对其作简要论证,并向清史界学者介绍这个机构。

  • 标签: 总管内务府 清史研究 事务 大凌河 十三衙门 喀尔喀蒙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卫所制度建立于明初,明中后期开始“民化”。入清以后,清政府逐步对其进行改置和裁并。一些卫所被改置为府、厅、州、县,一些卫所直接被裁掉、其土地与人口被并入附近的府厅州县。与此同时,清朝也有建立新的卫所,直至后来才被裁并。而且裁并卫所的过程时有反复,一些被裁掉的卫所会再次设立,之后又会再次被裁并。有清一朝,共有约817个卫所被裁并。在所有被裁并的卫所中,有21个卫所先被裁并,后又复设,之后又再次被裁并。有22个卫所是清朝新设置的卫所,之后同样也被裁并。有67个卫所被改置为府、厅、州、县这样的行政区划单位,主要集中于康熙、雍正与乾隆三朝,主要分布在西南与西北两个区域。在七种改置类型中,改卫为县数量最多。在被改置的三种卫所类型中,实土卫所占绝大多数。清廷对于卫所的裁并,有利于国家行政区划的整齐划一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有利于政府管理和征税征粮操作的便利性,还有利于各民族间互通有无与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 标签: 清朝 卫所 裁并
  • 简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样一个画面对赶考士子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以至于科举入仕成为士子们所奋斗的目标。而能否顺利进京考试,通关证明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政府特意为赶考士子出具一份关卡证明——护票。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士子从出发地到京城所通过的关卡,不受任何阻滞拦截。于现今来说,类似考生的准考证,身份证。这样一种证明在现今已很少见,尤其是纸制文件,更是难得。为此,文章将对同治年间的一张护票作一简单的介绍。

  • 标签: 清代 科举 护票 士子
  • 简介:我国书院制度历史悠久。它发端于唐,规制渐备于五代,极盛于宋元明清。台湾因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且开发较晚,直到清代康熙年间才开始出现书院。此后二百多年间,台湾共设立了数十所书院。这些书院无论是组织管理、教学内

  • 标签: 清代 台湾 书院 教育史
  • 简介:本表以清代词学理论为辑索主线,涉及批评理论家的生卒、词学大事及重要词学著作完成、刊行等年代纪录.本表参考饶宗颐[1]、吴宏一[2]、张宏生[3]蒋寅[4]等著述.

  • 标签: 清代 词学理论 批评理论家 词学著作 年表
  • 简介:清代贡墨有地方官进贡和“例贡”两种,两种来源的贡墨特征虽然不同,反映出的历史背景同样重要。

  • 标签: 清代 贡墨 收藏 史料记载
  • 简介:在中国,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中一种非婚姻非血缘关系,自古以来婆媳冲突就是一个引人注意的话题。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从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到《窦娥冤》、《琵琶记》、《金瓶梅》,到清代《聊斋志异》、《红楼梦》等,都多有描述,其原因就在于二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而敏感的关系。

  • 标签: 清代 《孔雀东南飞》 《聊斋志异》 《窦娥冤》 《琵琶记》 《金瓶梅》
  • 简介:清代方苞铭文端砚罗仁忠1987年文物普查期间,在内江县风呜乡访得此砚。1950年减租退押时,从凤鸣乡地主张子谦家收得,后一直保存于本乡政府、现收藏于内江文化馆。该砚面略呈长方形,四角圆转,深褐色端石。砚长18.3厘米,宽15.6厘米,高3.3厘米,重...

  • 标签: 方苞 端砚 《南山集》案 清代散文 文化馆 字迹不清
  • 简介:在康、雍、乾三代皇帝中,别看乾隆被影视作品演绎得好像无所不能似的,但实际上,就艺术品味和书法造诣而论,雍正是最高的。作为一代振颓革新、承前启后的皇帝,雍正以其杰出的胆识和才能,吸引了无数历史学家的目光,他主导和创立的精美文雅的宫廷艺术风格,也常被美术史学者们津津乐道。

  • 标签: 书画 皇族 清代 影视作品 艺术品味 承前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