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显微镜下吲哚绿荧光造影(ICGA)技术在内镜颅底重建手术中预测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活性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内镜经鼻颅底手术且应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行颅底重建患者36例,颅底重建时切换为显微镜,对鼻中隔黏膜瓣进行ICGA,记录术中黏膜瓣蒂部和体部显影,将显影程度分为强显影、中显影、弱显影和无显影,强显影和中显影认为显影阳性,弱显影和无显影认为显影阴性。术后72 h内行垂体对比增强磁共振检查,记录黏膜瓣有无强化;术后1~2周行内镜鼻腔探查明确黏膜瓣活性,记录患者术后有无脑脊液鼻漏。采取χ2检验分析术中黏膜瓣吲哚绿(ICG)荧光显影与术后黏膜瓣磁共振成像(MRI)强化、黏膜瓣坏死和脑脊液漏的关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中黏膜瓣ICG显影与术后黏膜瓣MRI强化的关系:蒂部和体部均显影18例,术后MRI黏膜瓣全部强化(100%),ICG蒂部显影10例,术后9例黏膜瓣MRI强化;ICG体部显影5例,术后4例黏膜瓣MRI强化;ICG蒂部和体部均无显影3例,术后1例黏膜瓣MRI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8,P<0.05)。术中黏膜瓣ICG显影与术后黏膜瓣坏死的关系:蒂部和体部ICG荧光显影亚组,黏膜瓣坏死为0例;ICG蒂部显影亚组,1例出现黏膜瓣坏死;ICG体部显影亚组,1例出现黏膜瓣坏死;ICG蒂部和体部无显影亚组,2例出现黏膜瓣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8,P<0.05)。术中黏膜瓣ICG显影与术后脑脊液漏的关系:蒂部和体部ICG荧光显影亚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ICG蒂部显影亚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ICG体部显影亚组,术后脑脊液漏0例;ICG蒂部和体部无显影亚组,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880,P>0.05)。结论显微镜下术中ICGA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灌注成像是可行的,黏膜瓣蒂部和体部均显影与术后黏膜瓣MRI增强和黏膜瓣坏死有很好的关联性,与术后脑脊液漏无明显关联。

  • 标签: 吲哚菁绿 显微镜 内镜经鼻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吲哚绿联合亚甲蓝与单独使用亚甲蓝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1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采用亚甲蓝行SLN活检(亚甲蓝组,160枚SLN),56例采用吲哚绿联合亚甲蓝行SLN活检(联合组,190枚SLN),两组患者SLN活检后均行Ⅰ和Ⅱ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SLN活检结果。结果两组阳性淋巴结率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LN显色率和SLN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亚甲蓝组[97.9% (186/190)比93.1%(149/160)和28.4%(54/190)比18.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假阴性率低于亚甲蓝组[5.3%(3/57)比14.7%(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吲哚绿联合亚甲蓝的双示踪法识别SLN和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能力优于单独使用亚甲蓝,并有降低假阴性率的趋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亚甲蓝 前哨淋巴结 吲哚菁绿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吲哚绿荧光示踪标记法对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98例,99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99例甲状腺癌患者为观察组。组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各33例。甲乙丙组吲哚绿荧光示踪剂的浓度分别为1.25mg/mL、2.5mg/mL和5mg/mL,行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比较各组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和前哨淋巴结平均检出个数以及假阴性率、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乙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P〈0.05)。观察组乙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甲组和丙组(P〈0.05)。观察组乙组的假阴性率、敏感度均明显优于甲组和丙组(P〈0.05)。结论:吲哚绿荧光示踪标记法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具有检出率高、检测范围广、敏感度高的优势,对于改良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吲哚菁绿荧光示踪 甲状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利用吲哚绿荧光成像技术辅助完成的4例LPS患者资料,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分别为46、41、27、12岁。分析手术情况,术中通过吲哚绿荧光成像与普通白光对比确定保脾范围,切脾后荧光成像检测残脾断面并止血,观察荧光褪色情况。结果4例均完成吲哚绿荧光成像手术,吲哚绿使缺血线更加清晰。手术时间180.0~250.0 min,术中出血量40.0~200.0 ml,术后住院时间4.0~14.0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2例,脾裂伤1例。术后随访2个月~2年均恢复良好。结论吲哚绿荧光成像技术在LPS术中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LPS手术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7例应用ICG评估吻合口血供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185 min,中位手术出血量为50 ml,注射ICG到吻合口肠管显像的中位时间为45 s。1例患者因ICG荧光显像提示肠管血运欠佳而行近端肠管扩大切除。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6枚。术后中位进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8 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无ICG相关不良事件。结论ICG荧光显像判断肠管血供是安全可行的,该技术的应用有望降低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吲哚花青绿 吻合口瘘 荧光显像 肠管血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重建联合吲哚绿荧光导航在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儿童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对28例患儿在术前根据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在术中行吲哚绿荧光染色。28例患儿的年龄范围为5个月至2.5岁,中位年龄为1.2岁;男18例,女10例,男∶女=1.8∶1。根据三维重建结果制定手术规划,确定肺段切除范围,确定结扎支气管、动静脉的水平和顺序。术中采用"联合降维"解剖法对肺段动静脉进行解剖。结果对28例患儿术中行吲哚绿荧光染色,吲哚绿按0.25 mg/kg静脉注射。其中,82.14%(23/28)为有效染色,17.86%(5/28)为无效染色;术后2例出现肺组织漏气,均保守治疗后自行愈合。术后3个月常规行CT检查,所有患儿均无病灶残留发生。结论CT三维重建联合吲哚绿荧光染色及良好的手术规划可提高儿童CPAM手术的准确率及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实时指导意义。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 肺段切除术 三维重建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不可触及乳腺癌(NBC)虽然存在几种定位切除方法,但最佳选择依然不清楚。尽管超声定位(US)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技术,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弱点。通过评估吲哚绿荧光引导技术在不可触及乳腺癌病变定位(INBCL)切除中的使用效果,并将其与US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78例NBC行保乳患者,其中INBCL组42例(53.8%),US组36例(46.1%)。排除标准:术前诊断为导管原位癌及多发钙化的乳腺癌患者。结果二种方法皆100.0%的切除乳腺癌肿,INBCL组的切缘阴性率为90.5%(38/42),US组则为83.3%(30/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比较两组首次切缘宽度时发现,应用INBCL技术其切缘< 5 mm者为92.9%(39/42),对照组则为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BCL方法切除样本的平均体积为58 cm3,而US组则为73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8),但就切除腺体的体积而言,前者依然低于后者。结论应用INBCL行NBC较US更精准,在保证良好切缘状态的前提下,切除乳腺腺体的体积更小,故INBCL技术可能优于US。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吲哚菁绿荧光引导切除 切缘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白蛋白-吲哚绿(ALICE)评分、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和Child-Pugh评分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能力,探讨ALICE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397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50例,女性47例,年龄(58.9±11.2)岁。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HLF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ALICE评分、ALBI评分及Child-Pugh评分对PHLF的预测能力。结果发生PHLF患者74例,未发生PHLF患者32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ild-Pugh评分(OR=1.630,95%CI:1.251~2.486,P=0.034)、ALBI评分(OR=1.863,95%CI:1.028~3.119,P=0.049)、ALICE评分(OR=1.759,95%CI:1.216~3.078,P=0.038)是肝细胞癌患者发生PHLF的独立危险因素,PHLF发生风险随着评分分级升高而升高。ALICE评分预测肝细胞癌患者PHL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3(95%CI:0.564~0.662),ALBI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612(95%CI:0.563~0.661),Child-Pugh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555(95%CI:0.505~0.605),ALICE评分优于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P=0.041)。在小范围肝切除患者中,ALICE评分预测PHLF的ROC曲线下面积也优于Child-Pug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P=0.009);ALICE评分与AL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P=0.954)。结论ALICE评分能够预测肝细胞癌患者PHLF的发生,尤其是在小范围肝切除患者中,其价值与ALBI评分相近,且优于Child-Pugh评分。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肝功能衰竭 吲哚菁绿 白蛋白-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不可触及乳腺癌(NBC)虽然存在几种定位切除方法,但最佳选择依然不清楚。尽管超声定位(US)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技术,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弱点。通过评估吲哚绿荧光引导技术在不可触及乳腺癌病变定位(INBCL)切除中的使用效果,并将其与US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78例NBC行保乳患者,其中INBCL组42例(53.8%),US组36例(46.1%)。排除标准:术前诊断为导管原位癌及多发钙化的乳腺癌患者。结果二种方法皆100.0%的切除乳腺癌肿,INBCL组的切缘阴性率为90.5%(38/42),US组则为83.3%(30/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比较两组首次切缘宽度时发现,应用INBCL技术其切缘< 5 mm者为92.9%(39/42),对照组则为7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BCL方法切除样本的平均体积为58 cm3,而US组则为73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8),但就切除腺体的体积而言,前者依然低于后者。结论应用INBCL行NBC较US更精准,在保证良好切缘状态的前提下,切除乳腺腺体的体积更小,故INBCL技术可能优于US。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吲哚菁绿荧光引导切除 切缘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使用吲哚绿荧光成像(FIGFI)对肠管血流灌注进行评估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58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资料。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57.0±10.1)岁(范围:28~75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FIGFI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22例)。采用t检验、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研究组1例患者因裁剪系膜后出现肠管血运欠佳(Sherwinter评分1分)而扩大切除范围直至肠管血运良好(Sherwinter评分≥3分),对照组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漏(A级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56.3±43.5)min比(180.4±41.3)min,t=-2.083,P=0.04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范围:18~37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缺血性肠炎及吻合口狭窄等远期术后并发症。结论FIGFI评估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吻合口及肠段血供安全可行,操作方便,有望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静脉注射吲哚绿在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腔镜手术中辨清肝外胆管结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10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资料,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腹部B超检查明确诊断,按照术中是否静脉注射吲哚绿将其分为实验组(n=55)和对照组(n=55),实验组术中经外周静脉注射吲哚绿5 mg,术中吲哚绿荧光显影技术导航下行LC。对照组行常规LC。统计实验组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的显影率及显影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辨清三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置腹腔引流管及拔管时间、中转开腹及胆管损伤、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次复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随访等结果。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描述,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均成功实施手术,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显影肝总管,54例显影胆总管,52例可显影胆囊管,且显影三管时间为(15.8±1.2) min。实验组中辨清三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放置腹腔引流管病例分别为(18.5±1.3) min、(64.0±6.8) min、(16.3±6.7) mL、43例,对照组分别为(46.3±8.1)min、(98.7±10.5) min、(53.6±14.9) mL、55例,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中转开腹及胆管损伤病例,对照组有1例中转开腹及1例胆管损伤病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一次复查ALT、GGT水平分别为47(31,75) U/L、38(19,114) U/L,对照组分别为62(53,92) U/L、76(63,96) U/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实验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出院后7 d有1例患者出现少量腹腔积液。结论面对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行LC时,术中静脉注射吲哚绿显影肝外胆管有助于辨清其解剖结构避免胆管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及进度的同时最大限度锻炼并提升术者水平。

  • 标签: 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吲哚菁绿 荧光显影 胆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ICG)荧光腹腔镜在膀胱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LN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6月—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膀胱癌患者59例,其中男25例、女34例,年龄(59.1±4.3)岁,均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PLND术治疗。按腹腔镜类型分组:观察组24例,应用ICG荧光腹腔镜;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高清腹腔镜。(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清扫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漏发生率及淋巴漏持续时间、各区域分布的阳性淋巴结率等;(2)观察荧光显影标记转移性淋巴结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22例显影成功,2例显影失败者不纳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观察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术后淋巴漏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4.82±1.56)枚与(33.63±2.18)枚、9.09%(2/22)与37.14%(13/35),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时间长于对照组,分别为(63.05±4.83)min与(56.63±6.2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淋巴漏持续时间6~8 d、平均7.45 d,短于对照组的8~11 d、平均9.46 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总阳性率、各区域分布的阳性淋巴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荧光腹腔镜对阳性淋巴结标示的阳性预测值35.64 %(103/289),阴性预测值81.97 %(391/477)。结论ICG荧光腹腔镜在PLND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减少术后淋巴漏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对阴性淋巴结预测能力较强,可作为常规高清腹腔镜PLND的补充方式。

  • 标签: 膀胱肿瘤 腹腔镜 盆腔淋巴结清扫 荧光标记 吲哚菁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吲哚绿(ICG)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价值并分析。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ICG与亚甲蓝联合作为示踪剂,对照组采取亚甲蓝作为示踪剂。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结果实验组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与亚甲蓝联合应用于乳腺癌SLNB活检中效果好,检出率高。

  • 标签: 吲哚菁绿 亚甲蓝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背景:在超重个体和西方人群中制备最佳厚度的股前外侧皮瓣是一项挑战。作者描述了一种新颖的蜂窝技术,用于超重患者的超薄股前外侧皮瓣制备。方法:40例体重指数大于25kg/m的患者需要薄的股前外侧皮瓣进行重建,随机分配到蜂窝技术组或显微分离技术组。蜂窝技术组使用Cavitron超声波手术抽吸器进行皮瓣修薄,显微分离技术组中使用常规显微分离技术进行皮瓣修薄。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皮瓣制备 荧光血管造影 超声吸引器 试验研究 吲哚菁绿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绿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5-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住院行术前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的10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均为52例),分别采用吲哚绿联合亚甲蓝(试验组)或者核素联合亚甲蓝(对照组)作为淋巴示踪剂对患者进行SLNB,术中根据冰冻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种方法在乳腺癌SLNB中检出率的差别。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两组患者间前哨淋巴结(SLN)和转移性SLN检出率及检出数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试验组52例患者中,皮肤淋巴管荧光显影者49例(94.2%,49/52),SLN荧光显影者52例(100%,52/52),SLN检出率为100%(52/52),而对照组的检出率为96.2%(50/52)。试验组转移性SLN检出率为32.7%(1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8/52)(χ-2=4.27,P=0.039)。试验组共检出SLN190枚,中位数为3(2-4)枚,对照组共检出SLN158枚,中位数为2(1-4)枚,两组患者SLN检出数目相似(Z=-1.58,P=0.113)。试验组共检出转移性SLN26枚,中位数为0(0-1)枚,而对照组共检出转移性SLN9枚,中位数为0(0-0)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P=0.032)。结论在乳腺癌SLNB术中应用吲哚绿联合亚甲蓝法示踪,其SLN检出率与核素联合亚甲蓝双标法相当,且能提高转移性SLN的检出率,并可协助术者精准定位SLN的位置,降低手术难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吲哚花青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估吲哚绿(indocyanine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患者行脾切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拟行脾切断流术肝硬化患者68例,按照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各组间ICG血浆清除率(K)和吲哚绿15min滞留率(ICGR15)的差异,研究ICG排泄实验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按照ICGR15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术后1周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及腹水情况,研究各变量与ICGR15之间的相关性。把ChildA级病例分为ICGR15≤15%组、15%<ICGR15<30%组和ICGR15≥30%组,对比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ChildA组患者的ICGR15值明显低于ChildB组患者,K值明显高于Child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30的患者术后1周TBIL、PT和腹水深度明显升高,Alb水平明显下降,与ICGR15<30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与术后Tbil、PT和腹水深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ICGR15≥30的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ICGR15≤15%组。结论在对接受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实施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ICG排泄实验能够对患者的肝储备功能进行有效评价,吲哚绿15min滞留率是对Child-Pugh分级的有效补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肝储备功能进行有效评价,为患者的手术选择合适的时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 肝硬化 脾切断流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ICG)荧光显像技术联合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82例)、B组(68例),A组患者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B组患者在A组患者基础上联合ICG荧光显像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205.04±35.01)min]、术中出血量[(230.05±17.53)mL]少于A组患者[(228.07±28.05)min、(255.07±19.00)mL](t=4.47、8.31,均P < 0.05),而R 0切除率[85.29%(58/68)]高于A组患者[70.73%(58/82)](χ2=4.50,P <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前,两组患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1 d,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 < 0.05),且A组ALT[(108.51±30.23)U/L]、AST[(107.66±26.93)U/L]、TBil[(32.16±4.73)μmol/L)]高于B组[(88.38±24.76)U/L、(86.85±19.74)U/L、(27.95±4.31)μmol/L)](t=4.40、5.30、5.65,均P < 0.05);术后3 d,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但仍高于术前,且A组ALT[(74.20±13.83)U/L)、AST[(65.22±9.68)U/L]、Tbil[(28.18±4.14)μmol/L]高于B组[(54.72±10.31)U/L、(55.41±7.63)U/L、(24.25±3.98)μmol/L](t=9.61、6.79、5.89,均P < 0.05)。结论ICG荧光显像技术虽具有一定局限性,但该技术一定程度上提升肝切除术精准度,再联合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更为安全、精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着色剂 荧光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菁绿 Glisson蒂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获取术在小儿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例行活体肝移植患儿和2例供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女,年龄为1岁,体质量为8.7 kg。供者为患儿父亲,年龄为35岁,体质量为93.1 kg。病例2,男,年龄为1岁,体质量为7.5 kg。供者为患儿父亲,年龄为39岁,体质量为84.0 kg。2例供者均行吲哚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获取术获取供肝。观察指标:(1)供者手术情况。(2)供者术后情况。(3)受者术后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短信、微信方式进行随访。供者于术后第1、3、6个月随访1次,了解肝功能恢复情况。受者于术后每周随访1次,了解移植物功能情况,以及排斥反应、胆汁漏、胆道狭窄、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7月。结果(1)供者手术情况。病例1供者总手术时间为234 min,供肝减体积处理时间为40 min,术中出血量为60 mL,未输血。经减体积处理后供肝实际质量为225.2 g。病例2供者总手术时间为220 min,供肝减体积处理时间为40 min,术中出血量为40 mL,未输血。经减体积处理后供肝实际质量为178.0 g。(2)供者术后情况。病例1供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于术后第2天达到峰值,分别为493 U/L、186.0 U/L、30.66 μmol/L,于术后第3天下降为388 U/L、90.9 U/L、22.57 μmol/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2 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术后1 d、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术后3 d、术后住院时间为4 d、围术期无≥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发生。病例2供者ALT、AST、TBil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分别为602 U/L、454.6 U/L、30.49 μmol/L,于术后第4天下降为355 U/L、55.7 U/L、20.65 μmol/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2 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术后1 d、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术后3 d、术后住院时间为5 d、围术期无≥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发生。(3)受者术后情况。病例1 ALT、AST、TBil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分别为670 U/L、288.7 U/L、22.13 μmol/L,于术后第14天下降为54 U/L、33.0 U/L、5.75 μmol/L;术后住院时间为20 d,围术期无≥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发生。病例2 ALT、AST、TBil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分别为520 U/L、93.9 U/L、31.42 μmol/L,于术后第14天下降为87 U/L、60.8 U/L、11.51 μmol/L;术后住院时间为25 d,围术期无≥Clavien-Dindo Ⅱ级并发症发生。(4)随访情况。2例供者均获得术后1、3、6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随访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肝功能未见异常。2例受者均获得术后每周随访。随访期间,移植物功能均正常,均未发生排斥反应、胆汁漏、胆道狭窄、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吲哚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获取术应用于小儿活体肝移植安全、可行,可由具有丰富腹腔镜供肝获取手术经验的团队施行。

  • 标签: 器官移植 小儿肝移植 解剖性肝段获取术 吲哚菁绿荧光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施行术中吲哚绿荧光显像评估对降低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对于本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术的患者,随机搜集28名,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根据是否使用术中吲哚绿荧光显像评估吻合口血供情况分为显像组和参照组,各为14名一组。观察手术指标和吻合口漏发生率。结果:显像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显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较参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施行术中吲哚绿荧光显像来评估吻合口血供情况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同时可促进术后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评估 腹腔镜直肠癌术 吻合口漏 发病率
  • 简介:摘要探讨吲哚绿荧光技术用于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PPHR)的相关经验。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行吲哚绿荧光导航腹腔镜DPPHR的3例患者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DPPHR,年龄分别为26、36、48岁,男性1例,女性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220、270、31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300、200 ml。1例患者术后发生生化漏,1例无术后并发症,另1例患者术后B级胰瘘合并腹腔出血及感染。3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9、8 d。3例患者均无胆漏、胃瘫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2)1例,慢性胰腺炎伴胰管扩张及结石形成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1例。吲哚绿荧光导航腹腔镜DPP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能有效防止胆道的损伤和胆漏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