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中,淋巴结清扫效力和吻合口血供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期和近期有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也是术者的关注要点。近年来,吲哚绿荧光显像技术逐步应用于胃肠手术中,在术中淋巴结定位和吻合口处血管造影等方面效果明显。本文对吲哚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肝脏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切除,而能否在术中实现精准定位肿瘤、界定切缘是影响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吲哚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自2009年由Ishizawa首次应用于肝肿瘤切除术以来,在肝脏肿瘤的分型、识别、定界等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其仍存在探测深度有限、假阳性等缺陷,尤其是对肝硬化患者的使用规范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绿(indocyaninegreen,ICG)介导的近红外光在肝母细胞瘤中的显像特点,以及该技术对术中微小病灶识别、肿瘤切缘界定和术中导航的价值。方法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拟切除肝母细胞瘤的患儿8例,术前至少24h予以静脉注射ICG,术中切肝前进行肝脏微小病灶检测、肿瘤切缘界定和手术导航,切肝后进行切缘病灶检测和肿瘤荧光分型,最终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8例肝母细胞瘤中,男童和女童各4例,年龄5~132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复发再次手术1例,术前活检化疗后再手术1例,术前经验性化疗后再手术4例,2例一期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8例患儿肿瘤都呈现明亮荧光显影,与正常肝脏组织边界清晰;1例复发为微小病灶(1.0cm),但由于病灶位置较深(距离肝脏表面>1.5cm),肉眼观察、扪诊和ICG荧光显像未能发现,规则切除肝叶后,ICG识别出复发病灶。根据荧光显影分型,全荧光4例,其中2例肝母细胞瘤一期行肿瘤切除术;1例术前有活检和化疗史的病例;1例为复发病例,其有肝炎和肝轻度硬化病史,同时伴有肝脏弥漫性小结节样影。部分荧光4例,均为术前有经验性化疗的病例。结合肝母细胞瘤的病理分类,胎儿型7例,其中荧光显像为全荧光型4例,部分荧光型3例;混合性胎儿上皮和胚胎上皮型1例,其荧光显像为部分荧光型。所有病灶经ICG分子荧光边界定界,切除肿瘤后,经荧光再测和病理检查,均获得了肿瘤R0切除。结论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肝母细胞瘤中有较好的显影效果,显影类型与术前有无化疗有一定关系。ICG荧光显像在确定肿瘤边界和保证肿瘤R0切除具有一定优势和重要价值。但ICG荧光显像对深部微小肿瘤灶的识别和在肝硬化病例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吲哚菁绿 荧光显像 肝肿瘤 肿瘤切缘 术中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施行术中吲哚绿荧光显像评估对降低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对于本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术的患者,随机搜集28名,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根据是否使用术中吲哚绿荧光显像评估吻合口血供情况分为显像组和参照组,各为14名一组。观察手术指标和吻合口漏发生率。结果:显像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显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较参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施行术中吲哚绿荧光显像评估吻合口血供情况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同时可促进术后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评估 腹腔镜直肠癌术 吻合口漏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肝外胆管实时显像避免胆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诊断为复杂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行LC的患者资料。按照显像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LC,试验组在ICG荧光显像技术导航下完成LC,术前12 h经外周静脉(肘静脉)注射ICG 5 mg,ICG荧光显像在行LC时识别胆囊管和肝外胆管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术前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识别率、建立胆囊三角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管损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纳入45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60.9±9.3)岁,体质量指数(26.2±2.0)kg/m2。对照组纳入45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7.5±8.7)岁,体质量指数(26.7±2.7)kg/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40例(88.9%)成功显示胆总管,34例(75.6%)可显示胆囊管;对照组患者中,13例(28.9%)可观察到胆总管,12例(26.7%)可观察到胆囊管。试验组建立胆囊三角时间为(33.4±9.0)min,对照组建立胆囊三角时间为(52.7±15.0)min;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5.5±5.4)ml,对照组为(23.0±15.6)ml。对照组1例患者中转开腹,试验组无患者中转开腹,对照组出现1例右肝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两组各有1例剑突下切口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前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识别率、建立胆囊三角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LC中早期利用ICG荧光显像观察胆囊管、胆总管有助于预防胆总管损伤,加快手术进度。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吲哚菁绿 荧光显像 胆道损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荧光成像技术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其为胰腺疾病的术中治疗带来了新变化、新希望。以吲哚绿为探针的术中荧光成像在胰腺肿瘤显影、实时切缘判断、组织灌注、淋巴结显影、吻合口漏等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为术中决策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吲哚绿荧光成像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胰腺 吲哚菁绿 近红外荧光成像 术中荧光导航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行吲哚绿荧光显像联合腹腔镜手术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3 d及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吲哚绿,见肝囊型包虫病灶无荧光,周围肝组织为绿色荧光,具有明确分界线。行腹腔镜下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4例,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1例,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1例,平均手术时间(4.3±1.4) h,术中出血(250.0±134.9) ml,均未留置T管,术后未见胆漏、出血相关并发症。6例患访随访18~24个月,未见囊型包虫病灶复发、种植。笔者认为腹腔镜联合吲哚绿荧光显像可实时引导手术切面,有利于腹腔镜下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的实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7例应用ICG评估吻合口血供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185 min,中位手术出血量为50 ml,注射ICG到吻合口肠管显像的中位时间为45 s。1例患者因ICG荧光显像提示肠管血运欠佳而行近端肠管扩大切除。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6枚。术后中位进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8 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无ICG相关不良事件。结论ICG荧光显像判断肠管血供是安全可行的,该技术的应用有望降低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吲哚花青绿 吻合口瘘 荧光显像 肠管血供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针对吲哚绿荧光导航胆管手术中的优质护理进行了探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胆管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腹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的WBC和NEU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 胆管手术 围手术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ICG)荧光直肠镜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6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5例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腹腔镜荧光系统+ICG荧光直肠镜系统双系统评估直肠吻合口血运情况。年龄(62.4±7.9)岁,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体质指数(23.1±4.2) kg/m2,肿瘤距肛门距离(9±1) cm。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4.0±9.6) min。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下床时间为(1.2±0.4) 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为(1.6±0.6) 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为(3.0±0.7) d,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漏情况,术后淋巴结获取总数为(18.0±1.6)枚。术后病理分期:Ⅱa期3例,Ⅲa期2例,术后30 d门诊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均未再次住院。结论使用荧光腹腔镜+ICG荧光直肠镜双系统可以较好地对吻合口血运进行全面判断,初步效果较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吲哚菁绿 荧光直肠镜 荧光腹腔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外科技术和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吲哚绿荧光造影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其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获得了初步良好的效果。笔者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吲哚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应用于结直肠外科领域的研究文献,并行归纳总结,以综述吲哚绿荧光造影技术的应用现状及不足。

  • 标签: 吲哚菁绿 结直肠外科手术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我国肝细胞癌患者常同时伴有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术前肝功能及肝脏储备功能不佳,因此,对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有较高要求。解剖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患者的远期疗效。解剖性肝切除术不同于规则性肝切除术,其可以在完整切除癌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肝实质,理论上是肝细胞癌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但判断肝段之间的界面仍非常困难。采用吲哚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外科医师对肝段之间界面的识别和肝脏外科医师安全、规范地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性肝切除术 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吲哚菁绿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ICG)荧光显像技术联合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82例)、B组(68例),A组患者行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B组患者在A组患者基础上联合ICG荧光显像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205.04±35.01)min]、术中出血量[(230.05±17.53)mL]少于A组患者[(228.07±28.05)min、(255.07±19.00)mL](t=4.47、8.31,均P < 0.05),而R 0切除率[85.29%(58/68)]高于A组患者[70.73%(58/82)](χ2=4.50,P <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前,两组患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1 d,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 < 0.05),且A组ALT[(108.51±30.23)U/L]、AST[(107.66±26.93)U/L]、TBil[(32.16±4.73)μmol/L)]高于B组[(88.38±24.76)U/L、(86.85±19.74)U/L、(27.95±4.31)μmol/L)](t=4.40、5.30、5.65,均P < 0.05);术后3 d,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但仍高于术前,且A组ALT[(74.20±13.83)U/L)、AST[(65.22±9.68)U/L]、Tbil[(28.18±4.14)μmol/L]高于B组[(54.72±10.31)U/L、(55.41±7.63)U/L、(24.25±3.98)μmol/L](t=9.61、6.79、5.89,均P < 0.05)。结论ICG荧光显像技术虽具有一定局限性,但该技术一定程度上提升肝切除术精准度,再联合腹腔镜Glisson蒂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更为安全、精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着色剂 荧光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菁绿 Glisson蒂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使用吲哚绿荧光成像(FIGFI)对肠管血流灌注进行评估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58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资料。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57.0±10.1)岁(范围:28~75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FIGFI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22例)。采用t检验、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研究组1例患者因裁剪系膜后出现肠管血运欠佳(Sherwinter评分1分)而扩大切除范围直至肠管血运良好(Sherwinter评分≥3分),对照组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漏(A级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56.3±43.5)min比(180.4±41.3)min,t=-2.083,P=0.04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范围:18~37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缺血性肠炎及吻合口狭窄等远期术后并发症。结论FIGFI评估完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吻合口及肠段血供安全可行,操作方便,有望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荧光
  • 简介:摘要:近年来,吲哚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技术应用日趋成熟,在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吲哚绿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和术中进行微小癌灶的侦测、肿瘤边界界定和左右半肝界定,可使肝切除手术更为精准、安全,尤其是在肿瘤切除术中可以有效减低手术风险,并提高R0切除率;在胆道外科中对肝内胆管癌、胆囊切除和胰腺肿瘤的应用较为广泛,可避免胆道的损伤和提高胰腺肿瘤的诊治效果。故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吲哚绿在肝胆胰外科应用的研究成果,如在肝切除术前评估肝脏功能,在肝切除术中用于侦测肝断面边缘残余肿瘤及术中微小癌灶,以及在肝肿瘤边界、左右半肝界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内胆管癌、胰腺外科等中的应用,标题全方位地阐述吲哚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中的相关应用。

  • 标签: 吲哚菁绿 肝体积 微小癌灶 肝肿瘤边界 肝切除
  • 简介:摘要随着吲哚绿(ICG)荧光成像技术近年来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术中肝肿瘤切缘及肝段边界高度可视化成为可能。然而,尽管该技术在肝肿瘤手术领域中应用已渐趋成熟,其荧光成像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仍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现有肝切除ICG染色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了ICG给药方案、成像获取、患者肿瘤特性及术前肝功能指标等不同因素对术中ICG成像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肝肿瘤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的3例吲哚绿荧光导航经腹膜后腹腔镜肝肿瘤切除的患者资料,探讨经腹膜后入路的腹腔镜肝切除治疗靠近右肾上腺部位的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借鉴泌尿外科腹腔镜右肾上腺切除的手术入路,结合吲哚绿荧光导航和术中超声,为患者实施了经腹膜后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3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100~120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无并发症;甲胎蛋白均在术后1个月内降至正常;随访至少2年生存状态良好。经腹膜后腹腔镜肝切除对于治疗靠近右肾上腺的肝肿瘤,疗效确切,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为肝脏外科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吲哚绿荧光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在采用扩张穿支皮瓣修复大面积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使用背部扩张穿支皮瓣行面颈部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4~26岁,平均19岁,均为烧伤后下面部、颈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以背部为供区,设计单蒂或多蒂扩张穿支皮瓣进行治疗。术中切取皮瓣后保留主要穿支进行ICGA,评价穿支的血供范围,确定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将皮瓣设计为多蒂皮瓣,皮瓣转移至面颈部、切口缝合后,再次行ICGA,判断皮瓣血运情况。术后统计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皮瓣平均大小27 cm × 17 cm。在ICGA的指导下,15例设计为单蒂,其中5例带蒂颈浅动脉皮瓣,10例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7例采用增压方式设计为多蒂皮瓣,包括2例带蒂颈浅动脉皮瓣+旋肩胛动脉穿支增压,5例游离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增压。术后静脉栓塞1例,重新吻合后血供恢复正常;术后1周20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尖端坏死,伤口换药后恢复。随访5~1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均良好,面颈部功能改善。结论ICGA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术中检测手段,指导选择合适的穿支,判断是否采用血管增压的临床决策,优化皮瓣设计,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吲哚菁绿 穿支皮瓣 组织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荧光显影效果最佳的术前吲哚绿注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2例患者资料,男性42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15~87岁,平均年龄49岁。12、7、8、6、6、7、8、10、8、8、8、7、7例患者分别于术前0.5、1、2、3、4、5、6、7、8、9、10、11、12 h静脉注射吲哚绿1 ml(2.5 mg/ml),比较术中显影情况、胆囊管与肝脏荧光强度对比值。结果不同时间点注射的患者术中肝脏荧光强度,与0.5 h的患者比较,5、6、7、8、9、10、11、12 h的患者术中肝脏荧光强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点注射的患者术中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5 h的患者荧光强度对比值低于6、7、8、9、10、11、12 h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注射时间为7 h,荧光强度对比值可达峰值0.29。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7 h静脉注射2.5 mg吲哚绿,术中肝外胆道荧光显影效果最佳。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吲哚菁绿 荧光胆道显影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术中辅助应用吲哚绿荧光造影(ICG)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动脉瘤夹闭术中辅助应用吲哚绿荧光造影及无造影辅助的共40例脑动脉瘤病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脑缺血的发生率、预后情况以及术中造影对手术策略的影响。结果20例术中辅助应用吲哚绿荧光造影的患者术后GOS分级显著高于非造影组,术后脑缺血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后者,同时对部分动脉瘤夹闭的术中策略调整起到了积极影响。结论术中辅助应用吲哚绿荧光造影具有实时、精细、可重复、安全性高等特点,是提高动脉瘤夹闭术成功率及改善手术效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动脉瘤 吲哚菁绿 术中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