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的护理成效。总结分析针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取了60名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这些患者被分为A组和B组,并分别接受了术后的常规护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比较了这些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B组的吸痰和雾化次数均低于A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气管切开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并减少脑出血患者的吸痰和雾化次数,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气管切开术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神经外科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后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神经外科患者采取术后护理模式,能够大幅度增强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后护理模式 神经外科 患者 康复影响
  • 作者: 刘彩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彩芳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对我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颅内病变患者进行调查,将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将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护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2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85%(36/742)。术前评估中年龄大、基础疾病多、GCS评分低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次手术、手术持续时间长、开颅手术比例高及术中出血量多是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长、引流量多、昏迷时间长及护理满意度低也是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应该对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有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于预防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100 例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整体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整体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好( P< 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施行整体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其肺部感染发生率,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肺部感染 重症监护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本院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78例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早康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能力均有所提高,但是早康组的生活能力提高更为显著 (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神经外科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
  • 简介:目的:评价高选择性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调查了我科过去6年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按照应用药物的与否分为两组:未用药组(n=3332),托烷司琼组(n=3519)。分别统计入室后6、12、24h的如下指标:(1)呕吐发生率,(2)其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未应用呕吐药物组相比,托烷司琼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后,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术后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吲哚类 术后呕吐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细节化护理管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神经外科中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管理模式,调研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调研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调研组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具低于常规组,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管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极具借鉴应用价值。

  • 标签: 细节化护理管理 神经外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之间,选取至我院神经外科进行实习的4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将其划分为两组,改进组护理人员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法进行护理带教,普通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学习效果。结果(1)考核成绩改进组护理人员理论以及实践考核分数均高于普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教学满意度改进组护理人员对于科室护理带教满意度评分高于普通组护理人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带教,能够有效提升实习护理人员学习效果,建议在护理带教活动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 神经外科 护理带教
  • 简介:目的研究细节化管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质量中的医学价值。方法在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择取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案不同将其划分为改良组与普通组,改良组患者接受细节化护理管理,普通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节化管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可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建议在临床中大规模应用推行。

  • 标签: 细节化管理 神经外科 护理质量
  • 简介: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双极电凝的应用已基本普及,作为手术室护士不仅要了解其使用目的,还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使病人不会因此影响康复。目的正确掌握双极电凝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减少临近组织损伤。为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尽快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采用间断电凝法,不同部位电凝止血所需电凝输出也不同,动静脉血管的电凝要求也各不相同,电凝止血的同时要有吸引器、脑棉片等辅助设施的配合,以保证术野清晰。结论双极电凝使用方法得当,术中止血效果好,术后病人恢复较快。

  • 标签: 双极电凝 神经外科 手术 电凝输出 止血
  • 简介: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调研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调研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护患纠纷发生率为3.85%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患沟通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肠营养在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实施早期持续滴注鼻饲喂入肠外营养,对照组42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期间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及颅内压,同时观察各组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GOS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能较好适应早期胃肠道营养,并且治疗组患者在血常规、血生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GO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营养对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营养指标的稳定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早期胃肠营养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早期胃肠营养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治疗的6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实验组及常规护理参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疗法,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实验组的术后感染率为5.8%,参照组的术后感染率为35.3%,明显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低于参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远高于参照组。结论:经过研究发现,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疗法不但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对患者预后的感染率也大幅度的降低,而且患者对术后护理效果更加满意,有益于护患关系的持续发展,故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护患关系
  • 简介:目的研究腕带标识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有无应用腕带标识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两组,标志组患者采用腕带标识,参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标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标志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比参照组患者低个百分点,标志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腕带标识能够显著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护理差错事件发生风险,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风险。

  • 标签: 腕带标识 神经外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神经外科教学正面临着新的形势。本文通过对当前神经外科教学转变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新形势下的教学实践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神经外科教学,转变,实践,思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于神经外科护理培训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探究对教学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14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1月~2020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的实习生,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分为相同人数的两组,S组(基础的教学模式)与Y组(PDCA循环理论),比较两组实习生各项指标评分及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在采取不同教学后,Y组实习生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优势显著;另外Y组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也比S组实习生偏高,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神经外科护理培训中应用PDCA循环理论,能够提升实习生的学习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PDCA循环理论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问题情境带教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21年1月-2021年4月神经外科14名实习生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将实习生均分两组,研究组实习生应用问题情境带教法,参照组实习生应用常规带教法,并观察实习生接受不同带教法后,其理论考试成绩、应急能力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得分,以及对带教满意度的评分,并统计评分后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两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应急能力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其中研究组各项得分较高,参照组得分较低,数据之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满意度评分,研究组各项评分显高,参照组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神经外科实习护士接受问题情境带教法后,其专业知识、个人综合能力等均有明显提升,并且对带教老师的工作表示支持与满意,可广泛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教学 问题情境带教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在神经外科经高压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81例2017年5月-2020年5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分组的形式展开研究,分于研究组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以及高压氧治疗(41例),另外40例患者分于参照组同时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并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ADL)、昏迷程度(GCS)进行测评。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的计算结果可见研究组数据更高为40(97.56%),参照组数据相对较低为28(70.00%),数据之间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治疗前测评ADL评分和GCS评分,两组数据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DL评分和GCS评分两组可见明显性差异,均以研究组评分较高,参照组评分偏低,统计学P值显示<0.05。结论 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通过高压氧的应用可帮助患者意识得到快速恢复,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其效果获得患者满意,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高压氧 危重颅脑外伤
  • 简介:目的研究细节管理干预对于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医学价值。方法在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择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定义为两组,综合组患者接受细节化管理干预,普通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护理人员各项工作评分均高于普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投诉率均低于普通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管理干预对于提高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建议大规模推行。

  • 标签: 细节化管理干预 神经外科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