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单根手指离断拟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A组从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持续给予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B组同速率给予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手术过程中心血管不良反应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或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术后24h回访患者的满意度并记录发生不良发应的情况。结果A组止血带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满意率为明显高于B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断指再植手术,能明显缓解长时间使用止血带带来的疼痛,有效地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臂丛神经阻滞 断指再植
  • 简介:《创伤——一个被忽视了的全球性问题》作为一个中心议题,被34届世界外科学术大会突出地提了出来。自1995年起,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伤而死亡的人数已突破7万,1999年已增至8.3万,为世界各国之最。广东省每年死于轮下者,位列各省之首,仅1999年就有9800人死于车祸,占当年全国死亡人数的11.81%。为此,广东省急诊医学会自1995年起每年在省内举办一期《创伤外科急救专题医学培训班》,是省

  • 标签: 创伤外科 广东省 急救医学 专题培训 急诊医学 中心议题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患者通气治疗前、治疗后2h、24h及治疗结束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aO2)的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后24h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气指标(PH、PaO2、PaCO2、SaO2)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可获进一步改善(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治疗色素增加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表皮层、真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各50例,选取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所有患者均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表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的激光波长为532nm,真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的激光波长为1064nm。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表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而真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为92%,差异不明显(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和瘢痕。结论对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色素增加性疾病 Q开关NdYAG 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VMS)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1年5月对750例原发性手汗症患者施行VMS下切断部分胸交感神经链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750例患者术后手汗症症状完全消失,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无l例霍纳氏综合征发生。结论:VMS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辅以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及手术配合,可达到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电视纵隔镜 手汗症 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解痉、平喘、化痰、氧疗、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比较后发现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实验组血气分析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改良侧俯卧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侧俯卧位,研究组患者使用改良侧俯卧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改良侧俯卧位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乙状窦 后入路 听神经瘤切除术 改良侧俯卧位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症状明显的右室流出道单形性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即刻及术后2月的疗效;测定射频消融术前以及术后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心肌损伤。另设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射频消融能有效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远期成功率为94.4%。hs—CRP、CK—MB和cTnI射频消融术后1d较术前明显升高,7d后恢复正常。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 标签: 射频消融 室性早搏 高敏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I
  • 简介: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予以吸氧、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30mL/天,每天2次,5天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76.7%(23/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COPD并肺性脑病的疗效好,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性脑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脑梗死患者、36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及30名健康人血清S100B和NSE水平。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S100B、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S100B、NSE浓度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S100B浓度低于脑出血组患者(P〈0.001),而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NSE浓度高于脑出血组患者(P〈0.001)。结论:血清S100B和NSE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联合检测血清S100B和NSE,对鉴别诊断出血性脑病和缺血性脑病以及评价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S100B NSE 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