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腹部为主多发创伤的麻醉处理方法及要点,以提高此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抢救的5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56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于术后第2天因肾衰死于ICU,2例因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于手术台上.结论抓住手术时机及早对患者救治,正确估计患者的病情及麻醉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做好相应处理是此类麻醉及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腹部创伤 多发性创伤 麻醉 抢救 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经济的发展为各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不论是工业、建筑业还是交通业,都实现了迅速发展。由于这些行业都属于高危行业,所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风险问题,从业人员稍不注意就会受到伤害,给身体带来创伤,多发骨关节损伤就是其中的一种,有着较高的发生率。要想得到有效治疗,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就要重视临床治疗,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因此,本文对多发骨关节损伤的临床治疗进行探究。

  • 标签: 多发性 骨关节损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急诊手术用于多发创伤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科接诊多发创伤病人(n=11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55人,前者采取骨科急诊手术疗法,后者行保守治疗。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试验组数据只有(10.04±2.18)d,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4.35±2.94)d,相比较下,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多发创伤用骨科急诊手术疗法,病人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疗效提升更加明显。

  • 标签: 急诊手术 多发性创伤 住院时间 骨科
  • 简介:目的探讨DM/PM的临床表现,主要诊断要点和疗效。方法分析了127例住院病例资料。结果初发症状以皮损(52.8%)和皮损肌炎同发(31.5%)多见,而仅有肌炎者占14.9%。皮损以眼睑及眶周浮肿性紫红色斑(85.2%),Gottron丘疹(58.3%),甲周红斑(43.5%)和皮肤异色病样改变(43.5%)多见,胆炎以四肢近端(82.3%)和吞咽肌群(44.9%)多见。此外可见血清肌浆酶和24h尿肌酸排出量增加,肌电图异常,少数合并恶性肿瘤及心肌受累。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与MTX合用能提高疗效。结论眼睑及眶周浮肿紫红色斑,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痛,肌力减退及24h尿肌酸排出量增加为主要诊断要点。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合用MTX能提高疗效。

  • 标签: 治疗 眶周 浮肿 肌炎 主要诊断 合用
  • 简介:60岁以上肋骨骨折患者,机体反应能力差,对疼痛感觉迟钝,常患有多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且常有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伤后各类病情可进行性恶化,且由于患者机体反应性差,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不相吻合,复合伤发生率高,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易造成病情延误,甚至出现意外。

  • 标签: 多发性肋骨骨折 机体反应性 感觉迟钝 原发性高血压 进行性恶化 病情延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骨科急诊手术治疗多发创伤的临床实践。方法 依照随机数表将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多发创伤患者分成两组展开研究,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运用传统治疗,研究组基于此采取骨科急诊手术诊治,观察两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科急诊手术 发多性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提高对颅脑多发硬化MRI特征的认识。方法对2001~2002年间经临床确诊为多发硬化的9例颅脑MRI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除注意到多发硬化斑块的脑内分布、病灶形态、效目、大小及信号的改变。同时还注意到病灶与脑中线结构的相对特征关系。结果多发硬化在MRI表现为长T1长T2改变,根据病灶的信号强度及病灶边缘的特点,同时结合增强扫描的改变。可进一步鉴别为活动期或静止期,结论磁共振检查对多发硬化具有敏感性和相对特征性.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改变 颅脑 磁共振诊断 病灶 MRI
  • 简介:目的分析高位截瘫并发多发压疮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选取我院接受高位截瘫手术治疗的患者1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为所有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总结判断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指标以及压疮复发率。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效果相对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数据优势,组间对比结果显著,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通过护理服务压疮无复发。结论高位截瘫并发多发压疮患者的护理服务重要性较高,需要从身心、预防、康复等多种层面上改进护理服务措施,尽可能降低和及时控制压疮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效益。

  • 标签: 高位截瘫手术 多发性压疮 护理体会
  • 简介:多发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病理特点为不同程度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轴索损伤。近年通过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EAE)来研究Tau蛋白与神经元及轴索损伤相关性[1],并且以Tau蛋白为治疗靶点的药物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 标签: TAU蛋白 多发性硬化 轴索损伤 髓鞘脱失 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多发骨折患者的有效急诊救治与护理措施。方法80例多发骨折患者,采用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及院内急诊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2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急救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好转15例,无效15例,急救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急诊救治时间为(36.8±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52.9±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急诊救治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并缩短院内急诊救治时间。

  • 标签: 多发性骨折 急诊救治 护理
  • 简介:本文介绍了治疗多发硬化的三类药物,包括β干扰素系列、醋酸格拉默(glatirameracetate)和米托蒽醌(mitoxantrone),阐述了上述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功能损害、造血系统影响、心肌毒性、注射部位反应和注射后流感样症状、抑郁症,并针对性地制定治疗及预防措施。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药物疗法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严重多发骨关节创伤的治疗中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严重多发骨关节创伤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内脏再出血率、消化道及伤口出血量、骨关节愈合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86.54%,P<0.05;观察组内脏再出血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消化道及伤口出血量、骨关节愈合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和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的21.15%,P<0.05。结论:在严重多发骨关节创伤的治疗中,采用手术治疗,可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内脏再出血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手术 严重 多发性 关节创伤 并发症 出血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多发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进行多发大动脉炎诊断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都进行二位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外周血管病变和心脏病变的检查差异。结果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血管各项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超声检查对疾病进行判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率更高,在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多发性大动脉炎 二维超声 多普勒超声
  • 简介:自从1894年Devic首次描述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ca,NMO)的临床表现之后,迄今为止,NMO究竟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多发硬化的一种亚型,尚存在争议.本文收集1994~2001年住院的13例NMO资料,分析如下.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亚型 电生理检查 MBI
  • 简介:  患者,男,55岁.皮肤结节3个月收住院,患者于3个月前偶然发现左颈部、右胸部有2个结节,约黄豆大小,当时因为无任何不适,故未在意.但随后又在左上臂、右背部、右下腹先后出现3个结节,大小同前.为明确诊断,即来我院就诊.……

  • 标签: 全身多发性 多发性皮下 症状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护理在多发创伤患者救治中产生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接收的89例多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4例与45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损伤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救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护理在多发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较大,值得临床重视并积极采纳。 

  • 标签: 损伤控制护理 多发性创伤 并发症发生率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 2012年 8月至 2014年 8月来本院急诊科救治的 84例多发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4例得到顺利恢复, 8例因出现一定程度的脏器功能损害接受进一步治疗后恢复, 2例多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而死亡。 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纠正休克、抢救患者的关键。

  • 标签: 多发性骨折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MRI与CT检查对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多发脑梗死患者110例。先后进行颅脑CT和MRI检查,比较不同发病时间、不同部位脑梗死的检出率。结果:发病时间<24h和24-72h,MRI检出率高于CT;基底节区、丘脑、顶叶、额叶、脑干部位的脑梗死,MRI检出率高于CT,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检查早期多发脑梗死的效果优于CT,可提高病灶检出率,可优先选用。

  • 标签: 多发性脑梗死 CT MRI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的急诊策略和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急诊科2007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患者中,随机抽取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记忆合金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组患者使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固定,然后对两组患者急诊救治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很成功,在手术中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与治疗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的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其术后镇痛率也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皆未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脾破裂患者的急诊救治中,患者需要尽快诊断并进行全面检查,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而在其急诊手术中,对患者骨折肋骨的固定使用记忆合金接骨板和可吸收肋骨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而可吸收肋骨钉在术后镇痛和下床活动上具有优势,而且还能使患者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痛苦,优化急诊治疗效果。

  • 标签: 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 脾破裂 急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