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护理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与效果,为改善分娩质量和母婴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分娩的100例产妇,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助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指标、产程特点、产妇满意度和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娩指标如产程时长、分娩方式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助产护理在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分娩指标、产程特点和满意度,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推广和应用助产护理能够促进分娩质量的提升,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助产护理 分娩过程 作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与护理方案。方法:研究样本资料均来自我院急诊科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样本例数为22例,观察组接受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参照组开展常规转运干预,将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与参照组比对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更高,与参照组比对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采用风险评估护理干预具备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对降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提升护理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转运 风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程管理再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血液透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流程管理方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透6个月护理风险、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治疗风险和治疗引起的痛苦,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流程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工作管理
  • 作者: 蔡梦妍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5期
  • 机构: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盱眙 211700
  • 简介:目的:分析全过程护理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以本院4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接受常规护理的22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全过程护理干预的2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水平、吞咽功能、脑神经恢复情况及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后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吞咽功能及脑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过程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的护理干预,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全过程护理;脑卒中;功能恢复;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护理中加强呼唤沟通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计 188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 n=94)与并行护患沟通干预实验组( n=94),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能够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 标签: 护患沟通 高血压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尿毒症都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症,由于目前没有可以根治的治疗手段,血液透析变成了延续或者生命的直接手段,但是随着透析的次数增多,尿毒症患者逐渐会因此产生很多并发症,从而影响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已经应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其可以辅助疾病的治疗过程,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本文从血透患者心理护理、血透患者并发症护理、血透患者护理需求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认知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标签: 综合护理 血液透析 尿毒症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断肢再植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64 例断肢再植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断肢再植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出院前的焦虑、抑郁心理。 结果: 通过对比得知,两组患者的断肢再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出院前的焦虑、抑郁心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增加生活信心,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断肢再植 优质护理 不良心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检查表在护理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适合于本病区(口腔肾移植病区)工作特点的护理安全检查表,统计应用安全检查表前3个月及应用后6个月-9个月、10个月-12个月、13个月-15个月护理部夜查房时病区存在的护理不良问题.[结果]应用前发生护理不良问题40起,应用后6个月-9个月30起、10个月-12个月19起、13个月-15个月14起,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护理不良问题逐渐减少(P〈0.01).[结论]护理安全检查表用于护理过程管理规范了护士工作行为,减少了临床治疗、医院感染控制以及总体护理中的不良问题.

  • 标签: 安全检查表 过程管理 不良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儿童眼外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儿童眼外伤90例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儿童眼外伤治疗效果,改善其视力情况,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有利于其快速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儿童眼外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儿童眼外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 2017 年 2 月到 2018 年 2 月在我院治疗儿童眼外伤 90 例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45 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 45 例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通过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儿童眼外伤治疗效果,改善其视力情况,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有利于其快速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儿童眼外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诊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转运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针对74例本医院诊治的急诊危重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是抽取时间,以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7例。分别予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护理前后相关评分及急救效果。结果:(1)急诊危重患者护理前相关评分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快速急诊内科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 危重症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将OREM自理学说的三种基本护理方法用于2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过程,根据病情的发展及患者的需要使用完全补偿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及辅助教育,给患者予情感支持、信息性支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自我护理。结果24例住院天数(28-56d)比传统护理组28例(54-198d)明显缩短;Barthel指数评定(61.3±6.2)也比传统护理组(31.4±5.1)明显提高。

  • 标签: OREM自理学说 偏瘫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经常可能出现的各种隐患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相应隐患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 利用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接收的108个病人所包含的病况信息,并将这些病人以入院时间顺序作为分组依据分为两组,其中,2019年1月~2019年7月的病人分类为对照组,总人数为54人;2019年7月~2020年1月对应的病人则被分类为观察组,总人数为54人。对于不同组别的病人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照组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而对于观察组的成员则采用护理改善措施;从而比较两组病人对护理质量的反馈以及调查病人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中观察组的病人在接受护理过后反馈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同时,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水平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护理经常出现的隐患,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产妇满意度水平,这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率及质量,为更多的医院以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某高职班学生 6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 34例、观察组 3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增加过程性评价,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外科护理操作成绩为( 227.103±4.06)分、对照组为 (223.94±5.17)分,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观察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采取过程性评价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积极性。

  • 标签: 过程性评价 外科护理学教学 应用分析
  • 简介:在院前急救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方法之一,经静脉输液可快速给药,大量补充体液和电解质,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经静脉输入药物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有限的条件下,有时在行进途中由于路况不好使输液瓶大幅度摆动或输液器未完全插入输液瓶内或加压输血输液等多种因素影响,经常发生大量空气进入莫非氏滴管以下输液管,遇到这种情况时如不能及时处理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心理负担。因此,快速排气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巧。

  • 标签: 院前急救工作 经静脉输液 急救过程 空气 排出 改善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其构建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此期间没有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对照组,抽取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期间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目标,在此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将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8.67±0.29)分,(19.43±0.64)分,(19.29±0.34)分,(18.56±0.24)分,(18.75±0.62)分,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环境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护理文件评分分别为:(11.21±0.46)分,(12.67±1.89)分,(12.76±1.82)分,(12.42±1.43)分,(11.78±1.4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整体质量明显改善,构建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产房助产实施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8年3月至12月期间接诊的26名产妇归入参照组,对其在产房助产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至10月期间接诊的26名产妇归入干预组,对其在产房助产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投诉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程度、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在护理投诉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这两个方面,相较参照组,干预组皆为明显偏低表现(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相较参照组,干预组为明显偏高表现(P<0.05)。结论 在实施产房助产工作时,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够使护理投诉发生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同时可有效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方面具备推行价值。

  • 标签: 产房助产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关键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在血透过程中,患者常常面临多种并发症的风险。本文旨在探讨血透过程中的并发症预防与管理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关键策略包括感染控制、抗凝治疗、透析模式选择、患者教育等。通过综合应用这些策略,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本文总结了预防和管理血透并发症的最佳实践,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确保血透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并发症 预防 管理策略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急诊护理风险评估和管理。通过对患者、转运人员、转运设备及环境等因素的全面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诊 护理 风险评估 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