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为儒、墨、道三家。在音乐思想上,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主要是围绕“礼乐”而展开,由于道家学派对乐的论述十分有限,最有代表性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倡乐”和以墨家为代表的“非乐”两派。

  • 标签: 音乐思想 儒家 墨家
  • 简介:<正>在书店里见到一本名叫《中国人的圣书》的书,当时便想到了《论语》,拿到手一翻,果然是一本谈《论语》的书。这是台湾八十年代初出版的一套名为《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青少年版)的丛书中的一种,近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发行。书前面先是河北人民出版社的“出版说明”,接着是原丛书主编撰写的题为《一个中国古典知识大众化的构想》的总序。总序在对孔孟老庄大唱赞歌之后,感叹今日中国年轻人对古代经典所知甚少,对“五四”新文化运动

  • 标签: 《论语》 新文化运动 出版说明 思想 中国历代 出版社
  • 简介:<正>能否说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翟水在一九八○年四月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每种思想都有阶级烙印吗?》的文章,认为这个说法太绝对化了。作者征引马克思和列宁的话,说明生活在阶级社会的人们的思想,不能不有很多要打上阶级的

  • 标签: 阶级社会 思想 马克思 人民日报 发展规律 列宁
  • 简介:清末民初,随着国门的打开,兴起了西学东渐的大潮,欧美各门艺术及学术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中国音乐也经历了西方音乐的冲击和洗礼,最早传入的宗教音乐、军乐、学堂乐歌等西方音乐都对国内音乐有过较大的影响。伴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一大批西方音乐美学理论也被留学欧美的中国人翻译并引介,逐渐为国内音乐界所熟知,引发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冲撞、摩擦和融汇,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也逐渐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并被音乐界逐渐接受。在这次传统音乐美学向近代音乐美学的转型中,萧友梅、黄自、黎青主、

  • 标签: 音乐美学思想 萧友梅 西方音乐 中国音乐 音乐美学理论 中国传统
  • 简介:本文通过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指出仁学思想可以为今所用,在行为道德、人际关系和政治方面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并且在新时期,儒家的仁学思想还应赋予新的涵义,以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

  • 标签: 儒家 仁学思想 现实价值
  • 简介:明代心学盛极一时,证入道体者或深或浅,亦多得力于禅门思想资源的濡染,显示了"三教合一"的历史发展潮流。其中最突出者即为王阳明,其对禅宗思想资源的批判性吸收,不仅有裨于心学思想世界的建构与拓展,而且强化了中国文化生态结构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体现了儒学吸收消化异质宗教后特有的形上智慧与生命气象。明代心学学派是儒佛合流的思想文化典范,但本质上仍为充满了人间秩序关怀的儒家正统学派。

  • 标签: 王阳明 儒学 禅宗 三教合一 心学世界
  • 简介:回顾延安文艺,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耳边不禁响起那雄浑悲壮的《黄河大合唱》,响起信天游般悠远缠绵的《王贵与李香香》中的诗句。延安文艺那高原般崇高的壮美与延河般清澈的优美的交响及其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底蕴、焕发着的时代光华,充满了民族自信心和力量,这种自信和力量从哪里来?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当今有何价值?这是我们纪念文艺座谈会讲话召开72周年的今天,应当认真回忆与思考的。

  • 标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民族自信心 力量之源 纪念 毛泽东 《王贵与李香香》
  • 简介:十九世纪法国美学家丹纳在其名著《艺术哲学》的最后一编中提出了一整套独特的文艺评价思想,并且在他的艺术哲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这部分的内容往往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在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建设的全新视野下,文章通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这三个文艺评价的具体方面,对丹纳的文艺评价思想进行重新梳理与分析,并回到丹纳艺术哲学所诞生时代的具体语境进行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其为今日文艺理论的价值研究所带来的新启示。

  • 标签: 丹纳:《艺术哲学》 文艺评价 理想艺术 十九世纪西方哲学
  • 简介:关于阳明之研究,至今已若汪洋大海,不可胜计。本文比较研究的方式,从如来藏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出发,以'他者'的眼光进入阳明的'良知学'。认为'良知'在'差异与圆融''信与尺度''行动中的时间观'等方面与如来藏思想的所面临的诘难相似,进而展示'良知'圆融之外的'裂隙'的一面。

  • 标签: 如来藏 良知 差异 尺度 时间
  • 简介:雅俗观念是书法审美中的重要范畴。高二适对于书法雅俗观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古为雅,以今为俗,通过对章草的回溯和学习,来实现"草法亦与之变化入古,斯不落于俗"的目的;以文为雅,以匠为俗,重视读书和诗文对于书法家审美趣味的陶冶作用,彰显书法的文化属性,强调以文养书;以清为雅,以浊为俗,这涉及到审美趣味的汰练和人生境界的提升,通过线条的瘦实现笔力的劲,以虚和的心境实现精神的自由。

  • 标签: 高二适 书法观念 章草
  • 简介:泰州学派王心斋以布衣之身时常出位,提出"帝者师"参与治理社会的惊世骇俗之论。他有多次举荐机会,因不合乎君相求用之的原则而拒绝,却心系天下,知几谏君,意欲实现尧舜君民的三代之治,并通过觉官济民途径有效地推行他的治世理想。王心斋没有放弃对君主的教化,其得君行道的理想时时在心中回响,只是当时君主没有成为他"帝者师"下的"君主"。他主张"出为帝者师",以师道冲击君道,彰显了师道的尊严,给予儒士参与治理社会提供了一种策略。

  • 标签: 王心斋 帝者师 治世 觉官济民
  • 简介:王船山的分配伦理思想是王船山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船山基于对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内在关系的正确认识,本着德本财末的重要观点,提出了"敬天地之产而秩以其分"的分配伦理理念。王船山改造了传统的"均平"理论,铸成了"均其心以均天下"的新观点;他批判了两种违背分配伦理的分配理论,强调实现分配伦理要遵循"絜矩之道"。由于船山视域中的"絜矩之道"包含生发出"公共理性"的可能性,凸显了分配伦理中"需要"的原则,体现了全面的自由精神,因而是实现"均平"的重要原则,是通向分配正义的重要路径。王船山分配伦理思想中的许多合理、进步的思想成分,即使对于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实现分配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王船山分配伦理 “均平” 絜矩之道 需要原则
  • 简介:在平定宁王之乱、管理赣南地区等实践中,王阳明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工商税收思想:四民平等、公平征税是王阳明工商税收思想的基础;发展生产是税收的保证、服务社会是税收的目的,是王阳明对税收本身的认识;不加赋而财足、统一税收、防止漏税、合法收税是王阳明的税收政策。

  • 标签: 王阳明 工商税收 思想
  • 简介:霞谷以《存言(上、中、下)》为基础,在本体论或形上学方面吸取了程明道的思想资源,而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哲学系统。霞谷十分肯定程明道思想之独立价值,而把它展现于他的思想之内。

  • 标签: 霞谷 明道 存言 体用论 生理说
  • 简介:默涵同志不仅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建国以来,特别是从1959年他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并文化部副部长以来的数十年,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艺术教育的实际,发表了一系列的论点,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标签: 艺术教育家 思想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林默涵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1959年
  • 简介:儒家思想的社会化主要途径包括:政治家和教育家对于儒家思想的基本引导以及推动,通过相关的乐器为媒介,传播儒家思想并使其社会化。儒家思想社会化的基本特点包括:全面性、广泛性、政治性、伦理性以及幼年性。对于儒家思想社会化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符合我国实施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推动力的政策要求,儒家的思想可以为我国的当今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一定的文化营养。

  • 标签: 儒家思想 社会化 当今启示 途径 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