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实验方法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义相关教学与语义不相关教学的效果。共选取32个汉语名词,分别来自蔬菜、家电、动物和身体器官四个语义类别,每个语义类别各有8个词汇。在语义相关组中,学习材料为根据每个语义类别编写的4个故事。在语义不相关组中,从每个语义类别中各随机选取两个词汇,编写4个故事作为学习材料。两组学习每学完一个学习材料,分别进行一次即时和延时后测,后测包括再认测试和回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两种词汇教学方法在即时和延时再认测试上存在显著差异,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优于语义相关组;两种词汇教学方法在即时回忆测试上存在显著差异,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优于语义相关组;在延时回忆测试上,语义不相关组的学习效果与语义相关组边缘显著。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证明语义不相关的词汇教学更能促进初级汉语学习的词汇学习。

  • 标签: 词汇教学 语义相关 语义不相关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重叠式“小小”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效进行考察,将“小小”界定为副词,进而从认知和主观化角度,对其副词化的历程和动因进行阐释。在双音化和主观化作用下,“小小”由构形重叠变为构词重叠,并历经从限定行为到限定性状程度,继而向程度副词逐渐演化;其产生与发展,与说话人表达心理情感时所采用的低调、含蓄以及谦虚的言说态度密切相关。此外,本文还以“大大、小小、深深、浅浅”为例,考察三维空间形容词重叠式的虚化情况,发现它们的虚化路径具有相似性,但内部虚化程度存在差异。

  • 标签: “小小” 副词化 主观化 低程度量 三维空间
  • 简介:随着篇章语法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重视篇章中的动态时间关系。文章以时间推进为切入点,厘清其概念内涵,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叙述结构、前景、篇章表征理论等三个角度呈现英语等语言的相关研究态势,并结合汉语的相关研究展开述评,最后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案和建议。

  • 标签: 篇章时间结构 时间推进 叙述结构 前景 篇章表征理论
  • 简介:本研究以学习和母语口语样本为基础,通过母语听话人对该样本的感知判断,以及对发音人样本时间性语音指标的测量及分析,讨论中高级水平汉语二语学习口语中的感知流利度和话语流利度。研究发现,学习口语的感知流利度和话语流利度测量存在密切的关系,母语听话人对学习口语流利度的感知能够通过对话语流利度的测量而进行预测。母语对流利度的感知判断是在速度、语流长度、无声停顿、有声停顿、修正/重复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基础上建立的,但他们对二语学习语速的感知最为敏感、稳定而且具有一致性,在众多时间性语音特征中,语速指标能够最准确地预测感知流利度,而流利度的感知判断可能受到口音的影响。

  • 标签: 感知流利度 话语流利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口语
  • 简介:通过读后访谈的方式,我们对20名中级汉语学习阅读时猜测78个词语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猜词步骤和猜词依据使用率两个方面,总结了汉语为二语时猜词过程的一般步骤。我们认为,汉语阅读者的猜词过程体现其阅读模式:既有自下而上的加工,也有自上而下的加工,少数水平较高的学习还会利用多种语料“交互式”地加工。学习的具体猜词过程没有固定顺序,存在一些个体差异。总的来说.先利用语素自下而上地猜词,再借助语境自上而下地猜词的比例较高,这说明中级学习正处于汉语水平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最后本文将英、汉为二语的猜词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两的异同及其词汇特征方面的原因。

  • 标签: 汉语阅读 猜词过程 阅读模式
  • 简介:本研究以新格莱斯语用机制的三原则为分类标准,选取汉语会话含意的典型例子,在汉语母语中调查后,形成一份由17个情景组成的调查问卷。使用该问卷调查97名汉语学习对会话含意的理解情况,发现学习与母语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最容易理解根据信息原则推导的含意,其次是根据量原则推导的含意,最难的是根据方式原则推导的含意。另外,学习汉语的时间和在中国生活时间的长短对学习的理解能力没有造成显著差异,亚洲文化背景对学习的理解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汉语学习者 会话含意 理解能力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简介:语块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关注。本研究使用限制性语境下的自由作答任务,考察高级汉语学习的汉语口语语块提取运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水平的高级汉语学习在学过语块占全部语块的比例以及学过语块的正确提取使用率两个指标上都有显著差异,也显著差于汉语母语的测验表现。这些结果暗示着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学过的汉语口语语块数量有限,难以合理得体正确使用。作者进一步讨论了汉语口语语块提取运用的影响因素及加大语块教学的必要性。

  • 标签: 汉语口语语块 语块提取 语块运用
  • 简介:本文考察了视觉加工对英语母语汉语声调产出的影响,并引入多模态学习理论通过不同的实验任务考察了视觉加工影响学习声调产出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在延时测试中,对零起点汉语学习来说。三周的视听知觉训练没有显著改善学习的声调产出;(2)对于低水平汉语学习来说.即时呈现教师的手势可以引导学习发音器官的运动,可用于课堂上的即时纠音。对于高水平学习来说,由于四个声调的发音模式已经建立并固定下来,不易受教师手势的干扰。

  • 标签: 视觉加工 声调产出 多模态学习
  • 简介:《孤独旅》是凯鲁亚克记录特殊文化记忆的自传作品,这部作品将多元的文体汇集于短篇故事之中,以立体而连续的画面形式对作者的文化记忆进行呈现。本文从作者选取的记载体裁入手,分别阐述了不同故事场景中蕴含的多元文化记忆,进而分析了文化记忆背后的文化立场。

  • 标签: 凯鲁亚克 《孤独旅者》 文化记忆
  • 简介:我国语言教学与语文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的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奠定基础。正规的语言教学,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能力,使学生思维开拓创新。这一教育活动的进展为我国语言教学领域培养更高层次的知识青年,推动我国语言教学的发展。

  • 标签: 语言教学 中小学 听说读写
  • 简介: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新加坡华语中数词及其相关表达的语法特征。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中的数词用法大体一致,但在整数、分数、小数、倍数、序数、概数等表达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深入研究新加坡华语各个层面的语法特征,可以为汉语学习了解世界各地华语的语法概貌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加坡华语 普通话 数词 语法
  • 简介:《说文》:“亥,菱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怀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日:‘亥有二首六身。’,古文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亥”是十二地支的最后一字,“豕”是古代对猪的通称,这二好像风马牛不相及,怎么扯到一块去了。

  • 标签: 《春秋传》 《说文》 十二地支 古文 通称
  • 简介:《祖堂集》中“这()”“那”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有连带成分。它们具有表指示的语义功能,表区别和连接的语用功能。《祖堂集》中“这()”“那”最基本的语法意义是指示,还出现了从指示义虚化而来的语法义。“这()”“那”的虚化一方面是它们自身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其”的类推作用分不开。

  • 标签: 《祖堂集》 这(者) 指示功能 虚化轨迹 类推作用
  • 简介:以语言、文化、族群、价值观认同为视角,选取美国、印尼和韩国三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406名非华裔汉语第二语言学习为对象,考察了文化背景和语言水平对其跨文化认同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美国和韩国汉语学习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均好于印尼,语言认同韩国好于美国,文化认同则美国优于韩国;美国学习族群认同程度比韩国和印尼要强;在价值观认同上,印尼最强,其次是韩国,最后是美国。(2)总体来说,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跨文化认同程度。然而,汉语水平对美国、韩国和印尼学习的价值观认同无明显影响,汉语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带来韩国学习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变化。

  • 标签: 跨文化认同 建构观 文化背景 汉语水平
  • 简介:本研究试图用实验的方法,以第二语言学习为研究对象,以汉语的五种歧义句式为研究材料,考察第二语言学习的句法知识与阅读能力的关系,提出阅读教学中句法训练的可选策略,同时探讨了阅读教学中句法训练的作用.

  • 标签: 句法 阅读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 汉语 歧义
  • 简介:语法配价、参与、价语及介词性价语杨宁1导言本文主要讨论汉语配价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1)配价的分析层面,(2)参与(participant)和价语(complement)的界定及辨认,(3)参与的类型。此外还将讨论介词性价语,描写它的参与类...

  • 标签: 参与者 语义配价 介词 现代汉语 依存语法 直接成分
  • 简介: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从加工机制的角度考察产出性词汇门槛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产出词汇和理解词汇在机制上有所不同。理解词汇时只需具备母语的语义知识,建立第二语言形式和母语语义的映射关系就可以实现。但产出词汇时必须具备第二语言的语义知识,此时学习可能仅具备第二语言的词汇知识,也可能已经建立了第二语言形式和第二语言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一般来说,第二语言词汇的产出自动化依赖于被整合到心理词典中的词汇能力而不是词汇知识。然而,我们很难判定学习是否已经建立第二语言形式和第二语言语义之间的映射关系,这只能在口语表达中加以判断。

  • 标签: 理解机制 产出机制 产出性词汇门槛
  • 简介:文章对越、韩、英语母语习得表人词语进行了个案描写和群案测试。研究发现:在提取和产出表人名词的方法上,韩国语母语(特别在初级阶段)倾向于使用亲属称谓法;英语母语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倾向于使用前替换法和后替换法;越南语母语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倾向于后替换法而抑制前替换法;三类学习的上述差异,与其母语亲属称谓系统的繁简程度、母语名词构词法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汉语习得 表人词语 越南语母语者 韩国语母语者 英语母语者
  • 简介:内容简介:学会标准的普通话口语是广大汉语二语习得的首要学习目标,也是其最大的学习困难。其中汉语辅音和声调又是其难中之难。本书以该两个难点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设计标准化的实验,借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将感知实验与发音实验相结合,将横向习得实验与纵向习得实验相结合,重点总结了汉语二语习得习得汉语口语语音的偏误规律,

  • 标签: 文化传播 汉语 教育 文化交流
  • 简介:[摘要]本文使用中介语语料库和纸笔测试等方法,对日本学习“了2”的习得进行系统考察。考察发现:句末助词“了2”的偏误比动词后的“了1”要多;“了2”的偏误主要是“遗漏”和“误加”;“遗漏”主要受认知难度的影响,“误加”源于日语迁移;学习初学时把“了2”看作日语的“”,之后逐渐以日常意义上的“变化”来理解“了2”;学习先习得的是一部分“了2”,“了b”的整体习得要比“了1”晚。

  • 标签: “了” 助词 偏误 习得 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