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开发成功用莼菜制备癌抑制。简要工艺是将莼菜的芽、叶、嫩茎切碎,80℃热水浸渍。离心分离得胶黏物,加入苹果酸、固体麦芽糖、35%乙醇(35%为乙醇浓度),搅拌混合,密闭放置,得莼菜提取物,再浓缩(70℃以下)得胶黏物粉末-癌抑制成品。莼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含丰富的

  • 标签: 莼菜 抑制剂 放置 乙醇浓度 提取物 功用
  • 简介:选用30个结构多样的CaM抑制分子作为数据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及主成分回归分析(PCA)方法对每个化合物的194个分子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最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所建模型与主成分回归所建模型相对比,发现逐步筛选法为最优建模方法.该方法所建模型统计结果良好(R^2=0.952,SEE为0.289),应用于检验集时结果也比较令人满意(R^2=0.941,SEP为0.295),模型表现出较强的可靠性和预测性.

  • 标签: 钙调蛋白抑制剂 分子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使用质子泵抑制的住院患者病例800份,对质子泵抑制的使用指征、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选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调查发现,我院住院患者在使用质子泵抑制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用药指征不明确(26.63%)、用法用量不合理(6.75%)、联合用药不合理(0.75%)以及药物选择不合理上(0.25%)等方面。结论质子泵抑制是住院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及药物相关溃疡的防治药物,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临床质子泵抑制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因此,临床方面应制定质子泵抑制的合理使用原则,并规范其疗程、剂量和指征,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提高用药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质子泵抑制是一类新型的、不断发展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其与胃壁细胞质子泵结合,使H+-K+-ATP 酶失活而产生抑酸作用[1]。目前临床疾病中的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其多数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抗酸药,一是抑酸药。一般情况下,对于溃疡等患者,服药疗程较长,而抗酸药物服用次数较多,且不良反应较多,不宜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作用迅速,抑酸作用时间较长,服用次数相对较少,因此一般选择质子泵抑制进行治疗。各类质子泵抑制在作用机制、作用决定性因素、相互作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因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根据药物特点选择药物,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1]。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溃疡 胃酸分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早泄(PE)是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病率在30%左右。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文献报道几个常用的操作性定义,包括3个要素:①射精的潜伏时间短;②控制射精的能力差;③性满足程度低。这些定义都是专家协商的结果,而不是基于科学研究的结论。由于缺乏时间判断断点而阻碍了PE的流行病学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近十几年来,PE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多采用阴道内射精的潜伏时间(IELT,从开始插入阴道到阴道内开始射精的时间)为断点。

  • 标签: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药物治疗 临床研究 早泄 男性性功能障碍 潜伏时间
  • 简介:新奇pyridopyrazolopyrimidinone衍生物作为潜在的PDE5禁止者被设计并且综合。目标混合物比sildenafil对人的血小板PDE5,而是更少的有势力表明了重要禁止的活动。

  • 标签: 衍生物 高分子化学 合成方法 化合物 化学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质子泵抑制(PP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ICI)治疗晚期实体肿瘤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204例,根据在ICI治疗开始前后1个月内是否伴随使用PPI分为PPI组(n=73)与Non-PPI组(n=131)。探究PPI使用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PI使用对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PPI使用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果在晚期实体肿瘤ICI治疗过程中,PPI使用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美国东部协作组评分、免疫治疗药物种类及治疗策略均无关(均P>0.05)。Non-PPI组客观缓解率优于PPI组(45.0% vs. 24.7%,χ2=8.286,P=0.004);Non-PPI组疾病控制率优于PPI组(75.6% vs. 52.0%,χ2=11.755,P=0.001)。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PPI组患者中位OS(3.4个月vs. 6.1个月)及中位PFS(2.8个月vs. 4.0个月)均短于Non-PPI组(χ2=9.563,P=0.002;χ2=5.761,P=0.016)。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中,PPI与OS显著相关(HR=1.85,95%CI为1.24~2.76,P=0.003);PPI(HR=1.65,95%CI为1.09~2.51,P=0.019)和年龄(HR=1.56,95%CI为1.05~2.32,P=0.029)均与PF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PPI为影响患者OS(HR=1.90,95%CI为1.27~2.85,P=0.002)及PFS(HR=1.73,95%CI为1.12~2.65,P=0.013)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发现,在肺癌患者ICI治疗过程中PPI组(n=64)中位OS(3.2个月vs. 6.2个月)及中位PFS(2.2个月vs. 3.8个月)较Non-PPI组(n=34)短(χ2=16.187,P<0.001;χ2=5.106,P=0.020)。单因素分析显示,PPI与接受ICI治疗的肺癌患者OS(HR=2.97,95%CI为1.70~5.22,P<0.001)、PFS(HR=1.97,95%CI为1.09~3.55,P=0.025)均相关;多因素显示,PPI是影响接受ICI治疗的肺癌患者OS(HR=3.38,95%CI为1.87~6.11,P<0.001)及PFS(HR=2.31,95%CI为1.22~4.38,P=0.010)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PI的使用降低了ICI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效果,尤其在肺癌中更显著。接受ICI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应谨慎使用PPI。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肿瘤 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CTP对硫化矿的抑制性能,结果表明CTP是一种选择性好、抑制能力强的新型黄铁矿抑制;铜硫、砷流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CTP对黄铁矿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实际矿石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证实了以上的研究结果。

  • 标签: 新型有机抑制剂CTP 黄铁矿 硫化矿浮选分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与诊断中端粒酶成为研究的热点。端粒酶在85%以上的肿瘤细胞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因此端粒酶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标志物。而对端粒酶的抑制也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的方法。本文综述近年来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以及端粒酶抑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端粒梅 端拉酶活性 检测方法 端粒酶抑制剂
  • 简介:概述文献报道的质子泵抑制类药品的不良反应,为该类药品的临床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不良反应
  • 简介: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DNA-蛋白质结构,其主要作用为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端粒酶激活见于大多数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而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因此认为端粒酶激活对于维持多数肿瘤组织细胞增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端粒酶也成为肿瘤化学治疗的新靶点.抑制端粒酶的策略不少,用反义寡核苷酸阻断端粒酶RNA的模板作用就是一个切入点;抑制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则可能是抑制其活性的另一手段.另外,一些可能的端粒酶抑制亦已见报道,例如,核苷类似物,蛋白激酶C抑制,细胞分化诱导剂等.尽管不少机制尚待明确,但前景依然光明.

  • 标签: 端粒 端粒酶 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抑制剂 恶性肿瘤
  • 简介: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有结构,正常情况下随细胞分裂而缩短。端粒长度是决定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的分子标志。端粒酶是存在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的一种转录酶。它能以自身的RNA成分为模板,合成端粒染色体末端的结构,维持染色体的动态平衡。端粒酶是目前最为广谱的肿瘤分子标志物。针对端粒酶的抑制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是既能筛选出肿瘤生长所必须,而在正常细胞中又不存在的物质或表达状态。目前针对抑制端粒酶活性的肿瘤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并有可能直接导致肿瘤治疗的突破。

  • 标签: 肿瘤治疗 端粒酶抑制剂 染色体 分子标志 细胞增殖能力 新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质子泵抑制的发展进行介绍。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概述了质子泵抑制作用机制及主要的研究进展。结论质子泵抑制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将会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奶牛的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其中70%瘤胃细菌能利用非蛋白氮(NPN)分解产生的氨作为唯一的氮源,合成菌体蛋白供宿主利用。尿素含氮量非常高,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尿素的分解速度是微生物对其利用速度的4倍。如何降低尿素的分解速度是避免奶牛氨中毒和提高尿素氮利用率的关键。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日粮中添加脲酶抑制,目的是抑制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减缓尿素分解速度,使碳水化合物发酵和菌体蛋白合成趋于同步,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

  • 标签: 脲酶抑制剂 奶牛养殖 瘤胃微生物 分解速度 氮利用率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