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灌注治疗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60例,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1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参照组不提供腹腔灌注治疗,实验组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部位、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提供灌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存期更高,从多因素分析可知,患者腹腔积液、全身系统治疗以及手术、腹腔灌注治疗均会对患者的生存周期造成影响。结论:对于胃癌腹膜转移的患者提供用腹腔灌注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灌注治疗 晚期胃癌 腹膜转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在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胃癌患者,患者均无典型腹膜转移CT征象。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31例)与非OPM组(62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及CT征象。分别测量CT图像中胃癌病灶最大层面以下15、25 mm范围的脂肪组织参数,包括VAT和皮下脂肪组织的体积、平均CT值及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OPM与非OPM组间的临床、病理及CT图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各个指标及联合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结果OPM与非OPM组间年龄、病理类型、CA125、腹腔积液、cT分期、病灶最厚径、15 mm VAT平均CT值、25 mm VAT平均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4.940(1.287~18.967)、4.284(1.270~14.455)、1.149(1.013~1.303),建立联合模型。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15 mm VAT平均CT值及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5、0.718、0.703、0.674和0.813,联合模型与上述4个单一指标比较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8、2.63、2.09、2.54,P=0.003、0.009、0.037、0.011)。结论腹腔积液、cT分期、25 mm VAT平均CT值是胃癌OP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胃癌OPM的效能最佳。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隐匿性腹膜转移 内脏脂肪
  • 简介:摘要腹膜腔和腹膜下间隙由腹膜或称为浆膜分隔为解剖学上相对独立的间隙。腹膜下间隙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呈线状位于腹膜和肌层的内层。器官表面覆盖腹膜,因此所有器官均位于腹膜下间隙内;位于背侧腹膜后的器官成为腹膜后器官。腹膜反折构成韧带或系膜,其内含位于腹膜下间隙内的、供应脏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支供应相应的脏器。根据典型位置和器官关系或其包含的主要血管,我们可以在横断面影像中识别韧带或系膜。腹部和盆腔经韧带或系膜连接成连续的统一的解剖间隙,不仅提供了连续解剖平面,也为病变的播散提供了路径。理解腹膜下间隙的解剖将提升临床上识别炎性病变、恶性肿瘤和创伤播散途径的能力。

  • 标签: 腹膜腔 腹膜下间隙 韧带 系膜
  • 简介:一直以来,肿瘤患者一旦出现腹膜转移均被视为预后很差的因素。大肠癌进展往往易发生腹膜转移。有研究报道,8%-15%的大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腹膜转移,超过50%的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出现腹膜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胸腹部恶性肿瘤的治疗。科室自2014年5月以来,对大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在实施减瘤术后开展腹腔热灌注化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大肠癌腹膜转移 热灌注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灌注治疗方法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于2021年10月-2022年6月间收治的54例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腹腔灌注治疗)、对照组(未接受腹腔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根据本组患者6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临床干预阶段,采取腹腔灌注治疗方法可达到改善预后、改善生存质量的目标,使更多患者经临床干预受益,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胃癌 腹膜转移 腹腔灌注治疗 预后
  • 简介: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carcinomatosis,PC)是恶性肿瘤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癌细胞直接种植生长或经微血管转移腹膜上所致,常见于胃癌、肠癌和卵巢癌等。一旦出现腹膜转移,预后都很差,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T3、T4期的胃癌患者大约有60%在根治术后会出现腹膜转移,10%~20%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时已有腹膜转移,

  • 标签: 腹膜转移癌 化学治疗 腹腔灌注 应用 根治性切除 转移部位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ICAM-1,TGF-β1,bFGF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TGF-β1,bFGF在60例胃癌原发灶的表达,同时进行癌灶病理学,腹膜形态学,浆膜印片及腹腔脱落细胞检查。结果ICAM-1阳性的表达率为38.3%,与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GF-β1阳性表达率为43.3%,多见于腹膜呈明显病理改变及腹膜转移(+)的病例(P<0.05);bFGF的表达率为63.3%。其阳性表达者腹腔脱落癌细胞多为阳性(P<0.05),TGF-β1,bFGF均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bFGF与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关系密切,二者阳性表达者易发生腹膜转移,可作为预测腹膜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转移 ICAM-1 TGF-β1 bFGF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治疗腹膜转移瘤导致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9月~2012年6月,对21例腹膜转移瘤导致疼痛患者在CT引导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1、4周疼痛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21例患者中,术后第1周3例疼痛完全缓解,14例疼痛明显减轻,总有效率81%(17/21);第4周总有效率76%(16/21)。结论氩氦刀冷冻是腹膜转移瘤引起癌痛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膜后转移瘤 氩氦刀 癌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的放射组学特征对上皮性卵巢癌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8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轴位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fat suppression-T2 weighted imaging,FS-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T1WI扫描,从每个患者术前FS-T2WI、DWI和DCE-T1WI图像中提取定量成像特征,建立放射组学模型、临床模型;结合放射组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构建放射组学诺模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AUC、校准曲线和临床实用性来评估该放射组学诺模图的预测性能。结果来自MP-MRI组合序列的放射组学模型比单独来自FS-T2WI、DWI和DCE-T1WI的模型具有更高的AUC (0.865 vs. 0.749、0.765、0.736)。诺模图(0.953)显示出比临床模型(0.819)和组学模型(0.865)更好的诊断效果。结论基于MP-MRI组合序列的放射组学诺模图对腹膜转移显示出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可用于术前识别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腹膜转移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腹膜转移 放射组学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介入性超声和常规超声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性超声和常规超声诊断,统计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介入性超声和常规超声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常规超声对合并不同程度腹水的腹膜转移的诊断情况,并分析其影像学图像特征。结果79例疑似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病理检查确诊腹膜转移70例,腹膜转移率为88.61%(70/79)。常规超声诊断腹膜转移结节最长径为0.6~4.5(1.55±0.06)cm,且常规超声检出最薄腹膜厚0.49 cm。介入性超声诊断出腹膜转移72例,未发生腹膜转移7例;常规超声诊断出腹膜转移66例,未发生腹膜转移13例。介入性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5.71%(67/70),准确度为89.87%(71/79),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84.29%(59/70)、77.22%(61/79);介入性超声诊断的漏诊率为4.29%(3/70),低于常规超声诊断的15.71%(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腹水,常规超声诊断存在腹水的腹膜转移阳性率为84.29%(59/70),少量腹水阳性率为68.42%(13/19),中等量腹水阳性率为85.71%(24/28),大量腹水阳性率为95.65%(22/23)。结论常规超声诊断效果受腹水深径影响,腹水量越多则检查效果越显著,在少量腹水患者诊断中应用受限,与常规超声相比,介入性超声诊断卵巢癌腹膜转移可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降低漏诊率,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卵巢癌 腹膜转移 介入性超声 常规超声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口服三途径化疗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效果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替吉奥胶囊口服+多西他赛静脉+顺铂联合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腹腔灌注三途径给药)47例和对照组(替吉奥胶囊口服+奥沙利铂静脉双途径给药)9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化疗两个疗程后的近期疗效:有效率观察组为44.7%(21/47),对照组为8.4%(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8,P<0.001);疾病控制率观察组为97.9%(46/47),对照组为60.0%(5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39,P<0.001)。远期疗效: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高于对照组(6.50个月与3.83个月,χ2=16.399,P<0.001);观察组总生存期高于对照组(15.60个月与10.83个月,χ2=9.219,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水量、化疗方式、姑息性手术、有无肝转移、Lauren分型、Her-2表达与预后有关(P均<0.05);不同性别、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肝转移(HR=1.996,95% CI=1.194~3.338,P=0.008)、Lauren分型(HR=1.979,95% CI=1.265~3.094,P=0.003)、Her-2表达(HR=3.872,95% CI=2.202~6.808,P<0.001)、化疗方式(是否联合腹腔灌注化疗)(HR=1.826,95% CI=1.046~3.188,P=0.034)及腹水量(HR=2.785,95% CI=1.644~4.718,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灌注联合静脉、口服三途径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疗效显著;有无肝转移、Lauren分型、Her-2表达、化疗方式(是否联合腹腔灌注)及腹水量是胃癌腹膜转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腔灌注 化学治疗 胃癌 腹膜转移
  • 简介:目的:评价^18F—FDGPET/CT探查腹膜转移瘤的价值。方法:39例有腹部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史患者行PET/CT首次和延迟扫描,在PET/CT图像上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结果与常规CT比较。测量62个病灶和对照组32例腹部无病变患者的肠管SUVmax。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和肿瘤标记物随访作出最后诊断。结果:最终确认39例中31例腹膜转移瘤,病灶均为结节状或沿腹膜条片状分布,多位于肝脏周围和盆腔腹膜,其他部位腹膜少见。PET/CT漏诊的4个病灶主要位于肝脏周围,1例因化疗不久病灶FDG低摄取而漏诊,因此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87.1%。CT仅检出12例转移瘤。转移瘤SUVmax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管SUVmax(P=0.0000)。结论:^18F—FDGPET/CT能够较CT更早、更多地检出腹膜转移瘤,病灶体积小、位于基础摄取较高的肝脏周围是漏诊主要原因,而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和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利于诊断。

  • 标签: 腹膜转移瘤 诊断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癌远处腹膜转移肿瘤行姑息性切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40例胃癌远处腹膜转移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胃癌远处腹膜转移未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期间存活38例,存活率95.00%。中位生存时间(14.001±0.185)个月。对照组随访期间存活20例,存活率66.67%。中位生存时间(4.477±0.157)个月,观察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远处腹膜转移者行姑息性切除对晚期胃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腹膜转移 姑息性切除 生存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MRI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手术确诊的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将所有患者的术前MRI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对于子宫深肌层侵犯的诊断敏感性为56%,特异性为85%;对于子宫颈管浸润的诊断敏感性为47%,特异性为83%;对于淋巴结转移高危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69%,特异性为76%。结论MRI在术前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方面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医生术前参考,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磁共振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肿瘤标记物对肿瘤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取开腹后即刻腹腔灌洗液300 ml进行传统细胞学(PLC)检测,其中134例患者进行了腹腔灌洗液肿瘤标记物(pTM)检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明确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绘制pTM ROC曲线确定最佳cutoff值;采用配对资料χ2检验比较PLC和pTM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本组结直肠癌患者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阳性率为12.3%(28/22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5岁,肿瘤T分期为T3+、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为黏液腺癌以及血清CA125、血清CA19-9升高均与肿瘤腹膜转移有关(均P<0.05)。结直肠癌患者腹膜转移pTM最佳cutoff值:pCEA 17.095 ng/dl,灵敏度58.3%,特异度93.9%;pCA19-9 4.515 U/ml,灵敏度83.3%,特异度80.0%;pCA125 303.2 U/ml,灵敏度58.3%,特异度95.7%;pCA-724 3.01U/ml,灵敏度66.7%,特异度95.7%。结直肠癌患者腹膜转移pTM最佳cutoff值:pCA19-9 3.43 U/ml,灵敏度100%,特异度72.2%。pCA19-9阳性率为29.85%,高于P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 P<0.05)。结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类型以及血清CA125、CA19-9升高均有关;pTM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具有诊断价值,其中pCA19-9诊断价值最高。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膜 肿瘤转移 腹腔冲洗 肿瘤标记,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的IB1-IIA2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高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不同模式下淋巴结转移的生存率。结果42例患者164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脉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82%.IB1期、IB2期、ⅡA期患者5年OS分别为92%、83%、和75%。单组淋巴结转移30例,闭孔淋巴结转移率66.7%,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14.3%。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年OS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髂总、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OS显著低于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OS低于单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数目不同对患者的OS造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单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髂总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

  • 标签: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减灭术加术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腹膜转移癌患者行细胞减灭术加术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术后腹痛5例,腹胀8例,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7例,发热1例(体温38.2oC)。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护士应掌握热灌注化疗的相关知识、基本原理及治疗进展。提供熟练、专业的护理有利于减轻不良反应、保证疗效。

  • 标签: 腹膜转移癌 细胞减灭术 腹腔内热灌注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浸润型(Borrmann Ⅳ型)胃癌原发灶CT征象评价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01例局部进展期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根据术前CT和腹腔镜探查/灌洗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OPM组(53例)和非OPM组(48例)。记录患者病理结果,包括组织学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对术前CT进行分析,评估指标包括肿瘤中心位置、累及分区数、累及方位、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模式、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和肿大淋巴结,测量原发肿瘤最大厚度、肿瘤平均CT值(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静脉期与动脉期CT值差值、延迟期与静脉期CT值差值及肿瘤强化曲线类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病理和CT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OPM的效能,应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结果OPM和非OPM组间肿瘤累及分区数、黏膜宽带征、分层强化、浆膜侵犯、周围脂肪间隙浸润、强化曲线模式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织学分化程度(OR=0.19,P=0.033)、三分层强化(OR=7.02,P=0.005)、浆膜侵犯(OR=14.27,P<0.001)为OPM的独立风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OPM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 0.745~0.908),灵敏度为0.566,特异度为0.938,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的OPM风险与实际风险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525),。结论Borrmann Ⅳ型胃癌OPM患者原发癌灶CT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基于组织分化程度、分层强化和浆膜侵犯的诊断模型评价OPM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Borrmann Ⅳ型 隐匿性腹膜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