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9200596胰腺癌115例超声诊断分析/林红军…//南京医学院学报.-1991.11(4).-323~324B超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110例.B超能较清晰地显示胰腺大小、形态、内部结构.易于区分胰腺囊性与实性肿块.且无损伤、无痛苦、方法简便迅速、检出率较高,故可作为胰腺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采用:①多向扫查,形成立体概念可避免漏诊;②检查前服消胀剂三天,或查时改变体位半坐位,饮水800~1000ml,使胃充盈形成

  • 标签: 超声诊断分析 手术病理诊断 实性肿块 半坐位 消胀 透声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与保手术在破裂急诊手术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接收的 65例行临床急诊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破裂患者为患者对象,对患者进行诊断及使用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65例患者经临床急诊手术抢救后,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手术方法中有 54例患者行切除术, 11例患者采取保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显示患者无感染及再出血情况,预后良好。结论:针对外伤性破裂的患者,临床中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临床急诊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急诊手术 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5-氟尿嘧啶(5-Fu)在小鼠肿瘤组织中的分析方法,并用于考察5-Fu控释植入剂在小鼠肿瘤组织的分布。方法荷瘤小鼠瘤周植入分别由PLGA50/50和PLGA75/25为载体制备的5-Fu控释植入剂,RP-HPLC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肿瘤组织中5-Fu的线性范围为0.5~15.4μg·g-1,准确度为97.5%~104.0%,提取回收率为81.9%~88.3%,日内RSD均〈2.0%,日间RSD均〈7.6%。以PLGA50/50、PLGA75/25为载体的5-Fu控释植入剂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9、15d;Cmax分别为3.79、2.83μg·g-1;AUC分别为41.15、43.50(μg·g-1)×d。结论该分析方法可用于5-Fu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行为研究,2种载体的5-Fu控释植入剂均能维持小鼠肿瘤组织中较长时间的药物分布,延长药效作用时间。

  • 标签: 5-氟尿嘧啶 控释植入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肿瘤组织分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准确、有效的部分性栓塞(PSE)栓塞量的控制方法和理想的栓塞材料。方法用高温高压处理过的明胶海绵粉末与碘化油的混合剂,超选择栓塞下叶或中叶动脉,达到靶动脉完全填充,同时夹心式给予头孢他啶(复达欣)1g和利多卡因20~40mg治疗功能亢进38例。术后定期复查血象;术后1个月行B超或CT检查,计算栓塞体积,并做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术后各时段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栓塞范围在35%~5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地减轻;无脓肿、胸水和肺感染发生。结论超选择栓塞下叶或中叶动脉,控制栓塞量,治疗功能亢进,简单、准确、有效。栓塞并发症少,症状轻。高温高压处理过的明胶海绵粉末和碘化油的混合剂是理想的栓塞剂。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脾叶动脉栓塞 明胶海绵粉末
  • 简介:脓肿临床上少见,且多来自血行感染,由外伤直接继发感染引起的脓肿更为罕见。血源性脓肿多为全身感染的并发症,其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本组3例外伤性脓肿脓液细菌培养均有大肠杆菌生长,可能与肠道细菌移位,有菌的门静脉血反流有关。临床上由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典型的寒战、高热,左上腹痛症状在脓肿中已少见,多为长时间持续性低热及左上腹隐痛。保守治疗一般不能奏效,因脾脏位置深,周围重要的器官多,穿刺较困难。故一般主张行切除术,切除困难时可作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肿病程长,多在数月以上,脾脏多形成严重粘连。同时脓液污染易并发腹腔感染。术前应注意口服肠道杀菌药,预防肠道细菌移位,术前灌肠置胃管,应用广谱抗生素。术中充分暴露,仔细分离粘连,避免操作及出血,防止污染。术后可根据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本文3例病人未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对脓肿只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愈后良好。

  • 标签: 脾脓肿 并发症 脾外伤 肠道细菌移位 脓液 处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手术在治疗破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来我院进行破裂治疗的患者84例,研究组采用保手术,对照组采用全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率以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破裂患者治疗中采用保手术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率并且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保脾手术 脾破裂 效果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破裂保治疗经验。方法有选择的对49例破裂行保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22例,手术治疗27例。单纯缝合11例;缝合+动脉结扎2例;填塞+缝合4例;全切除+自体片移植10例。结果全部治愈。手术组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正确掌握非手术治疗指征和合理选择术式是保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脾损伤 非手术保脾 脾保留术
  • 简介:脓肿临床上少见,且多来自血行感染,由外伤直接继发感染引起的脓肿更为罕见.血源性脓肿多为全身感染的并发症,其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本组3例外伤性脓肿脓液细菌培养均有大肠杆菌生长,可能与肠道细菌移位,有菌的门静脉血反流有关.临床上由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典型的寒战、高热、左上腹痛症状在脓肿中已少见,多为长时间持续性低热及左上腹隐痛.保守治疗一般不能奏效,因脾脏位置深,周围重要的器官多,穿刺较困难.故一般主张行切除术,切除困难时可作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肿病程长,多在数月以上,脾脏多形成严重粘连.同时脓液污染易并发腹腔感染.术前应注意口服肠道杀菌药,预防肠道细菌移位,术前灌肠置胃管,应用广谱抗生素.术中充分暴露,仔细分离粘连,避免损伤及出血,防止污染.术后可根据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本文3例病人未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对脓肿只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外伤继发 治疗体会 继发脾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肝破裂急诊手术患者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行自体血回输的64例肝破裂急诊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的相同或类似类型急诊手术患者62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24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静脉血氧含量(CvO_2)、氧摄取率(ERO_2)、血乳酸浓度(aLac、vLac)的变化以及术后红细胞变形指数(RCDI)、全血及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含量。结果:①术后观察组PaO_2、CaO_2、PvO_2、SvO_2、Cv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术后24h观察组ERO_2以及aLac、vLa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观察组RCDI为0.143±0.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68±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及红细胞2,3-BPG含量分别为(2.51±0.20)μmol/ml和(4.39±0.41)μ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5±0.17)μmol/ml和(3.27±0.34)μ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即刻为患者提供完全相容的血液,迅速补充血容量,明显提高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和改善组织细胞的缺氧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自体血回输 肝脾破裂 组织 氧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术与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72例乙肝肝硬化并亢患者,即切除术组和栓塞术组,均观察术后1周期间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切除术组纠正亢的效果明显好于栓塞术组。栓塞术组的2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12例血小板<10.0×109/L(占46.2%),而切除术组46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动脉栓塞术。

  • 标签: 脾切除术 脾动脉栓塞术 脾元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切除与保治疗在创伤性破裂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破裂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保治疗,观察组采用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1.89±1.08)d、住院时间(9.79±4.27)d、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6.12±2.15)d、住院时间(14.26±3.45)d、并发症发生率(1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输血量、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与保治疗对创伤性较轻破裂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实践中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脾切除 保脾治疗 创伤性脾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