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1971-1998年福建台网地震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南部与台湾东部区城中、强地震活动在时、空、强方面分布的相关性。

  • 标签: 相关性 地震活动
  • 简介:根据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学术研讨会构想等的资料,用多目标决策模型中的线性加权和法建立了台海底铁路建设方案的数学模型。综合台海铁路隧道的建设难度、安全因素、建设成本、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人文交流、政治意义等情况做出合理的数学规划,主要目的是从专家学术研讨会讨论的三条路线中得出最优的方案。

  • 标签: 线性加权和法 台湾海峡 海底 铁路隧道 多目标 决策
  • 简介:摘要台湾海峡是中国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的海峡,属东海海区,南通南海。呈北东-南西走向,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岛之间,约130千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台海隧道是一项连接台湾海峡东西两侧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工程设想,目前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1987年,张以诚、姜达权等几名学者向中国政府写了一份报告,建议在三峡工程之后,开展对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隧道的论证,并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批示。1997年,清华大学的吴之明提出了修建台湾海峡隧道的构想。1998年,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等学者的推动下。召开了“台湾海峡隧道学术论证研讨会”,此后工程论证开始提上日程。台海通道此前还停留在专家研讨阶段,勘探资料日渐充足,至今综合国力逐渐强盛有足够的财力与成熟的技术支撑选线方案,大陆专家多倾向于北线方案,而很多台湾专家却倾向于南线方案,在桥隧选择上也各有倾向。

  • 标签: 两岸关系 台湾海峡隧道 通台方案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台湾海峡两岸资本呈单向流动状态。两岸资本流动对加强两岸经贸关系,扩大经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两岸资本流动的历程、特点、作用和趋势。

  • 标签: 两岸资本流动 历程 特点 作用 趋势
  • 简介:美国和中国在台湾海峡拥有不对等的利益。中国领导人视台湾为中国领土,因此有强大的民族主义和安全动机来谋求统一。相比而言,美国在台湾的安全利益则局限于名义之上,华盛顿试图对中国大陆使用武力进行威慑以维护其地区安全的承诺。

  • 标签: 台湾海峡 不对等利益 战略选择 中国 美国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40916142020118°41′22°36′台湾海峡73191Ⅷ主余震型  表中震源深度为台湾台网测定。二、地震烈度分布震中位于远离陆地的海域,调查在闽粤沿海陆地上进行,最高烈度为Ⅵ度,存在Ⅵ度强乃至Ⅶ度的异常点,仅勾划出Ⅵ度及Ⅴ度两条等震线(见图19-1),它们均呈北东走向微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图19-1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地震等震线图Ⅵ度区:成带状展布于福建省厦门、漳州及广东省汕头、潮州等地。Ⅵ度等震线北起福建省泉州的石

  • 标签: 台湾海峡 震源机制解 地震序列 台湾浅滩 地震基本参数 震中分布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级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的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级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的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的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级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 标签: 台湾海峡 强震 地震大形势 中国大陆
  • 简介:根据2006-2007年“国家908”专项台湾海峡4个航次调查,分析该海域浮游甲藻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特征。共鉴定甲藻18属131种,其中高温高盐种为主体,占总种数的72.52%,其次为广温广盐种,占总种数的25.19%,近岸种仪占2.29%。夏季甲藻的种类最丰富,而春季甲藻的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404.96×10^2cells/m3,其平面分布呈现从近岸向外海、从北向南递增的趋势。与1984-1985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甲藻丰度的平面分布格局和季节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变化,但丰度增加3.01倍。从季节变化看,冷季甲藻丰度增加较为显著;从平面分布看,台湾海峡北部增加较多。此外,该海域甲藻群落结构也发生变化,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上升,其丰度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比例由0.55%上升到1.02%。

  • 标签: 浮游甲藻:分布特征 变化趋势 台湾海峡
  • 简介:毛泽东认为美国控制中间地带不仅是为了反对共产主义,美国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到同苏联和中国打仗不可能取胜,中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总路线的看法同苏联的根本分歧之一

  • 标签: 危机中苏关系 台湾海峡危机
  • 简介:在综合研究分析台湾中油公司有关台湾北部、西部海域地质构造的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该区所获资料,着重研究了所称东海陆架盆地和台西盆地间的地质构造关系。认为原称的台西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点和东海陆架盆地相似,属同一体系。具东西分带的特点,即西带为古新世-始新世的断陷、断坳型沉积和中新世以后的披盖沉积,中间缺失渐新世沉积;东带为始新世及之前的断陷、断坳演化为渐新世-中新世的坳陷型沉积,上新世和第四纪才为坡盖型沉积。二盆地间的观音隆起并不呈NW走向横卧其间,而是以NNE走向延展,和东海陆架盆地的渔山隆起、雁荡隆起的走向一致。因此,西带的乌丘屿凹陷也以NE向延展从属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带左行雁行排列的构造体系。在西区不应是一个独立盆地,而是东海陆架盆地一部分。按该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可以把西带厦澎凹陷和乌丘屿凹陷合为一个坳陷,命名为厦门坳陷。东带新竹凹陷连同陆区台湾西海洋在内,独立称作新竹坳陷。二个坳陷间以观音-澎北隆起高带相隔。

  • 标签: 东海西南部 台湾海峡北部 地质构造 油气地质
  • 简介:苏联虽然在危机期间表面上支持中国,赫鲁晓夫在危机期间几次表示对中国提供军事上的支持,苏联还要表示对中国的支持

  • 标签: 危机中苏关系 台湾海峡危机
  • 简介:通过对1991-2011年福建省内3小时雨量大于100mm的台风突发性大暴雨的个例分析,探讨台湾台湾海峡的地形因素对台风突发性大暴雨发生的影响作用,总结出“南风加强型”、“气流交汇型”和“东风加强型”三种有利台风突发性大暴雨的环境形势场。通过对“南玛都”、“龙王”台风突发性大暴雨的典型个例的综合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初步揭示台湾岛及台湾海峡地形对福建沿海台风突发性大暴雨产生和影响的机制。

  • 标签: 台湾地形 台风突发性大暴雨 影响作用
  • 简介:<正>关于台湾海峡两岸的古民族关系,学术界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宏论。本文拟论证先秦至隋唐时期台湾海峡两岸的民族关系,试图探讨三个问题.一、闽与闽越的关系;二、安家之民与山夷的关系;三、华夏(汉)族与两岸土著民族的关系。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一、闽与闽越的关系中国最早形成为民族的称为夏族,春秋战国时称为“诸夏”,汉代时称为汉族,一直沿用至今。夏族的统治者最早建立的国家称为夏朝,夏王朝把周边的土著居民称为“南蛮”、“北狄”、“西戎”、“东夷”。随着朝代的更迭,其称呼也不断变更,如周代,称为“夷”、“蛮”、“闽”、“貉”、“戎”、“狄”等。经秦汉历隋唐至明清,情况均如是。因此,探索不同的民族名称的本质及关系,乃是研究中国民族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要探索闽、百越与闽越的关系。

  • 标签: 闽越 百越 越国 台湾海峡两岸 越王 南越
  • 简介:自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日渐频繁。但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目前仍限于民间交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二是台商赴大陆投资兴业。本文拟就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现状、成因及其发展前景作一些展望。一、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1979年以来,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1979年两岸转口贸易额激增至7700万美元,其中由台湾经香港转口到大陆的货物金额约2100万美元,由大陆经香港转口到台湾的货物金额约5600万美元.创70年代的最高记录。从此,两岸转口贸易终于由过去的秘密状态趋于明朗化,步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进入80年代以后,在两岸转口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如下一些特征:

  • 标签: 两岸经贸关系 转口贸易 海峡两岸 发展前景 台湾海峡 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