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底层叙事"已成为一个流行的文学词汇,意指一种关注底层民众生存尤其弱势群体疾苦的文学叙事.从近年底层叙事涉及的对象看,主要包括贫困农民、进城民工、城市下岗职工和城市贫民等.关注底层当然必要,但怎样理解底层疾苦的意识问题却同样重要.近年底层叙事流行的道德主义就值得注意.文学不能回避道德问题,底层叙事亦然.但就底层叙事而言,过于看重道德作用甚至从道德出发,容易导致以道德审判来替代法律、权力、正义的阐释,甚至会严重地遮蔽后者.中华民族本来就是泛道德文化流行的民族,看待问题习惯从道德出发.其道德主义既可以和国家意志、权力话语联姻,也能够和民间立场、民间情怀同构.近年的底层叙事也显然受到了泛道德文化的影响,陷入道德误区而并不自觉.……

  • 标签: 叙事道德 底层叙事 道德误区
  • 简介:我原本在北大主修物理,后改修哲学,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及其现代相关性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崛起以后究竟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应该给世界传递怎样的信息?西方人有个说法,这个说法可能也被很多中国人所认可,即认为现在中国人要做两件事情,先是富强,然

  • 标签: 制度问题 道德问题 问题制度
  • 简介:司机看我准备过马路,因为只有第一排汽车知道我是在绿灯的时候过马路,这40秒时间司机完全可以先我过去

  • 标签: 道德法国 马路道德
  • 简介:1972年5月,费正清和他的夫人威尔玛(费慰梅)经香港、深圳、广州再到北京。当他们带着四十年前的北京记忆重新打量北京时,费正清说威尔玛“倍感伤心”,北京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

  • 标签: 英雄 道德 费正清 北京 费慰梅
  • 简介:<正>文学形式是否蕴含着道德内涵,这其实是问文学是否与道德有密切关系。因为我曾经著文论述过文学与其它人文学科如哲学、历史、宗教等的差异皆在于功能结构所确定的形式差异,所以,问题也就仍然是文学形式与道德内涵的关系了。我认为,文学形式里面包藏着极为丰厚的道德内涵,甚至可以说,道德内涵是文学形式的内在灵魂。离开了道德内涵,文学形式也就成

  • 标签: 道德内涵 意识形态 文学形式 论文学 对立矛盾 精神文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即康德认为人对动物负有间接义务,康德主张对动物的义务,本节集中讨论康德关于动物的非人格存在、不作为直接的道德关系对象、但人类对动物背负间接义务的思想

  • 标签: 动物道德 地位说 康德动物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4
  • 简介:湖北作家杨书案可以说是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中第一类作家的代表,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中,许多历史小说作家采用历史判断与道德判断的双重视角

  • 标签: 历史题材 小说道德 道德抉择
  • 简介:  年号是古代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正式采用"建元"作为年号,从此"年号"作为制度传承下来,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要重建"年号",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为止.期间共历三百二十八帝,长达两千零五十一年,总共使用了七百零八个年号.这些年号中许多都渗透了道教文化的因子,如汉献帝刘协的"延康"、隋文帝杨坚的"开皇"等采撷自道教经典;王莽的"地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平真君"等演绎自道教神话;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宋真宗赵恒的"大中祥符"等蕴涵着道教祥瑞,这些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出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对于中国政治的深远影响.……

  • 标签: 帝王年号 道德经帝王
  • 简介: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体系较为完整,其教育内容涵盖了宗教、道德、政治、军事国防、纯科学、应用科学、哲学等众多领域,墨子的学校体现了现代意义的大学雏形.而其道德教育以培养"厚乎德性"的"兼士"为道德教育目标.墨子的道德教育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

  • 标签: 道德教育体系 墨子 教育思想体系 道德教育目标 先秦时期 教育内容
  • 简介:记得在公元1995年底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广东现代革命作家研究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文联联合举办的《欧阳山(一代风流)的典型性格座谈会》上,著名的文艺理沦评论家郑伯农先生的一首贺诗,不但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而且引起了我的深思:“连绵风雨记征程,道德文章照后生。漫道夕阳追逝水,期颐一啸铁铮铮。”我分明地感觉到诗中有一种让我引为自豪的东西,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自勉自励的压力感,尤其是“道德文章照后生”一句,当时更是让我回味了许久。不想5年后,当我再次飞抵广州时,竟是站在了外公的遗像前!抚今追昔,哀思无限的我,不由得又一次想起了那句诗——“道德文章照后生”,它让我在痛楚中思路悠悠,又想起了多少亲切的往事!

  • 标签: 欧阳山 文学研究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作品 文艺思想
  • 简介:新近一期《金融博览》刊载了甘阳谈论道德重建的文章。甘阳认为,现在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对道德底线崩溃现象的报道。这是媒体的夸大,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有的。我们中国人在道德问题上的一些基本想法值得反思。如果道德行为需要一些规范,这些规范一定要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可能说建立一个新道德就建立一个新道德。但是,中国社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不断地革命加上改革,总是在动荡中,或者说是在变动中。这就使得所有人都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变的,包括道德

  • 标签: 道德重建 当代中国 道德底线 道德基础 道德问题 道德行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9
  • 简介:本文联系剧作实际,通过分析表明:电视剧在反映我国经济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其对个体道德风貌乃至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揭示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历史必然性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对重建新时期道德正在、并将越来越多地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 标签: 电视剧 道德 重建 经济转型期 价值观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本文对中庸从道德与伦理两个层面上作一些分疏与考察,对中庸可以从道德的层面上进行诠释,在不同的视域中或从不同的层面上诠释中庸

  • 标签: 中庸伦理 伦理中庸 道德中庸
  • 简介:《我本善良》是一篇关注普通人道德状况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吴美芳本想做一件好事,让自己的儿子翔宝去救溺水的马来亚的儿子,结果马来亚的儿子救上来了,翔宝却被淹死了。吴美芳在悲愤之余,向马来亚索要40万元的赔偿,但卖鱼为生的马来亚却只愿拿出4万,这还需要做通妻子李小榕的工作。在这里,是否应该救人的道德问题转化成了一条人命值多少钱的经济问题,双方巨大的分歧和一次次的奔波与争吵,让失去儿子的吴美芳陷入了绝望,而李小榕最后的条件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吴美芳一定要40万元,必须退还市里给的奖金与荣誉称号,并向媒体公开说明。吴美芳最后钲而走险……

  • 标签: 道德状况 “善” 马来亚 经济问题 问题转化 荣誉称号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12
  • 简介:宗教、道德与爱的维度[下],如何处理喜爱和情爱关系之中爱者与被爱者及其他有关联者的关系,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

  • 标签: 宗教道德 爱维度 道德爱
  • 简介:当代文学通过多种途径与经典发生关联——大相径庭的阅读体验,变化纷呈的作品清单,层出不穷的理论冲突,数不胜数的学术问题。这些途径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特殊时代相互交织,使“经典”成为最为混乱的文学话语场之一。同时,却也清晰地宣示了当代文学经典产生的困窘和无望。

  • 标签: 当代经典 道德 当代文学 阅读体验 学术问题 “经典”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总试图用崇高道德或革命道德取代社会公德—常德,但它却是崇高或革命道德的基础,我们只能用公德—常德而不是崇高道德要求群众

  • 标签: 历史误读 误读道德 道德偏执
  • 简介:城市经验是世俗经验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经验的表达,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城与市在古代,各有不同的功能。到了现代,“城市”合称。从词语构成来看,“城”不选择“郭”、“墙”、“邑”,而是选择“市”,可见现代“城市”淡化了城的防御意味,但加强了城的商业意味,“市井”的连用更可以看出世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 标签: 城市小说 困境 道德 城市经验 中国文学 词语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