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律之特质,为社会之规则。拟俟区别法律与类似法律诸现象时,加以说明。而社会规则之法律观念,与人格价值,即个人价值之道德,尤不可不完全区别。或谓“法律非别乎道德,乃实现道德之手段而附于道德者”,此说对于承认道德与法律区别之问题,了不相涉。吾人贝Ⅱ谓,两者之区别,为法律之外部性,道德之内部性。此言固亦有关联之意,然有不同之意四,不可不察也。

  • 标签: 法律与道德 社会规则 法律观念 人格价值 个人价值 内部性
  • 简介:道德权利是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一般最基本的人类权利,代表着道德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社会身份。道德权利在逻辑上优先于法律权利,为法律权利提供道德合理性根据。

  • 标签: 权利 道德权利 法律权利
  • 简介:本文是互惠的道德分析。从宏观层次看,互惠已经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并典型地体现为社会成员间的普遍信任、利他主义和等价交换。从微观层次看,互惠包含的三个行为阶段——给予、接受与回报,在很多情境下都是道德必需和道德要求。从一对具体的关系看,互惠关系具有道德基础——“大致等价的交换”,它通过“使行动者处于永久道德负债地位”和“清偿的不确定性”强化了行动者维系互惠关系的意愿。

  • 标签: 互惠 道德 大致等价交换
  • 简介:道德是社会风气的重心,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它与法律互为补充,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道德是软性的,没有外在的强制性,但它的潜在作用和重要性实在要超出硬性的法律强制。如孔子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律只能惩治犯罪,最多使人不敢犯罪,而

  • 标签: 道德范畴 传统道德 改良 道德建设 道德传统 社会道德
  • 简介:在讲述公民的基本职业道德时,首要的内容就是遵纪守法;在讲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时,强调偷税、漏税、欠税、抗税等行为,不仅是违法的,更是不讲道德的。有的学生难免要问:法纪与道德究竟是什么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探明法纪与道德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所创造出来的行为规范主要是法律、纪律与道德。法律、纪律与道德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 标签: 公民 职业道德 法纪 道德 概念辨析 中学
  • 简介:2008年5月,“红榜颂道德”评选活动在浙江省三门县展开。干余名“道德红榜人物”在40余万三门人民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隆重表彰和英雄般的礼遇。

  • 标签: 道德 评选活动 三门县 浙江省
  • 简介:儒家的"中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理论范畴,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理念和行为准则。按照中庸的原则方法去做,才能有恰到好处的道德行为,在道德实践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庸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庸 和谐社会 意义
  • 简介:道德信仰学说是康德进行批判哲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对其整个哲学具有重要的定向作用。而在前批判时期,康德经历了从莱布尼茨一沃尔夫学派的神正论者到理性的道德信仰论者的转变历程,而这一转变对康德最终提出道德信仰的形而上学具有关键的奠基意义。

  • 标签: 康德 前批判时期 信仰的道德 道德信仰
  • 简介:发挥道德资源的优势当前道德建构的综合创新之丹一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最近举办了“拾金不昧应不应该得到回报”的专题讨论会。与会者各持两个相互对立的观点:有人主张拾金不昧作为美德应当是无条件的,不应当索取回报;而有人则主张拾金不昧是有成本的,索取适当...

  • 标签: 道德建构 传统道德资源 民族道德 道德观念 综合创新 《万历十五年》
  • 简介:青年发展是整个社会应该给予高度关注的话题,而青年发展的核心是其道德发展。因此,必须调度各种资源来促进青年的道德发展,推动青年的茁壮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储备强大的生力军。为了有力推动青年的道德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理论为指导,而马克思关于道德的思想和理论具有前所未有的科学性,正好能够给青年道德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思认为,道德是历史的道德,不存在永恒道德以及超阶级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应该关注和解决现实利益矛盾;道德应该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为主旨。这些基本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道德观 青年群体 道德发展
  • 简介:道德的目的与道德行为的目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的目的,就是道德从根本上而言的价值目标指向,亦即人内在客观道德需要的总体实现.道德行为的目的,就是人们在践行道德行为时的主观目的.明确道德的目的与道德行为的目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道德 德的目的 道德行为的目的 道德行为
  • 简介: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自身的"道德悖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对道德的需求,最根本的是通过市场经济制度和规则建设来满足,即内部供给,同时也需要通过社会道德建设来满足,即外部供给,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 标签: 市场经济 制度 道德 道德供给机制
  • 简介:1897年,美国大法官O·W·Holmes在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发表了对美国20世纪法理学影响深远的著名演讲:《法律的道路》。一百年后,R·波斯纳法官在哈佛大学Holmes讲座上作了题为《道德和法律理论的难题》的演讲,波斯纳的演讲主要涉及霍姆斯提出的支配美国法理学的其中主题之一:法律和道德。众所周知,围绕这一主题,二战后,新分析法学派的哈特和新自然法学派的富勒展开过一场著名的争论。时隔几十年后,法律和道德这一西方法理学上永恒话题再次引人注目。不过,这次争辩是在当今美国法理学中经济分析法学(或新实用主义法学)代表人物波斯纳和权利与原則学派代表人物德沃金之间展开,限于篇

  • 标签: 法律 道德 波斯纳 道德相对论 道德主观论 德沃金
  • 简介:软法乃公共治理在全球范围勃兴之产物。软法亦"法",软法乃非典型意义之"法";软法与硬法相对而生,而"法"之共性则彰显软法与道德质的区别。道德不是软法,但理论与实证均表征道德可以软法化。道德软法化是"以德入法"于公共治理领域的又一次渗透,是道德思维在软法秩序中的延伸;且此种延伸在"依法治国"、"法治立国"的当下必须遵循一定的界限与尺度,以发挥其的良好独特调整功效。

  • 标签: 软法 道德 道德软法化
  • 简介:某些学者认为,在中西伦理学中,道德理性主义根深蒂固,长期压制着道德情感,阻碍了道德的完善。然而,反观历史,便可发现,虽然许多先贤大哲都曾强调道德理性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但他们没有因此而否弃道德情感。道德理性不应成为我们的矛头所指。其实,长期遭受压制的应该是道德理性才对。客观说来,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从追求人类道德实践之至善这一基本立场来看,二者之间其实是一种“理不离情,情不离理”的辩证统一关系。

  • 标签: 道德情感 道德理性
  • 简介:法律源于道德这一事实由根本上赋予法律以一种天然的伦理属性,当一种道德实体化为法律时,谈到法律之为道德的实体化途径

  • 标签: 法律源于 源于道德
  • 简介:“少往道德层面靠,也就是混口饭吃,他尽到了他的职责,就是好医生”,这是部分公众对以上医生言论的一种认知。说话不构成一种罪,这是言论自由的一个重要特征。医生希望患者等她下班再死,不是一个法律问题,法律做不出评判,但人心可以,人们质疑、批评,就是社会人心在表达态度,作出评价。

  • 标签: 道德 敏感 言论自由 法律问题 医生 人心
  • 简介:政府与道德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府权力运作的状态,关系到全社会道德的程度和未来发展的水平,并在社会中起着标榜作用。政府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应更多地关注弱者。

  • 标签: 政府权利 道德建设 公众利益 公务员制度
  • 简介:我国改革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成败,与道德建设状况密切相关。(一)"改革需要道德支持"——这是我国无数有识之士从当今改革的实践中得出的深切体会,发出的真诚呼唤。我国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导,从具体实践

  • 标签: 道德状况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
  • 简介:道德,是一把尺子,我们常常用它来丈量美、丑、善、恶;法律,也是一把尺子,我们常常用它来衡量是、非、曲、直。生活中,美、丑、善、恶、是、非、曲、直,总是纵横交织。作为一名检察官,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分清善恶、明辨是非,维护国家纲纪、社会公平,首先自身要做到的是正心、正行,正己才能正人。

  • 标签: 道德 法律 明辨是非 社会公平 检察官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