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在右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心房纤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及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论。结果与应用心电图诊断的对照组相比,应用超声心动诊断的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94.44%>80.56)相对更高(P<0.05)。根据超声心动的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心房纤颤患者右心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在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超声心动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右心功能,为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房纤颤患者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超声心动检查的漏误诊原因。方法对本科室40例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2013年5月到2018年6月间确诊)进行研究,产前均实施了超声心动检查,将产前检查与产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产前检查的结果。结果产前检查时3例胎儿出现漏诊,包括肺动脉闭锁1例,大动脉转位1例,法洛四联症1例,漏诊率为7.50%。出现误诊4例,其中1例右室双出口误诊为法洛四联症,1例右室双出口误诊为大动脉转位,1例大动脉转位误诊为右室双出口,1例法洛四联症误诊为共同动脉干,误诊率为10.00%。结论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超声心动检查存在误诊和漏诊状况,未来需采取多切面检查,并依据各类型病理特征进行鉴别诊断,提升诊断结果。

  • 标签: 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 超声心动图 漏误诊 原因
  •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技术,尤其是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评价不同阶段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左心室(LV)收缩及舒张功能。方法:根据Cockroft-Gault公式所计算的校正肌酐清除率(CCr),将54例CKD患者分为2组。第1组为CKD早、中期组(CCr〉29mL/min),第2组为CKD晚期组(CCr≤29mL/min);另选择27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第3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UCG和TDI检查,观察TDI评估LV功能的价值。结果:与第3组相比,第1组和第2组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显著降低(P均〈0.01),第3、1、2组分别为(8.2±1.3)cm/s、(5.5±1.8)cm/s和(5.3±1.7)cm/s;第1组、第2组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之比(Em/Am)均显著降低(P均〈0.01),分别为(1.3±0.3)、(0.8±0.3)和(0.8±0.4)。第1组、第2组左心房均显著增大(P均〈0.01),第3、1、2组左心房内径依次为(34.2±3.3)mm、(39.3±4.2)mm和(39.0±7.0)m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增高(P均〈0.01),依次为(65.9±11.4)g/m^2、(97.6±26.9)g/m^2和(116.0±42.2)g/m^2。结论:早、中期CKD患者在LV收缩功能未显著降低时已存在舒张功能异常,超声心动检查尤其是TDI技术有助于早期检出这些心脏改变。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组织多普勒显像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Ⅱ、Ⅲ、aVF联ST段压低的患者,根据患者ST段压低程度,分为研究组(ST段压低≧0.1mv)和对照组(ST段压低<0.1mv)。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数据(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功能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61±8.54%,52.12±9.36%,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联ST段压低发生后,对预测不良心脏事件有临床价值,提示患者心功能越差。

  • 标签: 急性 前壁 心肌梗死 ST段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隐匿性冠心病进行诊断采取十二动态心电图结合变速跑的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正常的心血管门诊病人50例作为检测组,再从同一时期抽取50例中年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没有采取变速跑进行十二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测组实施十二动态心电图检测中采取3-10分钟变速跑,对两组检出阳性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结果数据表明,检测组检出阳性率明显比对照组的高,实施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隐匿性冠心病进行诊断时可以采用十二动态心电图结合变速跑的方式,其可以促进心电图检出几率,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隐匿性冠心病 十二导动态心电图 变速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乐陪伴式分娩模式对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产妇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分娩模式,实验组应用乐陪伴式分娩模式,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及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为87.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7.50%(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为(320.45±22.68)min、第二产程为(41.67±5.46)、第三产程为(4.82±2.58)min,均明显短于常规组的(445.87±26.98))min、(64.65±6.78))min、(8.65±5.84))min(P<0.05)。结论在产妇中应用乐陪伴式分娩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自然分娩率,并促进产程进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导乐陪伴式分娩模式 自然分娩 产程
  •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二维、M型和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LA)构型及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61例,另设33名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皆同期行超声心动检查(二维,M型和脉冲检查均正常),且无高血压病史。将61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M型超声心动常规标准分为LA不大组(n=30)和LA增大组(n=31),再采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测量3组的LA构型指标[左心房舒张期内径(LADd)、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舒张期容积指数(LADVi)]及功能指标[左心房射血量(LAS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排空指数(LAEi)、左心房射血力(LAF)、左心房灌注分数(LAF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A不大组的多项LA构型指标均有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包括LADd、LADi升高,LAFF增高[(40.79±5.37)%比(37.68±4.56)%]。而LA增大组的各项LA构型及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LA不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M型超声心动诊断为LA不大的早期高血压患者,已发生LA构型及舒张功能异常;常规超声诊断LA增大患者,其LA异常进一步加重。二维超声和多普勒检查有助于检出高血压患者的早期LA损害,并评估其损害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高血压 左心房构型 左心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苍附痰丸加减辅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性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苍附痰丸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患者应用苍附痰丸加减辅助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苍附导痰丸 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西药组与汤药组各60例,西药组给予脂必妥片治疗,汤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滞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GGT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汤药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汤药组总有效率为93.3%,汤药组明显高于西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脾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健脾导滞汤 脂必妥片 脾虚气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乐陪伴分娩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全程责任制助产,观察组在全程责任制助产基础上实施乐陪伴,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上实施乐陪伴分娩效果显著,可予以推广。

  • 标签: 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 导乐陪伴分娩 分娩效果
  •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现有各种指标全面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糖耐量减退(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者的左心室和左心房结构、功能。方法:对26例T2DM患者(T2DM组)、18例IGT患者(IGT组)及26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超声心动检查,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m)及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m)、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及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和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左心房灌注分数(leftatrialflowfraction,LAFF)、左心房射血力(leftatrialejectionforce,LAEF)等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及IGT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Em/Am、Ea/Aa比值显著降低(P均〈0.01),而LAVmaxI、LAVminI、LAFF和LAEF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T2DM和IGT患者,部分已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左心房代偿性增大和左心房收缩功能增强。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组织多普勒成像 糖尿病 左心室功能 左心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80例孕妇,对所有孕妇均采用B超检查方式,并对疑似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对比检查结果与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在80例受检孕妇中,超声心动共出现1例误诊情况;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98.75%(79/80)。结论超声心动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进而为后期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昏迷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气管内留置丝引导吸痰治疗后的疗效及愈后。方法将拒绝气管插管的昏迷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106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人治疗方案为气管内留置丝引导吸痰促进痰液引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充分抗菌药物治疗;B组53人治疗方案为常规吸痰管吸痰引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充分抗菌药物治疗。观察A组和B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愈后。结果两组患者呼吸支持及抗菌药物治疗后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6)d,明显少于B组的(26±7)d;A组的死亡率为25%,明显低于B组的死亡率37%,结论对于拒绝气管插管的昏迷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气管内留置丝吸痰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 标签: 气管内留置导丝 昏迷 肺部感染 吸痰
  • 简介:医学专业课涉及面广,要求记忆的内容较多,教学方法若不当,学生则很难真正掌握。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能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来,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学好专业课。

  • 标签: 专业课 培养学生 逻辑思维方法 临床检验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采取彩色超声心动与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66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66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常规组,两组均采取超声心动及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两组诊断的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心脏结构及24h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与动态心电图联合应用在慢性心衰患者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心衰 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使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进入本院急诊就诊的145例心血管疾病病人为对象,所选病例对象入院后都施行常规心电图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的诊断检查,评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检查用时、检查反应时间以及诊断所需时间。结果床旁超声心动的检查诊断正确率(91.72%)显著高出常规心电图(51.72%),二者对照差异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用时、检查反应时间及诊断所需时间对照差异均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心动使用于急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检查中,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鉴别病人疾病类型,诊断准确率较高。

  • 标签: 急诊心血管疾病 床旁超声心动图 检查诊断 使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多焦视网膜电(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ERG)特点。方法应用国外最新发明生产的RETIScanmultifocalERGVersion3.15系统,对16例单眼中浆患者进行研究。患眼为研究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刺激为61个六边形,从中央到周边共分5个环,同时测定31°视野范围的一阶反应(firstorderkernel),并进行双眼对照。结果在1环和2环上,患眼组的a波、b波幅值降低;1环的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中浆患眼黄斑中心区a波、b波幅值明显下降,b波潜伏期明显延长。

  • 标签: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中心性浆液性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取健脾滞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112例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分别为56例。研究组采取健脾滞汤进行治疗,参照组采取脂必妥片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54例(96.43%)明显高于参照组43例(76.79%),治疗前各组的血脂以及肝功能指标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脂以及肝功能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取健脾滞汤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和肝功能,还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健脾导滞汤 脾虚气滞型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