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穴位埋线治疗临床中医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 60例,均为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 1:1比例进行均匀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 6.67%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 9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前,两组 SDS评分、 SAS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经护理,观察组 SDS评分、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复发率 3.33%低于对照组 30.0 %,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 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 63.33 %, 差异显著(P< 0.05)。 结论: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在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中医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复发的可能性,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穴位埋线治疗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300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用药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多为二重感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以及全身或局部浮肿、白细胞降低、乏力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不良反应需高度重视,及时干预处理。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其他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中选择94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7例,对照组为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38%与对照组4.2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栓治疗中选择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且增加药物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脑血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的发病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报告显示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积极的预防与治疗意义重大。目前,高血压常用药物分为五大类,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另外一些生物制剂也被临床证实有调节血压异常的作用,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诊断、治疗后,受损肝脏均获得一定修复,疗效较满意。结论对药物性肝病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获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药物多数是通过口服方式给药,药物在口服后需要经过吸收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在该过程中药物能否被肠胃所吸收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临床联合用药越来越普遍,多种药物之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会影响药物的药动学特征。基于此研究转运体介导的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药物的吸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对近些年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转运体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体质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门诊治疗的哮喘稳定期患者中随机抽取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类中医体质患者各40例,均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加穴位贴敷,对9类体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急性发作次数进行观察。结果特禀质、阳虚质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患者,阴虚质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低;进行治疗后,特禀质、阳虚质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均出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对比差异显著,P<0.01;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阴虚质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医体质能够对门诊治疗的哮喘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其中特禀质、阳虚质患者更适宜进行穴位贴敷治疗。

  • 标签: 中医体质 穴位贴敷 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偻患者12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治疗。治疗组102例采用补肾通督胶囊口服,联合每日三对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对照组27例采用补肾通督胶囊口服,联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两组均用药6周。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前后治疗有效率。结果运用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70.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联合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大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偻 华佗夹脊穴 补肾通督胶囊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按摩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穴位按摩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突出,操作简单便捷,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穴位按摩 针刺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20例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穴位敷贴组与联合组,观察各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灸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在老年骨关节炎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穴位贴敷 骨关节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进行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Fugl-Meyer与Barthel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度(79.07%)明显低于观察组(9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有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穴位按摩 康复锻炼 脑梗死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选择穴位敷贴+中医护理方法加以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1月收治的11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分组通过抽签法展开;对照组传统治疗+传统护理;观察组穴位敷贴+中医护理;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18%)高于对照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72.73%)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方法选择穴位敷贴+中医护理,最终获得的疾病疗效优于传统疗法极为显著,可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疾病的疗效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穴位敷贴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穴位按摩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及中医证候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内容,观察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穴位按摩前后的血液变化情况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穴位按摩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较按摩前有所改善(P<0.05),但是试验组患者相对来说改善效果更好(P<0.05);穴位按摩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包括头痛眩晕、失眠耳鸣和急躁易怒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按摩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按摩前有所改善(P<0.05),但是试验组患者相对来说改善效果更好(P<0.05)。这表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和中医证候情况,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 标签: 穴位按摩 老年高血压 中医证候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类药品,合理正规使用抗菌药物对我们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但是滥用抗菌药物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滥用抗药物的危害性,增强合理正规使用抗菌药物的思想意识,从而预防滥用抗菌药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甚至引起“超级细菌”的发生。

  • 标签: 滥用 抗菌药物 危害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抗肿瘤药物对于癌症的治疗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就现阶段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的医院信息系统作为主要收集途径,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三年期间抗肿瘤药的用药信息,对药物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三年期间年抗肿瘤药的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序号比>1.00的药物平均为15种,占62%;肿瘤科序号比>1.00的药物平均为10种,占60.8%;血液科序号比>1.00的药物平均为13种,占61.4%,总体说明全院抗肿瘤药的用药金额与用药次数同步性较好。结论随着生命科学和药学的发展,今后必将发现更多、更有效和药效更好、毒性更小的抗肿瘤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癌症的治疗 研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予以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57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偏头痛患者采用联合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穴位埋线 氟桂利嗪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实施中药浴足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12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目标,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浴足,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有效率较高,血压下降程度较好,P<0.05。结论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对其实施中药浴足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浴足 穴位贴敷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的10月~2017年的10月前来我科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患89例,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中医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在接受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更低;中医组的治疗方法获得了比常规组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具备一定安全性和优异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期临床症状,推荐应用。

  • 标签: 穴位注射 中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蜂针阿是穴(患病膝关节敏感压痛点)2—4个、犊鼻穴(膝眼)髌韧带外侧缘髌骨下凹陷处、足三里穴髌韧带外侧缘髌骨下三寸(即四横指,同身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阴陵泉穴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委中穴腘横纹中央;结果经过1疗程30天的治疗,有效率100%;结论蜂针穴位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值得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骨痹 蜂针穴位
  • 简介:摘要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中医穴位疗法作为西医疗法的一种重要补充,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深化对穴位疗法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认识,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总结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过程中不同穴位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为穴位疗法在后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中提供参照。

  • 标签: 穴位疗法 糖尿病 并发症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