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成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分布调查结果。方法:对所在社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社区成人居民共计2200名展开调查。全体完成随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两者UACR比值计算,对比不同年龄、性别的UACR分布差异。结果:不同年龄组成人的UACR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80岁以上与70~80岁两组的UACR值相较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年龄组成年女性相较于成年男性的UACR值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社区成人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年龄、性别有直接关联,可以着重关注社区低于50岁与70岁以上成人的疾病变化,并且对每年数据密切关注,早期加强肾脏疾病的社区筛查与有效预防。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社区 异常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脉压(pullse pressure,PP)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脉压是由心脏动力血管条件共同决定,反映了血管硬度和顺应性。除了本身的生理意义外,脉压在指导围术期治疗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脉压在围术期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维护围术期脉压的意义以及优化生理指标的方案。

  • 标签: 脉压差 围术期 器官功能保护
  • 简介:【摘要】 脉压(pullse pressure,PP)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脉压是由心脏动力血管条件共同决定,反映了血管硬度和顺应性。除了本身的生理意义外,脉压在指导围术期治疗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脉压在围术期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维护围术期脉压的意义以及优化生理指标的方案。

  • 标签: 脉压差 围术期 器官功能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这段期间内接收诊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30例,另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的AST与ALT,计算并比较四组的AST与ALT比值。结果三个肝病组的AST与ALT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肝病组之间的AST与ALT比值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AST与ALT比值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检测 AST ALT AST与ALT比值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诊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53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设为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体检组。对比血清CysC水平、尿ACR水平。对比血清CysC检测、血清CysC+尿ACR检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确诊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组生化指标水平,分别对比健康体检组[血清CysC水平:(0.99±0.34)mg/L对比(0.56±0.12)mg/L;尿ACR水平:(22.69±12.11)mg/g对比(12.61±7.25)mg/g],均更高(p<0.05)。经血清CysC水平+尿ACR水平检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总诊断准确率[96.23%(51/53),同血清CysC检测的83.02%(44/53)比较],更高(p<0.05)。经血清CysC水平+尿ACR水平检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漏诊率[1.89%(1/53),同血清CysC检测的13.21%(7/53)比较],更低(p<0.05)。经血清CysC水平+尿ACR水平检测,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误诊率[1.89%(1/53),同血清CysC检测的3.77%(7/53)比较],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胎监联合脐血流S/D(妊娠期脐动脉血流速度)比值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妊娠37~41周孕妇临床资料56例,按照胎监联合妊娠期脐动脉血流速度比值的相关记录来分析相关监测结果。结果56例孕妇中出现47例反应型(占83.93%),9例无反应型(占16.07%),妊娠期脐动脉血流速度<3有51例(占91.07%),妊娠期脐动脉血流速度≥3有5例(占8.93%).结论胎监联合妊娠期脐动脉血流速度比值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比较重大。

  • 标签: 胎儿宫内窘迫 妊娠期脐动脉血流速度 胎监联合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重症肺炎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12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低危组,分值≤90;n=10)、B组(中危组,分值91-130分;n=35)、C组(高危组,分值大于130分;n=75)三组,之后针对出院患者随访一个月,依据其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6)、好转组(n=74)两组,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重症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三组的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U、WBC、NLR、PCT从高到低以此为C组、B组、A组,三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重症肺炎的疾病严重程度NLR存在相关性;两组在吸烟史、性别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好转组住院时间比死亡组长,但在WBC、年龄、PCT、PSI评分、CRP、≥两种以上基础疾病、NLR、NEU方面均比死亡组低(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NLR有相关性,且住院时间、WBC、年龄、PCT、PSI评分、CRP、≥两种以上基础疾病、NLR、NEU均会对患者的临床结局造成影响。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重症肺炎 评估价值
  • 简介: 【摘要】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现被认为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的标志物,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房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冠心病 高血压 心力衰竭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Flt-1水平/PlGF水平比值在子痫前期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前往我院产前检查孕妇796202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前往我院分娩的正常妊娠产妇17901472例设为对照组,采取免疫荧光法对两组产妇血清中sFlt-1/PlGF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观察组预测201例,阳性率为99.50%,对照组预测1例,阳性率为0.07%,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血清中sFlt-1/PlGF水平及比值变化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检测孕中期早期孕妇血清中的sFlt-1/PlGF水平并对比两者比值变,能够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值得推广。

  • 标签: 孕中期早期 sFlt-1/PlGF水平 比值变化 重度子痫前期 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渐深入,药品零率在各个公立医院得到了有效实施。本文以公立医院为样本,重点探析了“药品零率”政策对公立医院产生的影响,并针对产生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

  • 标签: 公立医院 &ldquo 零差率&rdquo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压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反映设备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以及无菌环境的保持情况。为了确保药品的生产质量,需对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保证生产环境的洁净程度。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其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于神木市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232例,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PLR最佳截点,将受试者分为低PLR组高PLR组。对低PLR组高PLR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OC分析显示,PLR的最佳截点为169.7,所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52.1%89.9%。高PLR组(73.6%)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LR组(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心率、空腹血糖、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脑利钠肽与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高PLR(PLR>169.7)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OR:9.211,95%CI:3.316~25.590,P<0.01)。结论PLR与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PLR值越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PLR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肠间质瘤(GIST)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计算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采用2.30作为分界值将本组患者分为低NLR组67例(72.8%)与高NLR组25例(27.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结果:92例患者的NLR平均值为2.35±1.66。当NLR值为2.30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4.6%。高NLR组1年、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0%、68.7%、39.7%,低NLR组1年、3年、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8.5%、88.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9,P=0.004)。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危险度分级高、NLR≥2.30是影响GIST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可以作为GIST复发预后判断的个独立指标,外周血NLR升高提示无复发生存期短,预后不良。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血压指数(BPI)与心房颤动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5月—10月在苏州某体检中心的156例房颤患者及与其性别相同、年龄相近,且同时期在本体检中心体检的心电图正常人群15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血压值,完善血常规、血生化检验,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房颤组患者的舒张压、心率、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PP、BPI、血小板、血小板压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以是否患有房颤为因变量,SBP、DBP、PP、BPI、及其四分位数分段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DBP、PP、BPI及PP与BPI的四分位数指标均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上升及脉压降低、血压指数降低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