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消化异物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童门诊科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78例消化异物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患儿治疗措施。结果78例患儿消化异物经对症处理,异物均有效取出。4例取出异物后进行外科治疗,后康复出院;1例胃黏膜糜烂诱发出血,术后立即给予相应的止血、胃黏膜保护等对症处理,康复出院;34例患儿胃黏膜充血、点片出血、糜烂等,经相应处理,康复;49例患儿无明显损伤,均康复。结论在治疗小儿消化异物时,需根据患儿实际病情,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成功率,降低患儿痛苦。

  • 标签: 小儿 消化道异物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消化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治疗的消化大出血患者80例,回顾性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护理方案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的消化大出血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其中有45例患者完全恢复,有30例患者恢复良好,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而有5例患者无效,其无效率为6.25%。结论对于消化大出血的患者而言,加强临床护理,有效的对并发症的出现进行预防,可以有效的使病死率得到降低。

  • 标签: 消化道大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手术过程中拔管以及相应的气管理方法;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收支的56例小儿全麻手术患者的病案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拔管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按照临床通常依照的气管拔管指征进行操作,观察者在患儿回复自主呼吸,并且出现呛咳以及吞咽反射,并SPO2>0.95后,行气管拔管操作,并观察两组患儿的拔管之后的SPO2变化以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拔管之后SPO2数值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患儿拔管后的并发症出现几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回复自主呼吸,且SPO2>0.95后,行气管拔管操作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儿童 全麻手术 拔管 指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械通气的气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58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改善气湿化;促进排痰等临床护理经验总结了机械通气的气护理过程。结果2007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因各种原因行机械通气患者58例中通过气管理后,其中发生肺部感染5例,气损伤1例,两者都有2例。结论有效的气护理,提高了排痰效果,保持呼吸管道通畅,保证了有效通气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力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穿孔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例急腹症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腹腔游离性气体及腹腔积液,诊断为消化穿孔的患者,并与CT平扫检查结果对照,根据术后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超声除1例误诊,其余13例均经临床手术证实为消化穿孔。结论对急腹症患者及早鉴别诊断,患者可及时被给予准确的治疗。消化穿孔的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腹症 消化道穿孔 超声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联合用药法的治疗方式对治疗消化溃疡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10年至2012年到我院就诊的消化溃疡患者中抽取2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A组使用单项用药,B组使用联合用药法,对最后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效果各异,虽都有好转,但B组的疗效要明显好过A组。结论经研究分析,采用联合用药法治疗消化溃疡比单项用药效果明显,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消化道溃疡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人工气的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2001年11月至2012年7月收治500例各种原因需使用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管理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在500例患者中425例经治疗顺利脱机并拔出气管插管顺利转出ICU,5例出现意外拔管,20例由于不能撤机行气管切开后序贯脱机,20例由于病情危重死亡,30例家属放弃治疗出院。结论建立人工气机械通气后,患者的呼吸失去湿化过滤等功能易发生呼吸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规范护理流程,提高防范意识,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原理的使用方法,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概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创造早日拔管的条件,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气囊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急、危重症患者的气护理管理,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1、保持气通畅,2、早期人工气的建立,3、预防下呼吸感染,4、根据病情尽早脱机。结果对各种相关疾病的气管理要求高,严格,医护人员不仅要熟悉各种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做好各种气通气的监护,还要掌握气内吸引的时机及方法。合理的预防下呼吸感染的措施,实现气护理目标,从而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气道 通气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讨论外耳异物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对2014年1月~9月我院收治的29例外耳异物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40例患者外耳异物均成功取出,治疗效果良好。在进行外耳异物诊治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其准确诊断,另一方面还需要依照其异物具体情况,对患者采用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患者异物取出,同时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耳真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6例外耳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外耳真菌病患者经过认真仔细清除外耳霉菌团块及痂皮,局部涂布硝酸咪康唑软膏或复方曲安奈德软膏,1-3个疗程治疗获临床治愈。结论外耳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外耳真菌性感染性疾病,严格的器械灭菌、认真细致的外耳清理、合适的抗霉菌药物,足够的疗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外耳道真菌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癌术后呼吸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2012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喉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护理组(4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上呼吸感染与下呼吸感染发生率方面,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窒息发生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喉癌术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其呼吸保持通畅,避免发生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道 喉癌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讨论急性呼吸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对2014年9月~11月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呼吸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选对合适用药以及精心护理是治疗呼吸感染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位截瘫患者由于肋间肌和膈肌麻痹,胸式呼吸消失,手术减压后脊神经功能也不能很快恢复,患者往往需要建立人工气,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期间可能发生的呼吸系统感染是造成造成高位截瘫患者术后死亡的主原因1。因此,做好高位截瘫患者术后的呼吸护理是保证高位截瘫患者手术效果,提高患者存率的有力保证。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高位截瘫患者15例,现将其呼吸方面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高位截瘫 呼吸机 气管切开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人工气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人工气湿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的护理质量。良好的气湿化是保证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近年来有关气湿化护理方面不断有新理论新方法出现,取得了众多新的进展。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烧伤气管切开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呼吸烧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各项临床资料,总结呼吸烧伤气管切开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经气管切开治疗及护理,35例呼吸烧伤患者,2例因大面积烧伤死亡,余33例于14-26天拔管,均痊愈出院。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可避免呼吸烧伤患者气梗阻、呼吸不畅,对提高呼吸烧伤患者治愈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呼吸道烧伤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气内给药治疗上呼吸感染后持续慢性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上呼吸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70例,采用德国PARIGmbH雾化吸入器,将1.0g注射用头孢噻圬钠融入2ml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2g利巴韦林注射液,将三种药物注入雾化吸入器储备期内,于30~40min内吸完,1次/d,持续3d,观察患者临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第一次吸入后,显效31例,好转34例,无效5例;第二次吸入后,显效5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第三次吸入后,显效61例,好转7例,无效1例,复发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68/70),有1例患者再次出现干咳。结论雾化吸入气内给药治疗上呼吸感染后持续慢性咳嗽经济简单,易于患者接受,且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雾化吸入 气道内给药 上呼吸道感染 持续慢性咳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后3种常规湿化液对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入住ICU的12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2例,A、B、C组分别用0.45%氯化钠、0.9%氯化钠、灭菌用水湿化液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气雾化,在气管插管24h、48h后,对患者的痰液粘滞度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结果雾化24h后组内对比A、C组雾化效果明显优于B组;雾化48h后A组的雾化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且C组出现过度雾化的例数明显增多。结论0.45%氯化钠溶液能够较有效的降低痰液粘滞度,达到气湿化的最终目标即分泌物的吸引通畅和及时清除。

  • 标签: 气道湿化液 气管插管 气道湿化 痰液粘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