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中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68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34例)以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疼痛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分数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的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有效护理 针对性护理 外伤性肋骨骨折 VAS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健康保姆照顾方法对外科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社区行外科手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取社区健康保姆照顾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保姆对外科手术患者效果显著,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社区健康保姆 外科手术 疼痛评估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与实验组41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则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疼痛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止痛用药等指标也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对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缓解疼痛,降低止痛药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外科手术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前出现失眠和焦虑的患者84例为实验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给予中医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接受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和焦虑程度等情况上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中医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运用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况,是一种效果理想的护理方法。

  • 标签: 中医护理 外科手术 失眠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诊断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321例,自愿接受健康教育和正规治疗的患者采取消除诱因、心理教育、生活指导和预防等方面予以健康教育。结果患者中189例(58.9%)经1个疗程后痊愈,108例(33.6%)经3个疗程后痊愈,24例(7.5%)转变为顽固性、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结论健康教育明显有助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患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对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积极预防切口感染,减少外科感染率。方法对2015年1月到8月我院外科手术的所有患者均进行术中感染控制措施,调查这8个月的外科切口感染率,与去年同期(2014年1月到8月)我院外科手术未实行术中感染控制措施进行比较,对比两期患者的感染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未行术中感染控制措施时外科切口感染率为8.41%,经过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后外科切口感染率为4.08%,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前后的切口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5);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前外科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7±3.21天,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后外科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7±2.32天,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前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降低外科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 标签: 感染 污染切口 外科手术 抗生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60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360例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0例患者在后续治疗中,死亡10例,植物人20例,遗留轻中度残疾87例,其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为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及时合理的院前急救必不可少。

  • 标签: 院前急救 外伤性脑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后早期由于麻醉、手术创伤与刺激等诸多因素影响,使胃肠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往是依靠胃肠功能的自然恢复、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护理。但这样往往需要48—72小时或以上才能排气。为缩短这一过程,减少术后的各种不适,我科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叠加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进行中医措施的早期干预,取得了临床满意功效。

  • 标签: 穴位注射疗法 护理 肠蠕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就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手术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选取100例行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质量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护理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使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得到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层级护理管理 普外科手术 手术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给外科置管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胃肠外科常规管道护理的40例外科置管患者,设其为对照组;择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经过持续质量改进的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40例外科置管患者,设其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置管成功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置管成功率为67.5%,并发症发生率为42.5%。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外科置管患者的置管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胃肠外科管道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外科置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外科手术患者伤口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手术外科住院期间发生伤口感染的110例患者资料,分别护理后按照文章数据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5/55),术后复发率5.5%(3/55),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前后对被手术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外科手术 伤口感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流程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外来器械(包括植入物)共25571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5435件,按照常规流程进行管理;将同期的10136件外来器械(包括植入物)作为观察组,优化接收、清洗、包装、灭菌等流程;并将两组清洗质量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器械清洗合格率低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外来器械(包括植入物),优化各环节流程,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等质量,降低医院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手术器械 植入物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带前列腺癌在T2WI及DWI上的影像表现,与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探讨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9例外周带前列腺癌的T2WI及DWI影像表现,采用SIEMENSSYMPHONY1.5T超导MR仪,磁共振常规序列T1WI、T2WI、DWI,层厚均为3mm、层间距均为0mm,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0、1000s/mm2。结果29例患者中,18例经穿刺活检证实,11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证实;T2WI的诊断准确性为89.7%,DWI的诊断准确性为82.8%。结论MR的T2WI及DWI对外周围前列腺癌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提高外周围前列腺癌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围手术期一体化护理模式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运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14例患者术前进行外阴及阴道消毒、个性化的肠道准备,术后加强伤口与会阴护理、控制大便、早期活动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结论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效加快患者康复。

  • 标签: 外阴癌 围手术期 一体化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肝破裂伴出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对策。方法从2011年3月到2013年11月,我院共有98例外伤性肝破裂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接受临床急诊护理。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的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观察组的疼痛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疼痛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占比51.02%(26/49),满意率为95.92%(46/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14/48),75.71%(37/48),满意率提高了2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出血性休克 干预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持续质量改进对外科置管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抽取100例胃肠外科手术病人给予探讨,平均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胃肠外科手术病人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管道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改善护理满意度,减少治疗时间,促进身体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胃肠外科手术 管道 护理干预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丁三醇酮咯酸联合间苯三芬对外科急性腹痛的止痛效果、对体格检查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115例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疼痛评分、体格检查变化和诊断准确率。结果(1)实验组给药前后的平均疼痛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2)在体格检查变化情况上,两组比较有差异,但在最终的诊断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丁三醇酮咯酸+间苯三芬用于外科急性腹痛病人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受而不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 标签: 氨丁三醇酮咯酸+间苯三芬 急腹症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对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我院从2014年开始实施强化院内感染护理干预,分别在实施前后各选取200例患者为实施前组与实施后组,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结果实施前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00%,明显较实施后组1.50%的发生率高(P<0.05);实施后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可预防医院感染,也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内感染 护理管理 外科手术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妇炎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盆腔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感染盆腔炎患者80例,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妇炎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6例、7例、5例和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对应例数分别为18例、9例、7例和6例,总有效率为85%,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CD8+、CD4+/CD8+的指标均发生明显上升变化,其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妇炎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盆腔炎效果显著,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的改善影响。

  • 标签: 康妇炎胶囊 阿奇霉素 支原体感染盆腔炎 外周血T细胞亚群 影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