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姚鼐代表的桐城与戴震代表的徽州朴学,常被视为水火不相容。章太炎称之为文士与经儒之争。但乾嘉时代同属安徽的两个学术重镇之间颇有渊源,两地学者相互影响,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方苞与江永有学术-Y-~s交往,两人学术志趣极为相近;刘大椹则融入并深化了徽州青年才俊中盛行的“古文”学风。

  • 标签: 桐城派 徽州朴学 江永 刘大櫆
  • 简介:据说程砚秋是清道光年间权相穆彰阿的后裔。抗战时期,程砚秋为生计所迫,不得不继续登台,1942年冬去上海献艺,返回北平途中在火车站被日本宪兵无理辱骂。这一凌辱促使了他民族感的觉醒:一个月后,他离开北平报子胡同的住宅,到青龙桥务农

  • 标签: 程砚秋 抗战时期 穆彰阿 北平 火车站 住宅
  • 简介:<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浪潮,争民主,讲科学,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获得一定的解放。我国固有的文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意识形态方面,也受到冲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与实验主义哲学,先后输入,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接受下来。中西思想结合,形成一股新兴力量,冲破令人窒息的沉闷环境,出现一种新气象。历史学领域中的疑古思潮,就应运而生。疑古学派的创始者顾颉刚先生(1893—1980年)最初听到古文经学家章太炎的演讲,“觉

  • 标签: 古史辨派 五德终始说 历史学 疑古学派 古文经学 古史传说
  • 简介:作为清代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之一,常州以其卓越的建树为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常州的主要人物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词选的作用,他们每每以词选为武器,展开了其词学批评实践。可以说,常州的观念演变是围绕着词选展开的,他们的一切理论均不是蹈空的。张惠言以《词选》为突破口,董毅又有《续词选》,人们在这一选本的基础上反思词坛,附与《词选》一系列的附加值,常州得以形

  • 标签: 常州派 派选词 选词演变
  • 简介:李多奎是20世纪20年代后即渐享盛名的龚(云甫)老旦之,具有一副得天独厚的"中锋响堂"嗓子,他的嗓音富有表现老年妇女那种雌音和衰音,而且对于吐字、喷口均极讲究,在老旦行当中逐渐形成了个人的演唱风格,创出了一个影响很大的"李"。

  • 标签: 现代京剧 裘盛戎 老旦 演出 李长春 艺术特色
  • 简介:湖北楚调分襄、荆、府、汉四大河。它的活动地区首先由襄阳发展到荆沙,继而德安与武汉,逐步形成了“襄河”、“荆河”、“府河”、“汉河”四大河。襄河以襄樊为中心,沿汉水向外传播,上至郧阳,下至钟祥。并流传于陕西,河南南阳、许昌及山东莱芜等地。荆河以沙市为中心,沿长江向外传播,上至宜昌,下至城陵矾,并流传于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部分县市及东南亚各国。府河以德安(现安陆市)为中心,流传于随州、枣阳、孝感、应城、云梦、大悟、黄破、应山,以及河南信阳、驻马店、沁阳和山西的晋阳。汉河以武汉为中心,流传于天门、两阳、潜江、黄冈、黄安、罗田、通山、通城、崇阳、咸宁等地以及安徽、江西、

  • 标签: 湖北汉剧 荆河戏 巴陵戏 府河 演员 清末民初
  • 简介:<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阶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几年之内,革命形势出现了疾风骤雨般的局面,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威力。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对中国人民加紧奴役和镇压的同时,竭力贩运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想,来抵制马克思主义。“醒狮”所标榜的国家主义,便是当时曾经甚嚣尘上的一股逆流。“醒狮”,即所谓“国家主义”,因创办宣扬“国家主义”的《醒狮周报》而得名。一九

  • 标签: 中国人民 国家主义 反革命 醒狮派 毛泽东 九二四
  • 简介: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可追溯至强学会和官书局,康有为、梁启超与孙家鼐皆有表现。至戊戌变法期间,由于翁同龢被罢免,《大学堂章程》起草人不得不改变,梁启超成了实际起草人。《钦定大学堂章程》中含有康、梁的用意,即通过"功课书"的编纂来传播其思想;康有为一也有意掌控京师大学堂。光绪帝命孙家鼐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孙由此而尽力排斥,消除康、梁的思想影响。本文叙述京师大学堂初建过程,集中反映康有为与孙家鼐在政治、学术思想层面之争,同时也试图说明戊戌变法的一些特点。

  • 标签: 京师大学堂 孙家 军机大臣 翁同龢 译书 湖南时务学堂
  • 简介:2004年11月3日,由北京文史馆组织集体参观了法国印象画展,受到了一些启发。关于印象的来踪去脉,近日各家报刊上多有介绍,我就不便拾人牙慧了。我想在这一启发之余,再谈一谈中国画的创作在印象(Impressdon)、意象(Imagination)和艺术形象之间的过程。

  • 标签: 印象派 画展 中国画 艺术形象 创作 意象
  • 简介:一学院引入中国的必然性艺术史研究告诉我们,一个艺术系统如果陷入封闭状态,就会因内部机制的老化而衰败,并且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摆脱.只有引入异文化,才能破除封闭,打破僵化,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异文化艺术的入侵及其巨大影响对传统艺术构成严重威胁.这种刺激及刺激反应使衰老的传统艺术焕发了青春,同时,反刺激也影响着外来文化,使外来文化艺术发生变异.总之,一旦引入一个新的系统,在基因变异和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复制--的作用下,新老系统都将不断地发展和繁荣起来.这就是西方学院艺术引入后,中国艺术的演变历程.

  • 标签: 中国艺术 学院派 内部机制 古典主义 历史发展
  • 简介:<正>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史上,许多流派都论述过科学、工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妨说,科学工艺观的进步程度往往是各个流派进步和成熟程度的一个尺度。共产主义思想史研究者往往忽视这一重要方面。大革命是18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的分水岭。在空想共产主义思想水平方面,以巴贝夫为代表的“平等”比大革命前的摩莱里等人有了突破性提高。他们对科学和工艺的不同态度也有很大差别。

  • 标签: 平等派 摩莱里 思想史研究 社会发展 思想水平 工艺发展
  • 简介:天启、崇祯之间,柳洲词人军始以词的身份出现,后一直活跃于清初词坛,历时半个多世纪。大致前期以王屋为盟主,后期以曹尔堪为领袖。崇祯九年(1636),随着王屋、钱继章、吴熙、曹尔堪四人《词笺》系列的刊刻问世,该确立了惟“性情”是从,以“可骚可赋”、“可零可怨”为价值取向的词学主张,拥有了共同宣言,在崇祯词坛与云间词双峯并峙,各具风采。在王屋、曹尔堪先后主盟下,柳洲词不仅形成了以“清”为特徵的闲澹秀脱的主导风格,而且率先开启了始于苏轼、盛于南宋的“非本色”的“变调”之风,与陈子龙至清初“本色论”者远绍唐五代北宋的“正体”相并而行,交相推进了明清之际的词坛中兴。

  • 标签: 柳洲词派 词学主张 创作风格 词坛中兴
  • 简介:喜为人间吐不平,早年英锐已知名;曾因王莽诛民贼,亦借陈东励学生。这是戏剧家田汉为纪念周信芳演剧生活60年赋诗之第一首。少年学艺周信芳,名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1895年1月14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九)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阴市)。前辈多为仕宦。父周慰堂业余喜爱京剧,后搭班演青衣,艺名金琴仙。周信芳5岁开始学戏。6岁时他在杭州拱宸桥天仙茶园首次登台,表演《黄金台》中的娃娃生,乃取艺名“七龄童”(按虚岁计)。同年,周信芳给来杭州上演《扫雪打碗》(《铁莲花》之一折)的老生小盂七配演定生(娃娃生),为表现人物在雪地奔走滑倒的场面,周在戏里的急急奔走中走了一个“吊毛”,博得满堂彩声

  • 标签: 周信芳 南派 舞台艺术 南国社 人物性格 宗师
  • 简介:一、粤剧南武功的历史和发展粤剧舞台上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武打表演艺术俗称“南武功”。粤剧南武功始于何时,创自何人.历史上流传着多种说法,有说传自乾隆年间的至善禅师、洪熙官;有说传自雍正年间的名伶张五……。至于那种说法正确,我们日后仍可继续探讨,但源于民间武术则无可置疑,应该说,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民间武技熏陶孕育而形成的。

  • 标签: 粤剧艺术 武功 南派 民间武术 表演艺术 地域特色
  • 简介:本文运用大量的一手文献首次探讨美国反联邦的联邦思想。旨在说明:在美国立国时期被称为'反联邦'的政治派别,其思想不仅不是'反联邦'的,反而具有真正的联邦思想。在他们的联邦思想框架中,尤其强调维护诸州的权利和地位,但又不将其绝对化。这样,美国的诸州,有'国'之名,却无'国'之实,真正的国家仍然是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这种联邦思想不断地体现出来,起着该起的作用,维系着美国联邦和诸州的关系,引导美国的发展。

  • 标签: 联邦派 共和政府 联邦共和国 政治派别 《权利法案》 联邦党人文集
  • 简介:归有光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黄宗羲推其文章为明代第一人,清代桐城更是将他奉为宗师。在历来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中,以及在其它一些研究明代文学的著作中,在谈及归有光时,都毫无例外地将他和王慎中、唐顾之、茅坤四人一起归入“唐宋”,把他看作是唐家的代表作家之一。

  • 标签: 归有光 唐顺之 唐宋派 王慎中 茅坤 “本色论”
  • 简介:名人身后是非多。胡适亦然,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头顶的帽子就又多又重。其中一个叫“新尊孔复古”。之所以冠上“新”,一来,有别于五四前的老尊孔复古;二则因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后向右转,坠入尊孔复古泥淖,带些嘲笑味。

  • 标签: 复古派 尊孔 胡适 新文化运动 七十年代 领军人物
  • 简介:<正>TherearetwonamesfortheBkavbrgyudsect:BkavbrgyudandDkarbrgyud."Dkarbrgyud"meansthe"whitetransmissionlineage"("WhiteReligion")and"Bkavbrgyud",the"oraltraditionlineage".Dkarbrgyudgaineditsnamebecausetofollowdharma,thesect’sfounders,MarpaandMilaraspa,bothworethewhitecottonclothingoftheascetic.(SeetheChinesetranslationoftheHistoryandDoctrinesoftheDifferentBuddhistSectsbyThubKuan,p.52.)TheTibetanmonkswhoatthattimepracticeddharmausuallyworethesamewhite

  • 标签: 藏传佛教 噶举派 中观
  • 简介:抗战时期,在延安的中央领导同志没有轿车,去哪儿都是骑马走路。后来有一位华侨送来了两辆小轿车。

  • 标签: 毛泽东 生平 人格修养 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