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长物志》中关于居住环境、家居空间低设计部分进行考证,文震亨对朴素的低设计观念的理解,对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推广,以及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对当代生活方式和设计是有较大影响的,这为今人从古代典籍当中寻找设计智慧,打开一扇窗口。

  • 标签: 《长物志》 可持续发展 材料 生活方式 当代价值 空间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低的概念及它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国家和广东的“十二五规划”都提出要实现低发展);其次,深入研究低家居用品的设计策略。在策略的引导下,进行低家居用品设计的教学实践,并举办专题展览,参加国内外的比赛和交流,从而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播和推广。

  • 标签: 低碳家居 设计策略与实践 传播
  • 简介:即使写实主义观念一统天下的时代,人们也早已认识到中国古代雕塑的辉煌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中国雕塑的现状却一直令人担忧,尤其是大量“审美侮辱”性的垃圾式城市雕塑,,真让识者羞于启齿。从写实到抽象,自打20世纪上半叶以来我们就一直跟从西方雕塑家亦步亦趋,不要说大多真经不传,甚至有些连皮毛都附不上。而回望自家传统,却又像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到底什么是我们的传统——皇陵雕塑、佛教雕塑还是民间雕塑?

  • 标签: 大断层 城市雕塑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古代雕塑 佛教雕塑 民间雕塑
  • 简介:王羲之最有艺术创新精神,他的字既体现着那个时代最时尚的审美追求,又很好地继承了书法的艺术传统,融俗大雅于一体,因此千余年来备受推崇,书家奉为至宝,老百姓也喜欢看,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典范。雅俗共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在创作上,以功利观念作引导,故作标新立异之态,这是艺术的偏激。艺术偏激容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50年的中国书法理论走过了一些令人遗憾的曲折之路,也出现了许多超越历史的闪光亮点。20世纪50年代沈尹默的几篇“二王”笔法论,宗白华数量不多的书法美学论文,潘伯鹰、郑诵先等几本书史、技法小册子,总算未使那一书法低谷时代出现理论上的空白。“文革”十年前后,

  • 标签: 中的书法 书法理论 视野中的
  • 简介:中国的玉石雕塑历史悠久,多少年来以其别具一格的装饰形式和特殊的蕴义而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玉雕和一般的雕刻有很大的不同点:材料的稀有与珍贵,再有就是雕刻上的不可随意性。毕竟,玉雕是先有材料,后有创作形体的,就是说人们往往是根据一块玉材的形体、颜色、硬度去联想创作形体的,这有点像南

  • 标签:
  • 简介:周韶华1929年10月生于山东荣成市石岛,现居武汉。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先后担任湖北省美术院院长、湖北省文联主席。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

  • 标签: 艺术精品 韶华 大美 代序 1950年 中原大学
  • 简介:山人为清初四僧之一,其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为明王宝后裔,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的九世孙八山人在诗书画上具有独特建树,诗的格调古怪而幽涩,充满神秘性和讽刺性,书法源于二王,颜真卿、王庞、董其昌等人能以秃笔传达出傲岸不驯的情态和流畅秀健的风神,自创一格绘画最负盛名,擅长花马、山水,其阔笔写意花乌画,以象征寓意的手法,夸张奇特的形象,简朴豪放的笔墨,孤傲雄奇的格调,

  • 标签: “八大” 八大山人 江西南昌 象征寓意 朱元璋 讽刺性
  • 简介:书法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书写材质和工具不断发生变化。"笔墨纸砚"并列是到了一定阶段之后的"合流"。书写工具作为一种媒介,必须和人之间有亲近感,毛笔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心手双畅。如今却要面对人的工具化乃至书法的工具化的现实,比如宣纸的裁剪、拼贴,形式制作,用巨大的毛笔作为道具来表演。

  • 标签: 器以载道 临摹 书写工具 工具化 亲近感 书法
  • 简介:本文针对岭南地域的物候和人文因素,在选定的地块中进行住宅空间的低设计创新与实践,提出因地制宜,用以被动式为主、主动式为辅的策略进行设计实践,处理好"环境—人—建筑"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因地制宜 住宅空间 低碳设计创新 被动式
  • 简介:杨宾是清代初期著名的书法家、学者,其所著的《瓢偶笔》是一部关于书法的通论性著作。本文对杨宾的名字号、生卒年、生活经历、交游、著述及书法等方面的史料进行了整理;对《瓢偶笔》的成书时间、版本流传及内容体例等给予了一番考辨。

  • 标签: 杨宾 《大瓢偶笔》 资料整理 考略
  • 简介:保守的“学院派”不再是中国传统八美院的代名词,而是当代艺术的领军力量。“后学院”所关注的油画领域的当代性,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去理解观念的意义来建构新的艺术语言,并从这一基础上理顺艺术教育的价值体系,使教育、传授、创造、语言探索成为符合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整体,尽力使学院摆脱原有陈旧的格局。这一努力使“后”的意义得到了延伸,“后学院”的目的也在其延伸中建构了起来。

  • 标签: 学院派 当代性 艺术本体 观念
  • 简介:昕是清代乾嘉时期着名史学家,作为一代“通儒”,他在金石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在其着作《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和《潜研堂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大量的书法理论观点,其书论大多以史家视角阐发书法史,以学术化的态度回归“史”的学科本位,对于後世书法史研究颇有启示。

  • 标签: 钱大昕 书法 金石佐史
  • 简介:在实际生活中,色彩的低与否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感观,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色彩借助于多维度空间中的墙面、地面、家具与陈设等具体的物质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进行最直接的接触,它所引发的低效应,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的,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茶染工艺的艺术设计系列产品以低色彩为原点,围绕着人、物、社会展开探索,同时借助各种媒介方式将多维度空间中的低色彩语言传播出去,引发更深层面的探索与实践,实现多维度空间中低色彩语言的可持续发展,解答人类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

  • 标签: 低碳 色彩 传播 茶染工艺
  • 简介:澂一生深研金石文字之学.于书法取得了较高成就,“写金文为开山鼻祖”,治印率先从钟鼎、古玺取法,对当时及后世的书坛、印坛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拟就其金石研究与书学成就作专题研究,并借此以对金石学与书法的内在关系窥视一二。

  • 标签: 吴大澂 成就 书学 金石文字 专题研究 内在关系
  • 简介:晚清同、光之际,继乾嘉以来的金石考据之学益盛.与此同时,商周时期的鼎彝銅器不断出土。如此之多的古代青铜器铭文,已不仅仅被作为文字学研究的对象,其书法艺术价值也开始被古文字学者们所关注,他们于考证书体源流的同时,也对上古文字金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故金石家往往也多善篆书。他们的书风古质典雅,在晚清“碑学”书坛上独树一帜。其中,吴澂顷毕生精力于鼎彝铭文研究,不但有《说文古籀补》、《字说》等重要古文字著作,而且他的金文篆书,尤为当时所瞩目。

  • 标签: 金石学 吴大澂 篆书 青铜器铭文 书法艺术价值 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