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运用比较诗学的方法,对郭沫若早期诗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论和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影响/接受关系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郭沫若早期对这两种思潮的接受都不是照单全收的,由于时代(现实)与文化传统的制约,再加上西方不同思潮的交叉影响,这两种思潮在郭沫若那里均已发生了这样那样的改变,这种改变隐含了诗学建构的某些规律性现象.文章以郭沫若早期对上述两种思潮的接受为个案,探讨的其实是一种新型诗学何以建构的问题.

  • 标签: 郭沫若早期诗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论 柏格森生命美学 比较诗学 诗学建构
  • 简介:虽然荷尔德林与惠特曼之间并无直接的思想传承关系,但是,他们对诗人与哲人的理解,对诗歌与哲学价值的规定,对生命与理性的执著探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追溯其思想根源,可以发现,希腊理念或希腊文化传统,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荷尔德林与惠特曼的诗歌与诗学,事实上,这种希腊传统是西方诗学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

  • 标签: 荷尔德林 惠特曼 诗学 希腊理念 生命理想
  • 简介:唐·伊德的身体理论是其技术现象学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创造性地将“身体”这一概念做了区分,提出了身体的三个维度.文章重点探究了唐·伊德的身体理论,并从身体与知觉相互融合这一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析.

  • 标签: 技术现象学 身心一体论 唐·伊德 身体 知觉
  • 简介:在消费文化视阈中,身体理论与身体写作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此相关的"身体批评"却一直隐而不显。生理身体与社会(交往)身体两种形态为身体的主要存在方式。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身体描写和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叙事为身体批评提供了广阔的资源。身体批评应该从身体感性、身体的伦理叙事和身体的文化政治三个维度去实施。

  • 标签: 消费文化 身体 身体批评 伦理 文化政治
  • 简介:<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变得暧昧。一个喜欢了我5年的男孩子,明知我不同意做他女朋友,还是把我当宝贝一样宠着。我曾经很不理解地问我的一个和男朋友同居的女友,是不是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来思考的动物。她很确定的给了我一个让人沮丧的答案:是的!

  • 标签: 太远 我爱 这个世界 身材苗条 会里 身材高挑
  • 简介:埃兹拉.庞德关于文学、艺术、经济、政治等领域的观点理论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他的文学理论和著作中充斥着太多的矛盾和疑惑。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梳理回顾,审视庞德的矛盾理论观点,并最终建议通过寻求并置媒介将其归结为一种对立统一的特殊存在形式,从而形成庞德独特的悖论诗学理论。

  • 标签: 庞德 悖论诗学 对立统一 并置
  • 简介:叶燮《原诗》所含诗学思想与明代公安派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对他们的继承和革新。首先,公安派主张“性灵说”,而叶燮则进一步认为诗歌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产物,提出了诗歌创作的理、事、情三要素;其次,公安派提出了文学通变观,而叶燮则提出以“正变”为核心的诗歌发展观,突破了其一味主变的思维模式;最后,公安派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思想,叶燮进一步指出诗人要有“胸襟”,以及“才、胆、力、识”四要素。

  • 标签: 叶燮 公安派 诗学主张
  • 简介:本文围绕王士旗“神韵”说的特征、审美趣味及其在中国诗论史上的意义民开论述,试图尽可能清晰地阐明渔洋“神韵”说的理论内涵,在论证王士对中国古代诗论的建树的基础上,剥去“神韵”说笼罩着的恍忽迷离的面纱,展示其对中国古代诗论的贡献。

  • 标签: “神韵”说 结理论 诗歌美学 主权 审美观照 “韵”
  • 简介:米兰·昆德拉与卡尔维诺都是后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两人在自觉进行小说创作实践的同时,又注重建构各自的小说诗学。两人在小说诗学观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注重在小说叙述节奏快与慢的书写中找到平衡,这与现代社会对小说的侵袭密切相关;两人在对模糊与精确的主题书写中有着明显的后现代小说的痕迹;两人在讨论小说与政治、哲学等的关系中引出了百科辞典型小说的概念,这为后来小说的书写可能提供了新的可供参考的创作规范和评价标准。

  • 标签: 米兰·昆德拉 卡尔维诺 小说诗学 模糊与精确
  • 简介:"阐释循环说"是以"阐释循环"为钱钟书诗学方法论特征的一种观点。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21世纪初,在"钱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虽然"阐释循环说"在钱钟书具体诗学方法的探讨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源自西方诗学的"阐释循环"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同时也有脱离钱钟书著作本身的潜在倾向,以致夸大西方诗学术语的阐释、建构功能,埋下了理论放大与失效的危险。

  • 标签: 阐释循环 钱钟书 诗学 方法论
  • 简介:2018年11月6日上午,由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和湖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延边大学东方诗话研究所及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以“东北亚诗学交流与研究”为主题的国际东方诗话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大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代表44人,有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蔡镇楚、湖南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蔡美花教授、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季、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主任詹杭伦、韩国忠南大学国语国文系教授金善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严寿澄等专家学者。

  • 标签: 东北亚研究中心 研讨会综述 学术 交流 诗学 湖南师范大学
  • 简介: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的不熟悉以及理论本身的艰深等特点,导致理论教育与专业学习相隔。如何破隔以相融,让理论教育本身深入问学者身心呢?质在强调与应用理论的实践品格。具体有技与道两条路径:就“道”而言,要充分理解理论的生命温度和学科气质,教育者、问学者能与专业理论的生命体验共振;就“技”而言,需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即建构起本专业理论的知识结构体系、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训练其本学科相关的方法论。更重要的是,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充分关注,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品格。

  • 标签: 理论教育 实践品格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国家劳动者的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身体素质则是劳动者全面素质的基础,坚持终身科学地锻炼身体,不仅能增强体质,增强劳动者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能预防多种常见病和职业病。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使受益者在有生之年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终身体育教育必然成为新世纪的体育教育思想,并渗透到国家、社会、经济、和家庭生活的每个角落。本文对终身体育的内容、形式及其意义做了简要阐述,并从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入手,对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看法。

  • 标签: 体育教育 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
  • 简介:朱光潜的“语言论”作为其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弥补、沟通了克罗齐直觉美学观的不足,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美学体系。在大量接受克罗齐“直觉即表现”的主观内在式思维,建立关感经验的独立性之后,在“艺术传达”这一问题上涉及到从“主体论”到艺术“本体论”以及其中的“语言学转向”问题,这些都促使朱光潜面对中国传统诗歌资源的时候从“点悟式”“体验式”的主体心灵鉴赏角度转向对诗歌本身语言形式上的“内在”分析。在重视语言对诗歌重要的作用同时,他提出了语言-思想-情感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关系。中国诗学本身即具有汉语的诗挂传统,而朱光潜将其与瑞恰兹的文学语言理论进行相互生发、相互变奏,最终不仅使得现代美学在学科化进程的同时加强对审美经验的阐释力度,更是为现代美学的发展塑造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

  • 标签: 语言论 现代美学 瑞恰兹 文学语言 诗论
  • 简介:生活于嘉道之际的龚自珍,之被后世学界方之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诗人、中国近代第一位诗人,不只是在于诗人跨越古、近的生命时段,更重要的是,诗人"尊情贵真"诗学思想,不仅承继古人,而且启迪来者,而诗人的诗歌创作,恰正是其诗学思想的准确诠释,这突出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剑气箫心"的真情体露和尚奇求新的艺术追求.换言之,龚自珍以其"尊情贵真"的诗学思想和"豪不就律"的诗歌创作为中国诗歌领域开辟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启动了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 标签: 龚自珍 诗学追求 诗歌创作 创新
  • 简介:华夏民族早期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方式促使了礼文化的产生。礼是身体生命活动的模式化。礼包括了习俗信仰、人生教育、制度规范等丰富的含义。实际上,人在进行思维、意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前必须有品尝、触摸、嗅闻等一系列身体感知,而礼则是对身体活动的整合。礼强调切身体验和具象思维。与传统西方文明灵肉区分导致的意识哲学不同,礼乐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哲学以灵肉、天人的合一为特征。这种灵肉合一的行动思维与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开始的身体现象学非常吻合。借鉴身体现象学方法考察礼仪所蕴含的身体思维特征,意在发现传统思维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以来显示的动态、整体、辩证的身体思维方式在今天对全人类都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 标签: 身体思维 礼文化 身体现象学 知觉的身体场
  • 简介:<正>上海市延安中学以建设学校体育文化为切入点,着力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程,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校的体育课程从单纯的体育技能教学,转移到扩展学生体育与健身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对健康行为的选择意识和决定能力上来.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 标签: 终身体育能力 学校体育文化 延安中学 健身知识 课程指导思想 走进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