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胡风的诗学思想是其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诗与人生的意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其诗学的重心,是其人生哲学、价值哲学和社会历史观的体现,是鲁迅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主客体相生相克观点构成其创作论,在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上,他认为着眼点首先是创作主体,但人生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历史、社会、人民,故诗人的创作亦然.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客观或主观公式主义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胡风的诗学主体即诗化人生哲学和创作过程的主体论审美心理学,其关于诗的题材、技巧、接受遗产、形象、语言、风格均是围绕它们展开.

  • 标签: 胡风 诗学思想 主体论 审美心理学 主体 客体
  • 简介:2001年开始,我陆续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动物随笔,这就是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玄学兽》与《哲学兽》。在相继被多家报刊连载、选载、评价之余,我逐渐感觉到原稿的稀薄

  • 标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告诉我 敲碎 巴雷尔 克里斯蒂 道之
  • 简介:本文着重阐述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诗人在其创作的楚辞作品中所建立的楚骚诗学,它的内涵特点,它与先秦两汉诗学的关系,以及它在中国诗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从而认识屈原宋玉对中国诗学发展的贡献。

  • 标签: 屈原 宋玉 楚辞 艺术风格 “缘情”说
  • 简介:苏轼不属于江西诗派,但他的艺术思想却对江西诗学的产生、发展、蜕变起着十分微妙的作用.江西诗派所走过的道路,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苏轼文艺思想的精深.

  • 标签: 诗法古人 诗法自然 苏轼 江西诗学
  • 简介:王渔洋诗学理念复杂而富于变化,经历过四个阶段的重要转变,对其详实考究才能真正理解王渔洋诗学理念的发展与“神韵说”的确立.诗学理念的转变是王渔洋诗学研究的本源问题,结合王渔洋的仕宦经历及具体丰富的诗学实践可知,其早年的诗学理念并非“神韵说”,而是经历了由“博综该洽,兼采众长”转变为“重唐音,韵胜于才”,继而转变为“越三唐而事两宋,唐宋兼取”,直至康熙二十六年之后“神韵”理论才真正确立并走向成熟.

  • 标签: 王渔洋 诗学理念 诗学实践
  • 简介:霍桑有一个很有名的短篇小说《威克菲尔德》,写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男人借口出门旅行,在离家很近的街上租了房子,在那儿一住就是二十年,全然不顾自己的妻儿,忽一日,他不声不响踏进家门,仿佛才离家一天似的。在这个小说的结尾,霍桑写道:“在这个神秘世界表面的混乱当中,其实咱们每个人都被十分恰当地置于一套体系里。

  • 标签: 诗学 困境 逃离 短篇小说 霍桑 离家
  • 简介:"朦胧"诗人的创作实践与其理论表述是非常契合的,其理论与创作实践建构起了一种独特的心理诗学观念."朦胧"诗派的心理诗学观认为,诗歌是心灵的舞蹈,是创作主体对其心灵及客观世界的审美观照、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在由文本、创作主体意念和客观世界所构成的审美张力结构中,强烈地突出创作主体意念在文本审美张力场中的作用.这既是"朦胧"诗派的主观心理诗学观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朦胧诗人区别于其他诗人的主要标志."朦胧"诗的主观心理诗学观念既与中外诗学传统有着紧密的历史继承性,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诗学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 标签: 诗学观念 创作主体 审美张力 诗派 创作实践 独特
  • 简介:朱光潜的诗学明显受到传统格调诗学的影响,表现在他对诗歌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发挥、对诗歌文体特征的强化和对“气本”思想的科学阐释等方面。朱光潜的诗学建构之理论动因在于对新诗形式失范的焦虑,因此其诗论与格调诗学传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传统转化的实践,不是简单的蹈古而是合规律的建构。

  • 标签: 朱光潜 声律诗学 格调诗学 新诗建构
  • 简介:人们对身体感觉的重视可以追溯到极其久远的时代,据《说文》的解释,“美”从“羊”从“大”,其本义为“甘”。从“美”字的起源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是十分重视官能感受的。这显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由“滋味”、“风骨”、“诗品”、“气”等范畴构成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身体话语 美意识 审美文化 文学批评
  • 简介:南方女人的身体竟然那样的小巧玲珑。他的目光正在穿透南方女人的身体。那是十年前的一个初冬,北方的一座古城,她穿的是一身毛衣毛裙,把优美的身体衬托得精致、曲折。还有那张梨花一般的脸,都对他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半个月的会议,他的目光几乎没有离开过她的身体。当然,那是被遮掩、包裹了的身体

  • 标签: 蓝印花布 给你 不落边际 就这样 她说 在山
  • 简介:南方女人的身体竟然那样的小巧玲珑。他的目光正在穿透南方女人的身体。那是十年前的一个初冬,北方的一座古城,她穿的是一身毛衣毛裙,把优美的身体衬托得精致、曲折。还有那张梨花一般的脸,都对

  • 标签:
  • 简介: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旨在建构“普世诗学”。为此,厄尔·迈纳探讨了建构“普世诗学”的通约和原则以及具体的研究路径。“普世诗学”的建构既是西方比较文学发展的结果,也是西方全球化进程中“普世主义”、“世界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全球化的进程,文化冲突的加剧和诗学民族主义情结的滋长,“普世诗学”的建构虽然面临语言、诠释等困难,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普世诗学”终将建立。虽然厄尔·迈纳最终未能建构一个清晰的“普世诗学”体系,但是,比较诗学研究的普世性目标是不容置疑的。

  • 标签: 比较诗学 普世诗学 全球化 跨文化比较
  • 简介:由《中国诗学体系论》、《中国诗学批评史》的作者陈良运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在各省市二十多位学者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下,费时一年半之力,于1995年9月在江西顺利问世。中国乃泱泱诗歌大国,在我国古代各种文体中,无论是就数量抑或质量而言,诗歌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与这种文学现象相适应,也蕴育了丰富又精深的诗歌理论。掌握一定的诗学理论,对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领悟诗歌深广的意蕴及优美的艺术表现,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近二十年来,中国文学批评这一学术领域的耕耘硕果累累,已出现了集各

  • 标签: 诗歌理论 中国诗歌 陈良运 论诗 中国文学批评 批评史
  • 简介:比较文学中的'比较诗学',涉及到从'词语'、'文化'到历史'语境'和翻译转释等许多方面.有关论争近来不断增多.本文仅就所谓中西之间的'中介者'等提法,阐发作者的观点,以期引起更为深入的研讨.

  • 标签: 比较诗学 比较文学 论争 作者 语境 文化
  • 简介:早在第一次乡村诗学展览尚未出炉之前,郭鸿蔚就已经蓄谋了它的续集。他在展示梁远苇作品的那堵假墙上开了一个暗门,在后面贴着真墙位置悄悄地种了一排爬山虎。这一看似无心插柳的举动,纯属艺术家的个人意愿所趋,将室外超常生命力的植物挪到室内,并为自己的视觉环境提供宝贵的绿色。这一行为同时也让观者有幸在第二次展览上看到了那些长得依依歪歪且颓废的常青藤。

  • 标签: 诗学 乡村 生长 个人意愿 视觉环境 爬山虎
  • 简介:郑板桥论诗强调诗歌要与社稷民生有关,紧贴现实,关注民生痛痒,持一种功利主义的诗歌观念.因而在他看来,诗人要有'以天地万物为心'的性情.为了表达这种性情,为诗当求不墨守成规,自立门户,自出己意.

  • 标签: 郑板桥 诗论 现实性 性情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5
  • 简介:【关键词】唐代/规范诗学/诗格/写什么/怎么写,但在诗格类文献中,唐人不言诗法

  • 标签: 唐代规范 规范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