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陆澄得知儿子病危,因而忧闷不能堪,阳明先生批评他爱亲偏了,已是私意。然而当阳明得知自己父亲病危时,却“欲弃职逃归”,这其中的差异值得探究。其实,阳明先生对陆澄的提点是基于理性的考量,但当自己遭遇此种危急时,则依于直觉之情。此情是人性深处的直觉的亲情,顺此情才能心安。安与不安,不是从理论推导、逻辑论证中得到的,而是情感的恰当安顿,心安是儒家面对内在困惑或道德两难处境时选择的依据之一。儒家肯定亲情,但不止于亲情,而是将其扩充、提升为普遍的仁爱之情,将“亲亲”与“仁民”、“爱物”统一起来,确立了由孝及仁.由身、家及天下的实践路向,扩充家庭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和谐。这也为我们的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今天,我们应当重拾儒学,彰显其在慰藉心灵、和谐群体与稳定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重大意义。

  • 标签: 王阳明 顺情 心安 道德
  • 简介:儒家以其特有的超越理念昭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儒家的“内在超越”有两个基本要素与市场经济的精神生活方式的转变相适应:一是“在世超越”,二是责任意识。儒家的超越观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思想资源。

  • 标签: 儒家 内在超越
  • 简介:理学家以《四书》为依托,从《四书》开发与阐明的儒家心性论和人伦道德学说实现了人学为本旨的而表现为以理念形态的儒学的复归,质言之,实现了以人伦为本位的儒学的归位。以此言之,理学的兴起亦可谓是儒家人伦道德学说的重建与振兴。

  • 标签: 理学 儒家 人伦道德 回归 振兴
  • 简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指引下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儒家商务伦理思想之义利观、忠信观、仁爱观、中和观对当今企业构建义利合一、忠实诚信、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的伦理文化,并将儒家商务伦理思想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标签: 儒家商务伦理 企业伦理文化 现代应用
  • 简介:中西哲学家越来越希望更好地解读儒家和早期儒家,中西哲学对话的根源就是这种需要。本文认为,在进行中西哲学比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到某种积极的路径在儒家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中达成共识。以此为前提,本文探讨了儒家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在道与善、"人"的概念、"人"的潜能以及实现潜能的方法等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 标签: 共识 比较 儒家 亚里士多德
  • 简介:儒家经济伦理研究——先秦儒家经济伦理的问题脉络与观念诠释》是全面探讨儒家经济伦理的一部著作。该著发展了儒家经济伦理的理论能力,进而与当代西方经济伦理学展开对话,共同为解释和指导当代经济伦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具有返本开新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的特点。

  • 标签: 儒家经济伦理 问题意识 理论建构
  • 简介:江苏宜兴"双独"夫妻身亡,通过试管婴儿遗留四枚冷冻胚胎应该如何处置引发争议。人的生育权应该是一种自然权利、人权和人格权,胚胎应该具有"准人格"道德地位。"宜兴案例"的判决启示我们,应该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反思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儒家家庭主义价值决定着生育主体具有家庭性。因此,应该赋予家庭处置遗留胚胎的权利。

  • 标签: 遗留胚胎 自然权利 人权和人格权 “准人格” 儒家家庭主义 处置权
  • 简介:从明末清初到近代的几百年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动导致传统儒家经济伦理与苏商伦理精神发生直接冲突。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苏商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观念的差序梯级形态,推动苏商逐渐形成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具有江南地方文化特征,兼收并蓄、融合并包的完整的苏商伦理体系。

  • 标签: 差序格局 儒家经济伦理 苏商精神
  • 简介:在勒维纳斯的哲学规划中,繁衍为主体打开了一种开放性的时间。在这种时间中,自我通过父道和孝道.让自身在亲子关系中成为面对他者的伦理主体。勒维纳斯对亲子关系的这种论述与儒家的慈孝存在共通之处.且能为儒家的亲子观念给出某种合理性证明。不过,由于勒维纳斯将亲子关系的重心放在为他人的伦理责任之上.他的父道和孝道观念又能为儒家的亲子伦理提供一些另类的补充说明。

  • 标签: 父道 孝道 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