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皮肤覆盖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中毒后的皮肤表现可以给临床医生判断病因、了解病情提供宝贵的线索.

  • 标签: 中毒皮肤 皮肤表现 表现处理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25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5小时于2000年9月4日来诊.腹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伴呕吐胃内容物一次,无发热、腹泻.前1天因"全身皮疹、腹痛、呕吐"来本院皮肤科就诊,经处理后好转出院.20天前于本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无不适.体检:T36.8℃、R20次/分、P80次/分、BP14/8kPa,神志清醒,心肺体查无异常,腹软,上腹部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余腹无压痛.血常规WBC14.1×109/L、分叶68.4%.初步诊断为"腹痛查因:急性胃炎?".予抗炎、解痉处理约12小时,症状无明显缓解.后因发现胸部及四肢又有少量新出现的皮疹,考虑为腹型荨麻疹.经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维丁胶性钙、克敏能等处理,症状消失出院.一周后回院随诊,腹痛未再发作.

  • 标签: 例报告 腹痛表现 荨麻疹例
  • 简介:自CT应用以来,不少临床仅以头痛、呕吐、颈强直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被证实为脑叶出血或原发性脑室出血,因其无明显瘫痪症状,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现报道37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9例;年龄17~83岁。其中脑叶出血31例,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6例。有高血压病

  • 标签: 脑叶出血 原发性脑室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要表现 脑出血 颈强直
  • 简介:目的:对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头颅CT、MRI)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年龄高峰为60~79岁,临床表现较急,以运动减慢一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②伴发的高危因素中,以高血压、糖尿病为最多见,且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血脂增高和c反应蛋白指数增高:③经头CT、MRI影像学检查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见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88.3%),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起病形式较急.多伴有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头影像学有明显的缺血改变。

  • 标签: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点 影像学改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告之恶性血液病患者病情对患者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2例进行研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对患者告之病情,分为知晓组,同时抽取同期隐瞒病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2例作为隐瞒组。告知组于治疗前1周参考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方式进行逐步病情告知,并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隐瞒组不告之患者病情。患者刚确诊(知晓组患者告之前)及治疗第1周期、第2周期结束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观察第1周期和第2周期患者依从性。结果刚确诊时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周期开始前知晓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高于隐瞒组(p<0.05),第二周期开始其知晓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第一周期下降,而隐瞒组持续升高至第二周期开始前已高于隐瞒组(p<0.05)。第一周期隐瞒组依从性好47例,可12例,差3例,知晓组依从性好11例,差39例,12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隐瞒组依从性显著高于知晓组。第二周期隐瞒组依从性下降,依从性好23例,依从性可25例,依从性差14例,而知晓组在经过第一周期后,表现为依从性升高,其中依从性好34例,可21例,差7例,第二周期知晓组依从性反而高于隐瞒组(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知晓病情短期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但会降低患者的远期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远期遵医行为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知晓病情 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