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游离皮瓣是否造福于患晚期口腔的老年人。材料与方法翻阅病人的住院记录,从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分别是77.5±10.4和72.1±10.8。接受游离皮瓣修复重建的病人反馈咀嚼功能更好(p=0.039),而且他们的外貌和味觉功能也得到更好的恢复。但是,游离皮瓣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手术费用。结论对患晚期口腔的老年病人接受游离皮瓣修复应该谨慎。

  • 标签: 游离皮瓣重建 非游离皮瓣重建 晚期口腔癌 功能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颈鳞状细胞中Aurora-A、MCM7和HPV16E7的表达及病理学情况。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4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手术切除宫颈新鲜标本90例,依据宫颈病变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正常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20例)、CINⅡ组(15例)、CINⅢ组(15例)、宫颈鳞癌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在宫颈不同病变、临床分期、病理情况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观察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鳞癌组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a~Ⅱb期宫颈鳞癌组织中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a~Ⅰb期宫颈鳞癌组织,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高分化、中分化宫颈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305、0.306、0.304,均P<0.05)。结论Aurora-A、MCM7和HPV16E7蛋白在宫颈前病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蛋白联合检测可以为宫颈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Aurora-A MCM7 HPV16 E7 表达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热疗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的毒性增效作用及治疗卵巢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卵巢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应用常规治疗、热疗联合顺铂治疗方法)和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顺铂治疗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卵巢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缓解率、治疗2d后SKOV3细胞凋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卵巢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缓解率、治疗2d后SKOV3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卵巢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卵巢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CD4、CD3、CD8以及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卵巢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疗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的毒性增效作用效果显著,与此同时能够提高治卵巢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热疗联合顺铂 人卵巢癌细胞 毒性增效作用 卵巢癌恶性腹腔积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早期子宫内膜患者共136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68例,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数;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开腹组术后12个月发生尿失禁26.47%,与腹腔镜组的23.5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的FSFI(女性性功能量表);两组患者性兴奋、性高潮、阴道润滑、性疼痛和FSFI总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性欲望和性满意度评分较开腹组高(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远期性生活情况,较开腹手术的术后复发情况对比无差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早期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扶正祛瘀法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术后患者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11随机数字分2组讨论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宫颈术后患者80例,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40例研究组接受扶正祛瘀法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状况,如免疫功能、疗效等,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高于对照组72.50%,且P<0.05。对比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8+、CD4+、NK),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扶正祛瘀法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术后,其疗效突出,可加强患者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功能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扶正祛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8例局部中晚期鼻咽患者。抽选正常人24例为对照1组。检测三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对照2组与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高于对照组1组(P<0.05);而对照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高于观察组(P<0.05)。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结论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可作为检测局部中晚期鼻咽患者主要指标,由于鼻咽患者极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和血栓栓塞,所以,对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指标加强检测,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 纤维蛋白原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50例经病理确诊的PHCC患者、107例肝硬化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6和GP73水平。结果:PHCC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中位数147.57pg/L)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中位数30.75pg/L)及正常对照者(中位数0.11pg/L)(P〈0.05);PHCC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中位数234.56ng/mL)亦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中位数128.04ng/mL)及正常对照者(中位数43.87ng/mL)(P均〈0.05);PHCC患者血清中IL-6和GP73的阳性率(68.00%、60.00%)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27.1%、37.4%)及正常对照者(6.0%、2.0%)(P均〈0.05)。采用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联合IL-6或GP73诊断P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6.0%和70.0%,均优于AFP单独检测(灵敏度46.0%);而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PHCC的灵敏度最高,为78.0%。IL-6及GP73水平与AFP水平间均无相关性,AFP阴性PHCC病例的IL-6阳性率为55.56%,GP73阳性率为44.45%。结论:IL-6和GP73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诊断PHCC的灵敏度,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样本研究验证。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高尔基体蛋白73 原发性肝细胞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表浅层膀胱使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集治疗的表浅层膀胱患者170例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取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采取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可对比性。结论采取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表浅层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理想,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低,创伤比较小,值得在临床引用上推广。

  • 标签: 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表浅层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的疗效、毒副反应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71.43%高,患者1年后死亡率0.00%比对照组23.81%低,P<0.05;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与同步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毒副反应,对患者的病情预后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局部晚期宫颈癌 三维适形放疗 同步化疗 毒副反应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子宫内膜全面分期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子宫内膜全面分期术的患者100例,年龄50~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罗哌卡因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B组)。A组于手术结束后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20ml;B组给予0.5%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1μg/kg,每侧20ml。两组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含舒芬太尼1.0μg/ml,地佐辛0.1mg/ml,昂丹司琼16mg,0.9%氯化钠稀释至100ml)。术后入PACU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心电图、呼吸、SpO2。记录术后2、4、8、12h的VAS及Ramacy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8h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4、8、12hB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和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子宫内膜全面分期术术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罗哌卡因 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临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患者的治疗当中,经患者尿道给予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肿瘤整块切除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需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参照组,且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对象,具体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患者的手术治疗而言,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治疗方案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并发症 切除术 尿道 手术时间
  • 简介:目的:应用UroVysion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检测试剂盒,检测膀胱尿路上皮患者染色体3、7、17号和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9p21)位点的畸变情况,探讨这4种染色体畸变的临床意义及其组合辅助诊断膀胱的可行性。方法:采用UroVysion试剂盒中基因识别位点探针(LSI)9p21基因探针和着丝粒3、7、17探针(CEP3、CEP7、CEP17),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60例膀胱患者和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统计分析每条染色体在膀胱患者中的畸变率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间的关系,计算4种探针组合检测膀胱的总阳性率。结果:①用FISH法检测发现,60例膀胱患者的尿脱落细胞核中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均有较高的畸变率,分别为61.7%(37/60)、56.7%(34/60)、55.0%(33/60)及66.7%(40/60)。3、7、17号染色体畸变中,除3例患者表现为17号染色体单倍体,其余均表现为多倍体,各染色体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21位点纯合性缺失者7例(11.7%),单体者22例(36.7%),多体者11例(18.3%),9p21的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0例膀胱患者4种探针组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56.7%。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中有2例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度为90%。结论:我国人群中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率很高,而其畸变与膀胱的早期发生、进展过程、恶性程度等密切相关。UroVysion试剂盒可在我国人群中开展应用,但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国外报道低。进一步寻找适用于国内膀胱的最佳探针组合,制定适当的阳性判断标准是非常必需的。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畸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局部晚期鼻咽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同步放化疗方案,两组采用相同的方案和疗程,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病情缓解率和3年内患者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近期疗效方面,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91.18%(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方面,随访3年,研究组转移率为11.76%(4/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11/34);研究组生存率为91.18%(31/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局部晚期鼻咽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方案,对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顺铂 同步放化疗 局部晚期鼻咽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的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早期宫颈患者6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道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术治疗早期宫颈患者,患者的手术、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期间的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整体预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经腹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宫颈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并观察B超对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PMTC患者共24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颈对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观察B超对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情况。结果240例患者中,共72例出现中央淋巴结转移,占3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包膜侵犯为PTMC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超诊断为侧颈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素。B超诊断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56%和83.33%。结论针对中央区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应提前进行临床干预,高分辨B超对预测PTMC的颈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侧颈淋巴结转移高危患者需进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超 诊断 颈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6例(102耳)鼻咽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鼓室冲洗及鼓膜穿刺抽液方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治疗组的有效率80.00%,对照组的有效率67.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普米克令舒鼓室冲洗法治疗鼻咽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单安全,听力恢复较好,比较传统的鼓膜穿刺,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鼓膜置管 耳内镜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对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的治疗效果及其复发率。方法择取本院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患者(MIBC),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精确检查诊断,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是35例,女性患者是2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0.1±1.5)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1.0±2.4公斤;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是30例,女性患者是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8±2.8)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0.4±1.6公斤。给予研究组患者先行膀胱部分的切除手术,手术后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进行全身化疗以及药物羟基喜树碱的膀胱灌注疗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行根治性的全膀胱的切除手术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疗法。观察2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其5年的特异性的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5年的特异性的生存率分别是64%和60%,而对照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5年的特异性的生存率分别是62%和58%,经过数据的分析可得,χ2=0.9824,差异不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PC手术与辅助化疗的联合应用对于局限性MIBC的治疗效果和RC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具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且能保留部分膀胱,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膀胱部分切除术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局限性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与根治性肾切除术对肾细胞患者术后肾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实施根治性肾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结果在术后引流时间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极小,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血红蛋白方面两组无差异,而尿肌酐方面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指标明显比观察组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的效果要高于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住院时间短,能减轻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进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 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