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近十年来,尽管我们对病理学的了解是突飞猛进,但许多疾病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基因研究通过基础实验和一系列复杂的研究工具发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分子异常,从而为阐明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时机.本综述将举例说明基因研究提高了我们对分子病理学的理解,并对一般复杂性疾病的研究具有潜在的优势.

  • 标签: 疾病发展过程 基因组医学 生物学 分子病理学 探针 复杂性疾病
  • 简介:肺部阴影常为肺瘤、结核、肺部炎症具体表现,况且这三种疾病的病源各有不同,发病时均自支气管向肺泡蔓延浸润,并使肺泡内发生炎性渗出,因此呼吸道症状及早期影像均有共性表现,很难通过临床症状、影像进行明确诊断。本文通过86例肺部阴影和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原因。认为对肺炎、肺癌、肺结核的定性诊断更有充分科学根据、不能根据一张病史,几张胸片就作出诊断。临床上常出现这三种疾病的误诊,尤其是在明确诊断前,盲目应用大量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甚至抗癌药物或化疗。徒然增加病者痛苦,甚至给病者带来不可逆的身心损害。因此只有不断提高诊断不平,才能更好的为人民保健事业作出贡献。

  • 标签: 肺部阴影 影像学检查 诊断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经皮肺穿刺活检
  • 简介:大肠疾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结肠癌是位居第二的死亡相关性肿瘤,在英国,每年约有34000例新发病例。炎症性肠病,特别是Crohn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有效的影像诊断和定位很重要。影像可提供结肠症状的病因或可筛查具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患者。结肠镜检是最重要的检查,因其既检查了整个结肠,又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 标签: 影像学 结肠镜检查 大肠疾病 适应证 肛管
  • 简介:随着系统生物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直,现代医学的研究正由微观、实体的探索向宏观、系统的角度转变。代谢是继基因、转录、蛋白质后系统生物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是一种新的整体性的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生命体所有代谢物及中间体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代谢组学 系统生物学 蛋白质组学 医学思维 现代医学
  • 简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少见的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为1/10000~1/1000。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误诊率较高,且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发生则对母体和胎儿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有关本病临床诊断、治疗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关于其影像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收集了我院近期收治并确诊的4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PCA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就其影像特征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 影像学表现 妊娠期合并症 临床表现 影像学资料 影像学特征
  • 简介:目的药物基因方程对华法林剂量的预测作用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准确性仍受到种族和包括华法林剂量在内的多种临床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接受低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中,验证遗传因素对华法林治疗剂量的影响,并分析药物基因方程对华法林不同剂量范围的预测效果。方法在接受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为1.6~2.5)的中国患者队列(n=282)人群中,检测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的关系。根据华法林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1.5mg/d),中间剂量(1.5~4.5mg/d)和高剂量(≥4.5mg/d),分别评估8个药物基因方程在各组患者中的预测效果。预测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剂量预测值位于实际值20%界限内的患者比例(20%内患者比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绝对误差的平均值(MAE)。结果华法林的稳定治疗剂量在各个基因的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和野生基因型携带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YP2C9-3:P〈0.00l;VKORC1-1639A/G:P〈0.001;CYP4F2*3:P=0.025)。来自白种人群和混合人群的药物基因方程在华法林高剂量中预测效果最好,而来自亚洲人群的方程在中间剂量中的预测效果更好。所有方程对低剂量患者的剂量预测效果均不佳。结论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均与中国人群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相关。已有的药物基因方程尚不能有效的预测华法林各个剂量患者的稳定治疗剂量。

  • 标签: 华法林 药物基因组学程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急性胰腺炎(AP)按病理组织及临床表现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影像检查对AP的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但影像表现较临床表现存在时间滞后性。如SAP早期病情很重,而CT征象并不严重;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缓解,影像征象却逐渐加重。本研究动态观察A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的变化,探讨它们的相关性。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关性分析 影像学变化 病情判断 轻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21例浆液性囊腺瘤、12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癌的CT影像资料,分析肿瘤部位、单(多)囊、最大囊直径、囊壁特征、囊内分隔、肿瘤边界、肿瘤与胰管关系等影像征象。结果21例浆液性囊腺瘤中17例位于胰头颈部,5例位于胰体尾部,其中1例为多发;均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1.8Olll;4例囊壁或分隔有钙化,7例分隔可见软组织成分;10例胰管轻度增宽。12例黏液性囊腺瘤中6例位于胰头颈部,6例位于胰体尾部;4例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4.5cm;1例分隔可见钙化,6例囊壁可见软组织成分;2例胰管扩张,3例胰管轻度增宽。6例黏液性囊腺癌中5例位于胰体尾部,1例位于胰头颈部;4例为多囊,平均最大囊直径为5.1cm;1例分隔可见钙化,5例囊壁可见软组织成分;1例胰管扩张,1例胰管轻度增宽。所有病灶与胰管均不相通,增强后病灶软组织成分及分隔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对于少数不典型表现病例,诊断仍存在困难。

  • 标签: 胰腺肿瘤 囊腺瘤 囊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对于颈动脉斑块的评估,经典的策略是通过影像进行狭窄程度分级,从而决定临床干预方式.而随着临床经验和研究证据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斑块稳定性这一指标比狭窄程度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症状和预后、评估再血管化指征.本文整合了近年来经典或新型影像技术(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分子成像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斑块形态及稳定性方面评估的原理和优劣,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 简介:鉴于世界范围的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心力衰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蛋白质技术现已能对组织和血液中的蛋白谱、蛋白功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相关研究。目前,该技术已被有效地应用于各项心衰研究,并发现多种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心衰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相信随着蛋白质技术更迅速的发展,以及更广泛地被运用于心衰研究,人们将会不断深化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有潜力发现更多新的生物标志,从而为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估、治疗等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蛋白芯片 心力衰竭
  • 简介: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the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随着病理组织对其认识的深人,近年来逐渐被临床、影像科医师所关注。由于其局部切除后预后良好,因此术前的明确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SPTP病例的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SPTP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影像学特点 病理对照 手术方式 诊断水平 病理组织学
  • 简介:目的探讨以囊性成分为主的甲状腺癌(predominantlycysticthyroidcarcinoma,PCTC)的超声和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以囊性成分为主且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超声图像,并观察其内实性成分的偏心结构、边缘不规则及血流丰富程度3项超声特征在所有PCTC中的分布情况;对其中9例PCTC的CT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内实性成分的边缘不规则、强化不均匀及乳头状结构3项CT特征在PCTC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0例PCTC的整体形态在超声图像中26例(86.7%)呈卵圆形、24例(80.0%)边缘光滑,其内实性成分26例(86.7%)呈偏心分布、20例(66.7%)血流丰富、19例(63.3%)边缘不规则,仅7例(23.3%)出现微钙化;且全部PCTC内实性成分均存在偏心结构、边缘不规则及血流丰富3项超声特征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9例PCTC的实性成分在增强CT图像中7例(77.8%)边缘不规则、6例(66.7%)强化不均匀、6例(66.7%)具有乳头状结构,且均存在以上3项CT特征的一项或一项以上。结论当以囊性成分为主甲状腺结节内的实性成分在超声或增强CT图像中出现一些可疑恶性的影像特征时,应警惕PCTC的可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一直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术前准确了解其状态,不仅能预测乳腺癌的分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还能指导术中腋窝淋巴结的清扫范围等[1]。腋窝淋巴结通常分3:Ⅰ即胸小肌外侧,包括肩胛下、中央,腋静脉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等;Ⅱ即胸小肌后,指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Ⅲ即胸小肌内,位于胸小肌内侧的腋淋巴结,即锁骨下淋巴结[2]。据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如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为阴性,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如评估为阳性,根据临床分期,行相应的治疗模式[3]。因此,术前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尤为重要。医学影像对腋窝淋巴结状态的评估是不可缺少的。

  • 标签: 腋窝淋巴结 淋巴结状态 影像学评估 乳腺癌预后 前哨淋巴结活检 胸肌间淋巴结
  • 简介: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及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脑的结构及功能影像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可帮助鉴别不同运动障碍疾病患者的脑内解剖病变部位(定位)和功能障碍原因,并有助于临床药物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1]。尤其是随着我国PD诊疗的日益规范,神经影像检查已成为PD及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帕金森病 影像学检查 诊断 专家共识
  • 简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reversibleeneephalopathysyndrome,PRES)是一种新提出的临床影像综合征,PRES最初是由Hinchey等提出,近年来,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我院发现的1例复习相关文献,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腺鳞癌的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胰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7例胰腺腺鳞癌发病年龄平均为57岁,肿瘤位于胰头及钩突部5例,胰体尾2例,瘤体直径平均(3.5±1.5)cm,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黄疸.腺鳞癌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实体部分由导管腺癌成分和鳞癌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本组鳞癌成分占10%~60%.鳞癌占优势的胰腺腺鳞癌影像表现为囊实性占位,本组有5例,且肿瘤体积越大,其中央囊性区直径与瘤体直径的比值就越大.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均呈低密度,囊性区内无分隔,囊周多伴有不规则小囊.实性结构在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明显强化,本组有2例.伴有胰胆管扩张5例,伴胰腺萎缩4例.结论鳞癌占优势的胰腺腺鳞癌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和病理学表现,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胰腺肿瘤 腺鳞癌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临床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中国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药物基因关联因素。方法严格按照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募集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60岁以上患者,并给予常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采用光密度比浊法检测患者服用稳定剂量氯吡格雷后第5日的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SnapShot基因分型法检测氯吡格雷的代谢和作用通路上的候选相关基因变异型(包括PONlQl92R,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以及ABCBlC3435T)。结果在24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在候选的氯吡格雷代谢和作用相关基因变异型中,仅有CYP2C19*2基因型与氯吡格雷稳定治疗后的血小板反应性显著相关(P=0.001),其中CYP2C19*2携带者口服稳定剂量氯吡格雷第5日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46.1%±21.25%)显著高于非携带者(39.38%±19.44%,P〈0.001)。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经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等临床环境相关因素后,CYP2C19*2仍与患者稳定剂量治疗下的血小板聚集率密切相关,它能够解释22.2%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个体间变异(P=0.001)。结论CYP2C19*2是影响中国汉族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的主要药物基因相关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反应性 药物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