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性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呼吸道及肺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气管切开作为观察对象,并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及呼吸频率比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同时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气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危重患者气管切开采用综合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道情况,使肺部感染率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危重患者 气管切开 呼吸道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纳入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中医院骨科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单纯内踝骨折患者66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两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6例。分别于入院时、修复后3个月按照Kofoed评分标准进行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患者随访3-12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0例中28例切口甲级愈合,2例切口乙级愈合;骨折解剖复位30例,复位不良0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36例中切口均甲级愈合,解剖复位均固定良好。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按照Kofoed评分,3个月随访时,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踝关节评分满意率为97.0%,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满意率为100.0%。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内踝骨折均有肯定的疗效,但经皮空心加压螺钉置入内固定创伤小,可减少感染率,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锻炼。

  • 标签: 经皮空心加压螺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单纯内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减压伴硬膜外层切开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ACM-SM)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ACM-S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与观察组6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枕骨大孔减压伴硬膜外层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枕骨大孔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260,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ACM-SM患者采用枕骨大孔减压伴硬膜外层切开术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枕骨大孔减压术 硬膜外层切开术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50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常规组,50例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患者中腕关节恢复的优良率为70%,观察组患者中腕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8%,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腕关节的恢复情况,效果显著。

  • 标签: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胆管切开取石术与肝段切除术在肝内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5-2016.1入诊我院的106例肝内结石患者分为A、B两组各53例,其中A组使用胆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肝段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A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0、24、9,B组以上例数为26、25、2,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A组83.02%,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发现A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以及胆管炎各2例,黄疸症以及膈下脓肿各1例,结石残留5例,B组仅有膈下脓肿、结石残留以及黄疸症各1例,B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66%低于A组24.53%,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胆管切开取石术,对肝内结石患者进行肝段切除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段切除术 肝内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射精管切开(transurethralresectionofejaculatoryduct,TURED)联合精囊镜治疗顽固性血精的效果。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09月期间我科收治10例顽固性血精患者,常规采用精液分析、经直肠超声检查及前列腺MRI对其进行诊断。10例顽固性血精患者均行经尿道射精管切开联合精囊镜治疗,术后随访2~10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0例患者随访2~10月后血精消失,随访期间无血精复发,没有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月发生急性附睾炎。结论经尿道射精管切开联合精囊镜手术成为治疗顽固性血精的患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 精囊镜 血精 射精管
  • 简介: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脱离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湿化氧疗组(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常规组(传统人工面罩湿化吸氧)各35例,对比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气道湿化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影响。结果治疗前,湿化氧疗组和常规组的PaO2、PaCO2、Sa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h、治疗24h后,湿化氧疗组患者的PaO2、SaO2均高于常规组(P〈0.05),PaCO2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情况进行评价,湿化氧疗组的气道湿化满意度80.00%高于常规组54.29%(P〈0.05);湿化氧疗组过度气道湿化0.00%低于常规组的11.43%(P〈0.05);治疗过程中,湿化氧疗组的并发症率11.43%低于常规组40.00(P〈0.05),湿化氧疗组发生生院内获得性肺炎6例(17.14%)低于常规组的14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维持稳定的血气水平。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肺炎 细菌性 交叉感染 氧吸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以气管切开手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所具备并发症预防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均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行以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产生概率(13.16%)显著低于对照组(34.21%),护理满意度(94.74%)优于对照组(78.95%),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产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常规手术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中,将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应用于观察组中,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以及6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以及27.5%,数据间经比对计算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选择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手术 常规手术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过后一期缝合运用到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施以治疗过后的成效。方法抽选2015年5月到2017年8月来本院医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6例同时分为两组,试验组38例施以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过后一期缝合加以治疗,对照组38例施以放进T管引流加以治疗,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过后的各大手术状况、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比较就指出了,试验组经过治疗过后的各大手术状况、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过后一期缝合运用到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施以治疗过后具备尤为优良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气道应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脱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试验组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气道处理,给予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滴入液体湿化气道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咳嗽和痰液黏稠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时间与置管时间。结果试验组刺激性咳嗽和痰液黏稠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护理时间和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气道应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脱机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氧气雾化 湿化气道 气管切开脱机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的6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循证护理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气道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8%,较对照组患者的20.6%低(P<0.05),切开置管时间为(20.5±4.6)d,较对照组患者的(25.1±4.3)d短(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实施气道护理,能够预防气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缩短患者切开置管时间。

  • 标签: 循证护理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术 气道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传统切开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就诊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11例,按照患者选择手术方式的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实施传统乳腺肿瘤切除术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48例进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瘢痕长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优于传统切开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 标签: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 传统切开术 乳腺良性肿瘤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4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的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距离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使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更快的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 内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喉罩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整取抽样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38例,采取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喉罩麻醉,察两组术后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采取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喉罩麻醉的效果较好,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七氟醚 舒芬太尼 喉罩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S)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150例,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URS组和RPLU组,各75例,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RPLU组在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上显著高于URS组(P<0.05),术后并发症上显著低于URS组(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RS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与RPLU比较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而RPLU手术成功率高。

  • 标签: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上段输尿管结石,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80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实行气管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率、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手术作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尽快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患者正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颅脑外伤 脑出血 神经功能 并发症率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经皮撬拨与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患者选择更佳的治疗方式。方法分析在2014年5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经皮撬拨(42例)和切开复位(42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①经皮撬拨组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Bohler角及Gissane角减小,跟骨高度减小,跟骨宽度增加。②切开复位组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均无显著变化。③两组对比术后1年切开复位组较经皮撬拨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增大更明显,跟骨高度增加更多,跟骨宽度减小更明显(P<0.05)。结论长期随访后发现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患者愈后更佳,切开复位法可作为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经皮撬拨 切开复位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