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伊格尔顿的女性主义研究是其身体理论的延续,其理论资源主要来自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目的在于寻找一种理想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将女性的某些文化品德以及女性的反叛力量视为重要条件,女性、文学及美学的亲缘关系,也促使伊格尔顿关注女性主义。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女性主义,伊格尔顿均以其政治理论及政治目标作为评价标准,由此可见,伊格尔顿的女性主义批评并非单纯地从女性解放立场出发,而是基于其理论建构与政治诉求的需要,在他看来,女性主义不具备独立意义,而是作为政治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具有关联作用的有效点。

  • 标签: 伊格尔顿 女性主义 身体理论 政治批评
  • 简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是内容丰富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不能把它庸俗化为非阶级性的理论、支离破碎的个别词句或习惯性的常识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不能教条主义、封闭僵化地对待;需要通过理论灌输来武装群众,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不能自发主义、修正主义地对待。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列宁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
  • 简介:9月1-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吴向东、鲁克俭、罗松涛、徐克飞应特赛德大学(TeessideUniversity)考灵(MarkCowling)教授的邀请参加会议。张曙光教授提交题为“唯物史观与中国经验”的论文,提出应把唯物史观与近代以来的“中国经验”相结合。吴向东教授宣读题为“中国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论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重塑社会价值秩序、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国家认同感、形成与中国的经济地位相应的文化软实力。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经验 论坛 大学哲学
  • 简介:中国学界往往把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解读为启蒙已经、也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即转化为神话、迷信和野蛮。启蒙辩证法只有这一条不归路径。这种颇成问题的解读与讲究操作和手段的当代中国操作主义思维相结合,促生和加重着当代中国的虚无主义。按照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法解读《启蒙辩证法》,对于正确理解《启蒙辩证法》、中和日趋严重的虚无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启蒙辩证法 解读 操作主义 中国传统辩证思维
  • 简介: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便于和国际出版物接轨,以及推进本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本刊在采用最权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则的基础上,特制定如下规定。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 标签: 投稿格式 研究投稿 美学研究
  • 简介:用于描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第三世界的观念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产生。当美国领导的资本主第一世界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第二世界在冷战中为争夺全球的统治地位而斗争时,第三世界常常成为战场或者军事行动的演出场所。这个被认为是欠发展的第三世界同时还充当着一场指向全球现代化之命运的战争的炮灰、晴雨表以及掠夺物,这种命运就是:世界的三分之二,"其未来已经押在资本主或者社会主义身上"。

  • 标签: 第三世界 毛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全球现代化
  • 简介:“存在”和“应该”如何统一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此问题所引发的困境在中国哲学语境中亦存在。在《易传》中,道德上的“应该”常常以自然中的实存(尤其是“天”)为依据。这种模式使《易传》的德性论陷入了“自然主义”伦理学的困境,但道德命题并不是纯然的分析命题,道德实践也不是简单的逻辑演绎。不同于西方的是,古代中国人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综合进了深刻的忧患意识和道德自觉。这使其在道德起源论的形式上更加丰富、更具人文色彩。也正是这些外在因素的契入,使《易传》的德性论模式反而具有了不同于西方他律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独特内涵。

  • 标签: 《易传》 德性论 自然主义的谬误 道德综合命题
  • 简介:就朱光潜公开发表的文章看,其最早提及马克思可以追溯到1922年,但是直到1948年前后,朱光潜才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朱光潜对马克思主义的犹豫态度,从接触、疏离到接受,其间经历了26年,这是由朱光潜的思想性格和学术品格决定的。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和纯粹的学者,这决定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主要是在学理层面的,而不是政治层面的;也正是基于此,朱光潜在建国后将研究重心调整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上面来,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细读和钻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为实践美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

  • 标签: 朱光潜 马克思主义 自由知识分子 学术品格
  • 简介:<正>孟子(约公元前371——289年),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从总体上说,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他倡导先验的性善论,认为人人生下来都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四端”,四种道德萌芽(见《孟子·公孙丑上》,以下仅注篇名)。并且认为这四种道德萌芽是天赋予人的,只要人们善于发挥理性自觉,扩充“四端”,

  • 标签: 孟子 道德思想 唯物主义 水火 道德观念 齐都
  • 简介:现代主义是新时期文学中最早涌现的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文艺思潮。新时期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思想解放的时代潮流,以及新时期文学发展自身的需求密切相关。现代主义新诗潮的崛起、新潮小说的探索、现代主义色彩的新潮话剧的出现,是现代主义文艺观念在创作实践方面的重要表现。新时期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改变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深刻影响着中国当代诗歌、小说、戏剧、影视艺术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趋向。

  • 标签: 现代主义 思潮 朦胧诗 意识流小说 荒诞
  • 简介: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有四大创造:着重思想建党,这是落后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的奥秘;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胜利的法宝;发扬三大作风,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民主"新路和两个"务必",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防治腐败的根本之道。同时,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也存在一大失误,即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不断开展党内路线斗争,这一失误曾使党的建设一度陷入严重迷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上述四大创造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是我们党90年来对党的建设理论的科学总结。

  • 标签: 毛泽东 政党建设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门献敏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10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一生,是勇于担当与善于求索的一生,他不仅承载着领导人民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文化振兴、国家富强的神圣使命。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的进程中,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在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汲取国外先进文化的精髓。

  • 标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毛泽东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特质 思想理论教育 民族危亡
  • 简介:反现代化思潮中的斯拉夫主义顾乃忠现代化是一个与工业、商业、理性主义相联系的时代,因此它是一个进步的时代,但不是一个理想的时代。它发展商品经济,必然在把人从人身依附的关系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使人屈从于物的关系的统治,成为金钱的奴隶;它强调社会分工,必然在提...

  • 标签: 斯拉夫主义 反现代化思潮 理性主义 西方文化 俄罗斯文化 俄国文化
  • 简介: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文艺发展的关系,从回顾"五四"后三个三十年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于实践所导致的历史和文艺的变化,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的互动和有关争论,总结了九十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达到的关于文艺基本规律和社会主义文艺规律的认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文艺规律
  • 简介: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对理解马克思十分重要。马克思是一个批判的黑格尔主义者,他既批判又依赖黑格尔。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是被认可的,但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俄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则是被否定或基本被否定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是黑格尔主义的而是非黑格尔主义的。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中国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可以这么说,中古以前的中国文类学(genology)是针对一切书写的文献,以《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为分类的基本骨架所建构起来的;而西方的文类学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一直是以史诗(epic)、抒情诗(lyric)和戏剧(drama)的三分法为主,19世纪以后由于小说的大量写作,小说打破了原来鼎足而三的局面,

  • 标签: 抒情诗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类学 社会学 黑格尔 小说理论
  • 简介:<正>布莱希特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众所周知的。关于希莱希特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德国学者克劳斯·弗尔克尔曾说,布莱希特的"全部教育剧是他学习阶段的产物。他对这些作品的不断修改表明了他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方式方法。他的教育剧不适用于对外推广共产主义

  • 标签: 布莱希特 异化劳动 克劳斯 弗尔 哲学手稿 类本质
  • 简介:政治哲学这一概念的流行仅仅才半个世纪,而政治哲学理论却已有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了。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到罗尔斯的《正义论》,有汗牛充栋的政治哲学著作。政治哲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根源于政治科学主义。“20世纪初,政治学追随自然科学,强调归纳、、比较、实验、数量化和形式化的研究取向,政治学领域中的科学主义不断发展并且占据了主导地位,到20世纪中期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盛行而达到顶峰。”行为主义要求政治学的研究祛除价值判断,采取不偏不倚的方法去研究,行为主义

  • 标签: 行为主义政治学 政治哲学思想 政治科学 《政治学》 罗尔斯 邓小平
  • 简介: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毛泽东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思想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源泉。无论是在青年时期,还是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深沉思考与不懈探索从未止息。在"培养时代新人"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重要价值范畴所具有的丰富思想内涵,更有利于我们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 标签: 毛泽东 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践行
  • 简介:在后现代、后人文、后真相、后伦理话语共同编织起来的当今时代,人文主义的旧事重提似乎是毫无激情且令人困惑。因此,重新梳理并评述人文主义的思想脉络,首先需要对人文主义的思想史特别是问题史做出某种历史性的澄清,从思想本体与认识方法两个层面重新认识被称为人文主义的观念体系。然而,作为思想立场的人文主义逐渐崛起,作为(思想的)方法和习惯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以尼采、海德格尔、维柯、霍克海默,萨伊德、本尼特为理论主线索,重新考察并反思人文主义从古典时代传统到后现代时代的思想嬗变,揭示并呈现人文主义作为思想本体与认识方法的双重属性,并由此彰显人文主义在不同历史时代的思想渊源、理论要义与发展动因。在很大程度上,人文主义传统是作为广泛的历史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当代形式,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对当代语境而言至关重要的绪论,厘清的是预防后人文主义诱惑力的思想与行动的领域,为我们呈现的则是另一种早期的关于语言与情感的故事。

  • 标签: 人文主义 思想脉络 思想本体 认识方法 当代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