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卡门可能是世界文学中最富有生命力女性形象。170年来,她平均每年出现在一部新改编中,但各种体裁改编大都平浅了原小说复杂。本文回到梅里美小说文本进行细读,指出小说中的卡门,是作者精心编织一个东方女性他者神话,背后蕴藏了欧洲现代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对"内部他者"既向往又恐惧复杂文化心态。20世纪下半期,卡门出现在东方艺术作品中,在当代东方,卡门所代表意义完全不同:她成了西方文化观念表征。从中国作家李冯中篇小说"卡门"中,可以看到现代化进程中东方社会拒绝卡门形象体现异类价值,却又难以完全排除"卡门精神"中某些成分。

  • 标签: 卡门 神话 形象 现代化
  •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金圣叹文学评点艺术是一个独特存在,影响深远又备受争议,本文从金圣叹文学评点与话语权力关系入手,分析其如何在矛盾思想下建构他文学批评理论体系。

  • 标签: 金圣叹 文学评点 话语权力
  • 简介:本文讨论奥斯维辛之后重要德语诗人保罗·策兰诗学发生之源。策兰回应历史事件主要方式,即是在作品中以被灾难标记并改变语言与形象,去颠倒、阻断、撤销纳粹意识形态所宣扬事态可直接表象以及语言对事件在场召唤之权能。本文并不阐释具体策兰诗作,而仅仅保持为对策兰诗歌发生之基底勾勒,尝试去理解后奥斯维辛艺术与诗如何突破纳粹对世界过度表象,突破词与对象一一对应关系,从而走向先验统觉破裂之后表象自身间距。策兰对陌异者期许,暗示总体化灾难之后诗歌要求言说主体摒弃对灾难自然态度,从话语法则内在变更入手进行诗化创造。

  • 标签: 保罗·策兰 表象 灾难 奥斯维辛
  • 简介:轻轻欣悦——对巴乌斯托夫斯基喜爱姜洪多年前一个冬日阳光下午,在武汉最大新华书店,一个外地青年神态一定有些怪异,因为他在文学柜书架最高一层发现了他梦盼寻觅已久一套书:浅黄书脊上平淡地印着这样一行字——《巴乌斯托夫斯基选集》……有许多作家作...

  • 标签: 文学创作 云杉球果 人的关怀 小说 文学理论 苏联卫国战争
  • 简介:(三部曲)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代表作之一,由(1952)、(1957)和(1959)三个故事组成.这三个故事定位于遥远古代,却影射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生存状况,具有深邃现实意义,蕴涵着丰富哲理.但这部小说独具匠心之处在于它纵贯全书浓厚童话特色,这也是小说形式上一次大胆而成功创新.在卡尔维诺逝世二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领略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著作中精髓--对童话借鉴和超越.

  • 标签: 《我们的祖先》 童话特色 小说 意大利作家 伊塔洛·卡尔维诺 《树上的男爵》
  • 简介:<正>翻开《圣经·旧约》第一卷《创世记》,我们在第四章中读到这样一个悲惨故事。亚当妻子夏娃在上帝耶和华帮助下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该隐,次子叫亚伯。哥俩一个种地,一个牧羊。该隐将他收获谷物奉献给上帝,亚伯则把头胎生羊羔和油脂拿去上供。耶和华非常喜欢亚伯供物,而对该隐和他祭品却不屑一顾(大概上帝也是喜欢吃肉)。该隐心里不快,神情沮丧。于是上帝问道:“你为什么生气呢?如果你干得好能不被接

  • 标签: 妻子 创世记 上帝 眼睛 良心 天空
  • 简介:本文以法国作家布朗肖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围绕着沉默与声音这一对概念,深入分析了布朗肖对语言和文学独特认识。作为当代法国文学界与思想界一位特立独行者,较之他朋友勒维纳斯、德里达和福柯而言,生前相对默默无闻布朗肖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随着时间推移,布朗肖文学思想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并正在对西方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

  • 标签: 布朗肖 沉默 声音 文学理论
  • 简介: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法,主要就伊恩·麦克尤恩"恐怖伊恩"时期作品《水泥花园》探究父权社会、母权社会发展演变,试图寻找一种理想社会架构,希望我们可以不断削弱性别歧视,最终实现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

  • 标签: 《水泥花园》 父权 伊恩·麦克尤恩 性别歧视
  • 简介:<正>写作是我职业,这我已经知道很久了。如果我做些别的什么。如果我研究一门外国语,或者试着学学历史、地理、或速记。如果我试图去演讲、从事编织或去旅行,那我可就受罪了,就要不断地问自己别人是如何做这些事情。而且我似乎觉得自己眼昏耳愦,感到腹中有几分恶心。但在写作

  • 标签: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生活中 笔记本 说写 粗面粉
  • 简介:哈罗德·品特《回家》自1965年上演以来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剧中人物行为动机充满不确定性,令人费解。本文探讨剧中人物复杂,指出麦克斯一家人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只是住在一起熟悉陌生人而已。此外,针对有的评论认为剧中回家是指露丝回家观点,本文论证《回家》真正主题是反映现代人无家可归精神状态。

  • 标签: 品特 《回家》 不确定性 复杂性 无家可归
  • 简介:斯蒂芬·金代表作《肖申克救赎》,其独特选材和对人性解读和深层思考成就了作者和作品,也为信仰缺失、精神生活匮乏和人文生态失衡语境下的当今读者提供了精神盛宴。

  • 标签: 斯蒂芬·金 《肖申克的救赎》 人性 小说 选材
  • 简介:比较文学百年行程一直是繁荣与危机相伴,扩张是历次危机共同根源。危机的当代特征是比较文学研究向其他文学研究领域和非文学领域扩张。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坚持以文学、跨越和相容为条件可比原则,是超越危机必要条件。

  • 标签: 比较文学 危机 扩张 可比性
  • 简介:通过对凌叔华《酒后》与丁西林《滔后》在情节处理、作家立场、表现主题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视野下女性形象有着很大差异。小说表现了女性特有的情感和意识,女主人公是故事情节推动者和动作发出者:而剧本则忽视了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女主人公处于被调侃和试探位置。

  • 标签: 《酒后》女性形象 性别视角 女性意识
  • 简介:在机械工业时代,人类在享受物质丰厚与舒适同时,不得不付出精神伊甸园失落代价。如何用文学方式来呈现并回答这个问题是晓航隐秘追求。本文从非凡想象力、娴熟而精致语言以及叙事技巧出神入化等角度,解读小说文本内在涵蕴,并展示晓航非凡创造力。

  • 标签: 晓航 想象 生命 语言 叙事 诗意
  • 简介:鲁迅短篇小说《幸福家庭》描写了现代小知识分子在庸常生活中沉沦故事,主人公理想在日常生活打击下丧失。这篇小说在精神气质上与后来"新写实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契合作者没有完全用直白描写方式来表现,而是用意识流动形式,通过具有隐喻象征意义意象来表达。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两个具体意象"A"和"绿格纸"意蕴,来探讨《幸福家庭》与"新写实"小说精神契合。

  • 标签: 《幸福的家庭》 新写实 隐喻“A” “绿格纸”
  • 简介:在中,福柯从知识考古学角度对疯癫中富有想象力和诗意部分进行了阐释和颂扬,而对所谓理性精神中隐秘残忍却进行了无情揭露.本文拟运用福柯理论对澳大利亚当代作家彼得·柯根小说和进行主题分析,以期解读出更为隐含但同时也更具启示意义"文化密码",即作品历史、社会内涵.

  • 标签: 小说 《治疗》 《痊愈》 福柯式解读 澳大利亚 当代作家
  • 简介:《道连·葛雷画像》是一部典型与作者王尔德共命运作品。它曾因内容邪恶、不道德、形式沉闷无聊,是对前人理论图解和同性恋潜台词等因素而备受诟病;但随着时代和文化变迁,当人们能更客观地对待唯美主义和王尔德时,对该小说美学、心理学、文化批评解读就有了可能,小说也由此展现了一个崭新世界。

  • 标签: 王尔德 《道连·葛雷的画像》 道德 文化批评 现代解读
  • 简介:作为凯瑟"女性"而非"女权主义"边疆神话,《我安东妮亚》不仅再现了女性拓荒者在颠覆传统大男子主义西部话语同时又被其抑制边疆生活困境,还勾勒了一幅多元文化互融边疆图景。通过对《我安东妮亚》和特纳边疆学说对比阅读可以发现,凯瑟对特纳边疆话语采取了"违法占用",达成与美国其他历史、社会话语协商,从而参与到西部文化乃至美国文化建构过程。

  • 标签: 薇拉·凯瑟 《我的安东妮亚》 特纳 边疆学说 多元文化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果戈理再度成为俄国文化界关注对象。在该时期众多评论中,作家、政论家、哲学家瓦·罗扎诺夫一系列论述视角独特,他将果戈理描绘成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孤独天才,揭示出一个另类果戈理,很值得我们去认识。

  • 标签: 罗扎诺夫 果戈理 俄罗斯文学 现实 历史
  • 简介:本文探讨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情感在妇女写作中认识,指出,由于愤怒严重地影响到作品艺术和作者创造力发挥,伍尔夫主张作者要摈弃它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否定了广义上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地位,相反,正是基于对情感重要充分认识基础上,伍尔夫才提出女作家切不可让愤怒在创作中恣意膨胀。

  • 标签: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作家 情感 写作观 作者 英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