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胆总结石治疗应用腹腔胆道联合的疗效。方法:2021年04月~2022年04月,在我院接收的胆总管结石病人中随机选择94例进行治疗方法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分组将各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参照组选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则选择腹腔胆道联合方法进行治疗,从患者术后相关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方面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方面的比较,试验组的手术平均时间(2.68±1.24)h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6.13±8.07)h,分别同参照组的(3.43±0.85)h和(47.85±9.22)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内下球囊扩张联合胆道细胞刷检应用于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本研究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进行,总结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影像学(CT或MRI)提示胆管恶性狭窄可能或原因不明胆管狭窄并同意行内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所纳入研究患者均行内下胆管狭窄球囊扩张,并于球囊扩张前后分别进行细胞刷检,扩张前留取病理组织为对照组样本,扩张后留取病理组织为试验组样本。试验组、对照组样本经同一名病理专业副主任医师阅片后提出病理诊断意见。若有癌细胞或显著异型细胞发现提示刷检阳性。若未见癌细胞或异型细胞则提示刷检阴性。阴性患者结合临床仍高度考虑胆管癌且同意手术,术后大体标本证实为恶性的考虑刷检假阴性;难以判断胆管癌患者经随访2个月有进展考虑刷检假阴性。2个月随访无进展,暂考虑胆管良性狭窄可能。应用优势性检验(McNemar检验)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病例39例,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68.0±5.2)岁。经细胞学检测、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最终明确诊断胆管癌35例。对照组刷检阳性17例,细胞刷检敏感率48.6%(17/35),试验组刷检阳性26例,细胞刷检敏感率74.2%(26/35)。另外有2例患者对照组刷检阳性,试验组刷检阴性。合计对照组及试验组刷检阳性共28例,细胞刷检敏感率80.0%(28/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下球囊扩张联合细胞刷检可提高胆管癌的病理诊断灵敏度,球囊扩张前后分别进行细胞刷检可提高诊断灵敏度。

  • 标签: 胆管肿瘤 内镜下球囊扩张 内镜下胆管细胞刷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全国范围内腹腔胆囊切除(LC)胆道损伤后主刀医师精神创伤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注册登记的外科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LC胆道损伤对主刀医师是否造成心理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发放,软件平台为问卷星。观察指标:(1)问卷调查结果。(2)LC致医源性胆道损伤(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P<0.10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问卷606份。①主刀医师基本信息:606位主刀医师,男596例,女10例;年龄为(41±7)岁,年龄范围为18~62岁。59.24%(359/606)主刀医师来自非教学医院,64.03%(388/606)主刀医师在初级、中级职称时发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LC致IBI,76.24%(462/606)主刀医师第1次发生LC致IBI时印象最深刻,69.80%(423/606)主刀医师认为在仔细操作可以避免IBI。②患者相关信息:主刀医师发生印象最深刻一次LC致IBI患者,女400例,男206例;<35岁、35~65岁、>65岁患者的比例分别为9.57%(58/606)、65.51%(397/606)、24.92%(151/606)。③IBI相关信息:57.43%(348/606)主刀医师发生LC致IBI时能及时获得高年资医师帮助。78.88%(478/606)主刀医师邀请更高年资医师参与初次修复手术。主刀医师发生印象最深刻一次LC致IBI时,66.83%(405/606)IBI初次修复手术在LC完成,11.06%(67/606)IBI初次修复手术在术后3 d内完成,22.11%(134/606)IBI初次修复手术在术后3 d后完成。主要修复方式,局部修复、胆管对端吻合、胆肠吻合的比例分别为24.92%(151/606)、30.20%(183/606)、33.17%(201/606)。修复需要切除部分肝脏、发生围期死亡、需要多次修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48%(15/606)、2.15%(13/606)、9.24%(56/606)。④后续对主刀医师处理的相关信息:发生LC致IBI后,64.85%(393/606)主刀医师获得患者及家属理解,35.15%(213/606)主刀医师陷入医患纠纷。15.68%(95/606)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14.36%(87/606)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6.77%(41/606)主刀医师有医疗责任险赔偿,9.24%(56/606)主刀医师在医患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事件。⑤主刀医师精神心理相关信息:606位主刀医师,544位发生精神创伤(279位为严重精神创伤)。82.01%(497/606)主刀医师感到焦虑和(或)抑郁时间>1个月;63.37%(384/606)主刀医师想要避免LC,或者在LC中出现紧张情绪;44.72%(271/606)主刀医师回想起损伤时的情景会有生理反应;36.14%(219/606)主刀医师萌生不再从事外科医师的念头;6.44%(39/606)主刀医师寻求心理医师帮助;5.61%(34/606)主刀医师持续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等精神类药物>1个月。(2)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刀医师所在医院类型、高年资医师参与修复、初次修复手术方式、IBI需要多次修复、发生医患纠纷、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有医疗责任险赔偿、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影响因素(χ2=7.688,3.932,19.764,13.837,61.488,24.904,30.976,5.344,26.2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次修复手术方式、IBI需要多次修复、发生医患纠纷、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203,2.198,2.922,1.830,2.405,2.171,95%可信区间为1.033~1.402,1.143~4.226,1.944~4.391,1.083~3.093,1.076~5.375,1.002~4.702,P<0.05)。有医疗责任险赔偿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336,95%可信区间为0.126~0.896,P<0.05)。结论国内大部分外科医师受LC致IBI困扰,其中近一半受到严重精神创伤。初次修复手术方式、IBI需要多次修复、发生医患纠纷、主刀医师受到医院行政处罚、主刀医师个人出资赔偿、纠纷中发生医患暴力冲突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医疗责任险赔偿是LC致IBI后主刀医师发生严重精神创伤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医源性胆道损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医师心理健康 精神创伤 外科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在腹腔与纤维胆道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了腹腔与纤维胆道胆总管切开取石,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标准化手术是护理),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在腹腔与纤维胆道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优化患者手术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标准化手术室护理 腹腔镜 纤维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辅助胆道微创保胆取石(LRCL)与腹腔胆囊切除(LC)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C和LRCL方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3例。将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手术情况进行比较,记录其远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12.9±2.8)小时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13.3±3.0)小时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9±4.2)毫升和(4.0±0.7)天,对照组分别是(51.0±5.8)毫升和(6.7±1.6)天。组间比较差异较大,且差异在统计学的范围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辅助胆道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更佳,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内脏损伤小等优势,能最大限度的将胆囊功能保留下来。

  • 标签: 胆囊结石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腔辅助行肝门解剖和肝门肠吻合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12例,29~87d11例,5.5个月1例.2例为肝总管闭锁(Ⅱ型),肝门部有直径1.2~2.5cm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10例为肝门部胆管闭锁(Ⅲ型).于脐部纵切口置入10mmTrocar,然后分别于右上腹、右中腹和左上腹置入3个5mmTrocar.胆道造影,确诊为胆道闭锁,暴露肝门;切除胆囊,游离切除肝门纤维块,空肠行Roux-en-Y吻合保留肝支30~35cm,然后将肠管送回腹腔,将空肠肝支经结肠后拉至肝门下;用5-0可吸收缝线将空肠与肝门端侧连续吻合.结果:本组12例患儿1例因肝门渗血中转开腹手术;另11例均在腹腔辅助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3.5h(3.1~4.6h),出血量约10ml,没有需在中和术后输血者,全组患儿无手术后肠粘连梗阻和腹腔感染.结论:经腹腔行肝门肠吻合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安全可靠,具有暴露肝门清晰、肝门纤维块分离和切除准确、对患儿打击小等优点.

  • 标签: 胆道闭锁 腹腔镜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式腹腔胆道探查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参组人员一共为8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1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下胆总管切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另外在结石残留方面,观察组无结石残留患者,而对照组发生率为7.5%,p<0.05。结论腹腔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不同方式 肝外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取石(PTCSL)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48例行PTCSL纳入PTCSL组,150例行传统开腹肝切除(OH)纳入OH组。利用倾向性评分按1∶1匹配,最终PTCSL组和OH组各纳入40例。PTCSL组中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59.3±12.7)岁,年龄范围32~85岁;OH组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55.4±10.9)岁,年龄范围20~74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胆道出血等)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和结石复发率等。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本具备可比性。PTCSL组手术时间(135.8±42.6)min、中出血量32.5(20.0,50.0)ml、住院时间13.5(11.0,18.0)d、住院费用3.4(2.9,5.0)万元,优于OH组的(350.7±113.8)min、475.0(200.0,900.0)ml、24.0(17.3,28.8)d、6.6(5.0,8.9)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SL组1例(2.5%)、OH组9例(22.5%)发生术后并发症。OH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TC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07)。PTCSL组结石残留率20.0%(8/40)、结石复发率17.5%(7/40),OH组分别为27.5%(11/40)、12.5%(5/4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治疗,PTCSL结石残留率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相当,但PTCSL具有手术时间短、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和住院费用低的优点,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胆石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腹腔下行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外科2016-2018年行腹腔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10例患者,患者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且均未胆漏、胆管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针对胆管结石患者,在遵循腹腔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适应症的前提下,腹腔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及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 胆管结石 一期缝合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同期肝叶切除联合胆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采取同期肝叶切除联合胆道手术的胆管结石患者,按照其采取的不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而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采取针对性护理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与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对比护理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5%(31/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为17.5%(7/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为同期肝叶切除联合胆道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令人满意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同期手术 肝叶切除 胆道镜 围术期 针对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道下钬激光碎石在难取性肝胆管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进行肝胆管结石治疗的有98例患者,对这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患者治疗时间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49例,采用激光方式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和治疗后复发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概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明显要好,分析结果小于0.05,分组具有统计意义。此外,实验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碎石成功率、碎石取净率比较上基本相同,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难取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胆道下钬激光碎石,能够促进患者预后,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钬激光碎石术 肝胆管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胆道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胆道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胆道结石患者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胆道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P<0.05)。结论腹腔胆道切开取石T管引流治疗胆道结石患者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胆道结石 腹腔镜 胆道切开取石 T管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探讨对象选取我医院接收的60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将纳入的病例以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治疗,将两组最终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和发生的并发症均较少,手术、术后排气及住院所用时间均较短,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最终获得的结石清除率较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及时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减少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效率。

  • 标签: 复杂肝胆管结石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 疗效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探讨对象选取我医院接收的60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将纳入的病例以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治疗,将两组最终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同对照组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和发生的并发症均较少,手术、术后排气及住院所用时间均较短,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最终获得的结石清除率较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及时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减少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效率。

  • 标签: 复杂肝胆管结石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 疗效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多次胆道术后再行腹腔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方法:于2021年05月至2023年5月接收130例胆总管结石且具有多次胆道手术治疗史的患者为临床对象,按患者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n=65)实施内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观察组(n=65)再次进行腹腔下胆总管探查。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耗时、围期失血量比对照组多,总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胆管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6个月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多次胆道探查后再进行腹腔胆总管探查具有恢复迅速、安全性高、远期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内镜 胆总管探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