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对88例行LC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cholangiography,IOC),根据造影结果指导LC操作,调整手术方案。结果88例LC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发现胆囊管变异22例,胆囊管结石1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8例。本组无胆道损伤,避免胆总管阴性探查7例。结论LC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对于预防胆道损伤、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术中胆道造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联合纤维胆道在肝胆结石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48例接受单纯纤维胆道治疗,观察组48例接受B超联合纤维胆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残余结石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P<0.05)。两组术后2~3周复查B超、T管造影等,治疗组的残余结石率(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22.92%)(P<0.05)。结论B超联合纤维胆道在肝胆结石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B超 纤维胆道镜 肝胆结石术 胆道残余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胆道结石患者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取石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胆道结石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道结石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可作为胆道结石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道结石 临床效果 预后
  • 简介:目的:对腹腔胆道联合用于胆道结石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胆道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联合胆道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置入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置入时间分别为(68.35±11.32)min、(23.07±4.78)h、(14.18±2.68)d,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道结石患者以腹腔联合胆道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道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胆道联合用于胆道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胆道结石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腹腔联合胆道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持续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置入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置入时间分别为(68.35±11.32)min、(23.07±4.78)h、(14.18±2.68)d,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道结石患者以腹腔联合胆道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道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预防胆道损伤及出血的方法。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腔胆囊切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在腹腔胆囊切除预防胆道损伤及出血的方法。结果在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有1例(1.67%)患者中转开腹,有1例(1.67%)患者术后出现胆瘘。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并未出现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胆囊切除预防胆道损伤及出血的关键。在手术时,要对胆囊三角区钝性分离以及精细解剖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情况来决定患者的胆囊壁是否进行切除。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道损伤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后胆道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8例术后胆道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98例患者中有90例痊愈,治愈率91.8%,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胆道治疗胆管残余结石是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密切的观察治疗,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合理处理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胆道镜 胆道残余结石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道(PTCS)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确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CS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PTCS组行PTCS,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比较两组在结石取净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随访复发等指标的差异。结果PTCS组结石取净率(90.77%)与对照组(89.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中出血量(38.46±7.54)mL低于对照组(125.68±12.37)mL(P〈0.05)。PTCS组并发症发生率(6.16%)与对照组(1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1.8±3.56)d低于对照组(18.68±5.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的平均住院费用(1.26±0.66)万元低于对照组(1.95±0.9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PTCS组结石复发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3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经肝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大量本临床手术经验总结,分析腹腔联合电子胆道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6月接受腹腔联合电子胆道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0例患者临床病历及手术记录等相关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12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33%(118/120),有2例因结石嵌顿中转开腹取石。平均手术时间(89.4±11.4)min、中出血量(26.5±5.2)ml、肛门恢复排气时间(14.7±2.6)h、住院时间(6.5±1.3)d;术后并发症率为15%(18/120),3例出现切口轻度感染,16例出现胆漏,且其中1例患者合并上述2种并发症,其中13例胆漏患者经常规对症处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后5-7天恢复;3例胆漏患者经以上处理后14天恢复,随访6个月显示无复发、结石残余等。结论腹腔联合电子胆道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好,根据患者适应证选择性的给予此式可起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腹腔镜 电子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道胆管探查与腹腔胆囊切除联合治疗,高危胆囊结石患者疼痛、嗳气等病症改善效果。方法临床选取2014.7~2015.9期间我院96例入院诊治的高危胆囊结石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48例、开腹组48例。开腹组行常规开腹切除胆囊,联合组48例患者使用胆道胆管探查结合腹腔对胆囊进行切除,观查两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较开腹组术后排气、出血量、住院用时少,P<0.05,两组在手术耗时上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仅有8.3%,常规组高达18.8%,联合组较常规组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对高危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胆道胆管探查与腹腔胆囊切除联合治疗,患者恢复快、疗效好、清石率高。

  • 标签: 疗效 胆结石 胆囊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联合胆道微创保胆息肉摘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胆囊息肉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使用传统胆囊切除(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微创保胆息肉摘除(观察组)。对比两组胆囊息肉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及在术后一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胆囊息肉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腹腔胆道进行微创保胆息肉摘除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佳,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保胆息肉摘除术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腹腔胆道联合微创保胆取石在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胆囊结石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胆囊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胆道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的总耗时、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胆道联合微创保胆取石在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微创 保胆取石术 胆囊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