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小红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武穴市中医医院   湖北武穴  4354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急性急救护理中应用改良量化流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住院的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共选取102例。将患者分入2组,对照组分入51例,采取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分入51例,采取改良量化流程护理。对2组急救质量、临床结局及发生并发症情况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诊至出诊时间、首次行心电图检查时间、实施院前急救的总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长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中胸痛减轻患者比例、心电图ST段回落患者比例、心肌酶谱指标回落患者比例均比对照组低,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然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急救护理中应用改良量化流程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急救用时,促进心肌酶谱回落,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加速患者康复,并能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

  • 标签: []急性心梗 急救护理 改良量化流程护理 急救质量 临床结局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将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抽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患者40例和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就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两组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法对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进行比对,区别明显。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再次疏通冠脉血管的患者有20例,再通率为50%;采用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再次疏通冠脉血管的患者有26例,再通率为65%。通过康复护理的患者冠状血管再通率比通过一般常规护理的患者明显高出15%,两组患者在不同的临床护理期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常规护理出现6例休克情况,7例心力衰竭情况,并发症为33%;康复护理出现休克情况6例,并发症为15%。结论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进行了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后,观察组再次疏通冠脉血管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发症患者低于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管再通率大有裨益,而且并发症状也有所减少,有效的达到了治疗目的。康复护理对急性患者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急性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与干预,并对该护理方法的预后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设置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年1月,并于2022年1月终止,从我院接收的急性患者中随机选取80名参与实验,并将其依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循证护理),两组各包含40名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基本情况与指标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治疗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常规护理组 循证护理组 急性心梗患者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对急性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急性患者158例,经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9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PDCA循环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建立时间、抢救总时间、住院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PDCA循环护理能够提升急性患者护理效果。

  • 标签: PDCA 急性心梗 循环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18导联心电图在诊断急性正后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正后壁患者6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及18导联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判断18导联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描述急性正后壁的18导联心电图情况。结果:60例疑似急性正后壁患者中,经冠脉造影检查显示:22例急性正后壁,38例其他类型心;经18导联心电图检查显示:21例急性正后壁,误诊2例,漏诊3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6.36%(19/22)、94.74%(36/38)、91.67%(55/60)。急性正后壁的18导联心电图表现:RV1轻度升高,V1-3导联ST段轻度下降,V7-9导联ST段轻度抬高、T波高尖、T波倒置,V7-9导联Q波≥0.04s,Q波深度≥0.1mV,同时伴有ST段、T波变化。结论:18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正后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 标签: 急性正后壁心梗 18导联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患者护理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90例急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就生活质量评分来讲,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 护理效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院前急救方法在急性患者中应用实际效果,并总结医疗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8月-2021年12月院内收治的急性患者30例,将其中16例分为对照组,采取正常的院前急救护理;另外14例为观察组,用改进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表单开展护理。对比两组院前护理死亡率、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对照组有效率89.2%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而死亡率显著低于后者。结论:在急性患者急救中,采用改进后的院前急救护理表单方式予以施救,获得明显效果,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建议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急救与护理在急性病人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区急诊科40例患急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年6与~2020年6月送至我科,随机分组方式将40例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在院前急诊期间采取常规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开展优化后的急诊救治护理,观察不同护理干预阶段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以及两组患者情绪分值波动情况,并抽查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观察组应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展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救治,能改善临床指标,缩短分诊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优势,差异明显(P0.05),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所检测数据同比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非常满意例数及一般满意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呈更高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性心梗 院前急诊急救 优化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施以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患者,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为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治疗期间为其提供循证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对比负性情绪评分与医嘱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医嘱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循证护理可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负性情绪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患者施以急诊护理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3~2022.3就诊于我院急诊的急性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施以急诊护理的35例患者分入试验组,施以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分入对照组,对抢救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抢救效果试验组均明显较好(P

  • 标签: 急性心梗 急诊护理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AM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救治的60例AMI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院前急诊急救护理),另在后续研究对2组例行抢救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分析组的抢救成功率与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急性心梗 院前 急诊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预急性病患时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21年1月起,开始收集病例,直至2021年12月截止,期间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病患7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76例急性病患依照计算机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病患人数均为38例,其中对照组病患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有效率、护理前、后病患生活与健康质量(SF-36)、抑郁程度(SDS)、焦虑程度(SAS)等评分。结果:经临床研究得出,研究组病患护理有效率为(97.37%)其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患护理有效率(78.95%);研究组与对照组病患护理前SF-36、SAS、SDS评分差异性不显著,经临床护理后,研究组病患SF-36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SAS、SDS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开展比较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临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干预急性病患,其临床效果显著,缓解病患内心不良情绪,提高病患生存质量,全面保障病患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梗 效果研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诊科收治急性患者的临床救治要点与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方式为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时间段为2022年3月~2022年9月,病例来源为我院急诊科收治急性患者,共100例。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形成两组:对照组(n=50)、观察组(n=50)。纳入对照组中患者予以常规急诊抢救治疗,纳入观察组中患者予以急诊科全程临床救治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 以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对比标准,对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否进行组间对比检验,观察组总发生率12.00%(6/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对照组住院时间为对比标准,对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否进行组间对比检验,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8.01±1.25)d,显著低于对照组(18.53±2.17)d,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患者发病时采取综合急诊科临床救治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心梗 急诊科 救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AM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救治的60例AMI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与分析组(院前急诊急救护理),另在后续研究对2组例行抢救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分析组的抢救成功率与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急性心梗 院前 急诊急救护理
  • 简介:摘 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在发病早期进行有效的急救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时间是急诊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而急诊的临床强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急诊的效率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急救流程和SWOT分析结合医护一体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方案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为临床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DCA循环护理对急性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内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中我院内收治的102例急性患者纳入为对象实施研究分析,以患者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划分成了常规组(n=51)及PDCA组(n=51)。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PDCA组实施PDCA护理,对比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 常规组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比PDCA组频繁,每次发作时间也比PDCA组长,数据间对比有意义(P<0.05)。护理之前,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情况比较之后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之后,常规组的LVEF明显比PDCA组低,LVEDD也比PDCA组高,数据间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患者运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可对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功能情况进行改善。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急性心梗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对急性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急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成每组各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能让急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在临床可以运用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急性心梗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