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2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与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交织在一起,1978年以前,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大中城市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同农村问题的解决无关。这条城市化道路不仅没有带来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还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滞缓,以及“三农”问题日趋尖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提出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是同解决农村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

  • 标签: 中国 “三农”问题 城镇化道路 因果关系 城乡二元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简介:纱灯巴巴的故事是北京回族社会中筛海传说之一,纱灯巴巴故事与明朝英宗相关联。本文梳理了纱灯巴巴故事的流布情况,并将其与皇姑寺的传说进行了对比,认为纱灯巴巴故事本身虽史料依据不足,但它反映的明时北京回族与朝廷的密切关系确是客观存在的。

  • 标签: 纱灯巴巴 皇姑寺 明英宗 历史记忆
  • 简介:谈谈新方志的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关系任一民编者按:如何确保新编志书的政治质量,这是广大修志工作者当前普遍关。的问题。但是解决好这个问题又必须先弄清志书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学会)1990年3月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曾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深入...

  • 标签: 新方志 政治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人物志 共产党领导 政治宣传
  • 简介:<正>岑毓英是壮族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由于种种原因,史学界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尚欠深入。本文拟从微观处入手,对中法战学爆发前岑毓英与刘永福黑旗军的关系作一剖析。(一)刘永福原是广西农民反清组织的一个小头目,后因清朝追剿,被迫进入越南躲避。在越北,他聚众耕牧,建立根据地,积聚力量。时值法国殖民主义者武装侵越,越南有濒临亡国之虞。同治十二年(1873),法军攻陷占领海阳、宁平、南定等城后,越南危在旦夕。阮朝政府派北圻统督黄佐炎请刘永福协助抗法,遂有黑旗军在河內西郊阵斩法

  • 标签: 岑毓英 黑旗军 刘永福 中法战争 清政府 越南
  • 简介: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近代回族报刊与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近代回族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养者、刺激者和宣传者;另一方面,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发展也给近代回族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使近代回族报刊显示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功能、地位和特点。

  • 标签: 近代回族报刊 现代化意识 回族社会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其中魏与西晋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南北朝的民族关系则是南方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上,魏与西晋汉族思想家的夷夏观明显偏激、落后,以蔑视少数民族、鼓吹"戎晋不杂"论的江统的《徙戎论》为代表;而南北朝时期则是南北方政权都以正统自居,斥对方为僭伪;而在这种相互争正统的政治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民族关系 夷夏之辨 《徙戎论》 历史文化认同
  • 简介:清代大量汉族移民涌入云南,导致云南人口激增,滇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满足食盐消费需求,在滇南等地开辟大批新的盐井,云南盐业生产规模和布局实现历史性转变,汉族移民成为滇盐产业工人中的生力军。清代滇盐运销体制几经变革,其间私盐活动猖獗,存在场私、官私、商私、邻私等类型。清代云南私盐泛滥的原因包括汉族移民涌入形成巨大的刚性消费市场、官盐与私盐之间的质量与价格差、盐务政策存在的弊端以及私盐查缉不力等。清代云南无论是食盐供应紧张、滇盐生产规模扩大、布局优化、技术水平提高抑或是私盐泛滥,汉族移民均是重要参与者或是幕后"推手"。

  • 标签: 清代 云南 汉族移民 盐业发展 私盐泛滥
  • 简介:四、蔡锷与唐继尧。蔡锷与唐继尧是上下级、战友和同事的关系。不过,两人之间更侧重于工作关系,私人之间的感情交往似不明显。

  • 标签: 中国 云南 蔡锷 唐继尧 生平事迹
  • 简介:本文剖析了我国古村落整治开发的现状,从古村落的保护规划、规划理念、环境整治、保护和发展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突出反映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 标签: 古村落 整治开发 保护和发展关系
  • 简介:晚清中央对地方财政监管的失控,财权的不断下移以致崩溃,构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变化的基本态势。其间外债作为晚清财政的产物,一直伴随和影响着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并使得这一关系更为复杂和特殊。

  • 标签: 清朝 地方财政 监管机制 外债 中央集权 管理体制
  • 简介: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

  • 标签: 中国传统诗学 一个问题 中国现代学术 文本形态 九锡 文化特质
  • 简介:韩国有着保存历史资料的传统。朝鲜王朝曾在国内建立了四个史库,典藏王室文件,其中以1606年在今庆尚北道奉化郡建立的“太白山史库”最为著名,该史库保存着朝鲜王朝1606—1892年间计286年的“实录”。日本占领韩国后,1930年将“太白史库”的珍藏移至京城帝国大学。1945年韩国光复后,“太白史库”的资料交由国立汉城大学保管。

  • 标签: 中韩关系 民国时期 韩国 史料 档案 朝鲜王朝
  • 简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多方面的,规范这种家庭伦理关系的有三种力量,第一,国家奉行的儒家意识形态价值,亦即礼制文化的要求,它是一种正统舆论力量;第二,浸润着儒家礼制文化的成文法典——唐律的有关规定,它是通过国家权力强制保证的约束力量;第三,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的角色要有更多的人情意味,形成某种习俗和惯例,可以视之为文化上的小传统。但是,这三种力量并非总是形成合力,有时会形成某种张力。本文试图从唐代父母的角色出发,在讨论家庭关系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纲常伦理(大传统)、成文法律(国家权力)与生活中的人情事理(小传统)之间的张力与统一。

  • 标签: 唐代 家庭史 父母 子女
  • 简介:习仲勋曾在20世纪30年代担任过关中特委书记。在他领导下,关中特委不仅守护着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而且将旬邑县建设成为国共合作抗日模范区。20世纪70年代末,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刊文回忆这段历程,谈及推行统一战线政策时说:“有个国民党的县长同我们有老关系,我们也同他建立了联系。”文中所提及的“老关系”,就是习老的少年同学、时任民国政府旬邑县县长的田屏轩。

  • 标签: 习仲勋 20世纪70年代 情谊 《人民日报》 统一战线政策 陕甘宁边区
  • 简介:英语霸权是一种民族国家的语言霸权形式。英美民族国家霸权的历史进程不仅确立了英语在全球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而且决定了英语霸权内涵的演变——这是一个从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到制度语言霸权,再到软权力语言霸权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看,语言霸权是文化霸权的核心,其霸道的本质毋庸置疑;英语霸权目前在全球导致了新的社会不平等。对于"平等"的关注和反应,是英语霸权在未来岁月里所面对的最重要的议程。

  • 标签: 英语霸权 国际关系视角 语言问题
  • 简介:目录绪言第一章文献A)汉文文献B)藏文文献C)其他文献第二章地点和人物附录第三章西藏的复兴A)东西部蒙古的皈依B)西藏内战(1603—1621)C)1637—1642年D)1642年事件的意义E)达赖喇嘛的世俗活动F)汉藏关系(1578—1644)第四章顺治(ShunChih)(1644—1662).

  • 标签: 藏文文献 十七世纪 目录 绪言 关系史 汉藏关系
  • 简介: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传统文化回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拓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传播路径,成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文章先简述了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然后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就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 标签: 高校 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文化 传承关系